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将公平正义的信仰雕刻进人民群众内心深处

来源:法制网 作者:罗建华 发布时间:2017-07-21
摘要:将公平正义的信仰雕刻进人民群众内心深处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于7月20日在央视播出。该集聚焦司法体制改革,讲述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如何为老百姓更好地守护公正,司法便民利民改革如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落实司法员额制、司法责任制;纠正一批冤错案,出台防范冤错案措施;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排除非法证据……凡此种种,让公平正义的阳光不断照亮现实。事实为证——截止到今年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原动力。哪里有病灶,哪里自然就是改革下刀子的切口。曾经,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钱与法的交易,权与法的寻租,导致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发生,使得个别司法裁判异化为破坏公平的“杀手”,抹黑正义的“污点”,饱受人民群众诟病。对此,中央深改领导小组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与之同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此外,司法公开也按下快进键,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系列改革举措的背后旨在使司法摆脱行政权力的干扰,保障法官、检察官能够独立行使职权,确保司法公正,确保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办理案件质量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不言而喻,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而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曾经一段时间以来,通过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言词证据,进而给当事人定罪量刑的案例并不鲜见。对此,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意味着法院对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直接采信,而是要把证据拿到法庭上通过质证的方式,来确定它的合法性与客观性。一旦证据在程序上不合法或者来源不明,都将一律被视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显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仅对审判环节提出了要求,也促进了公安执法的规范化,为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筑牢了防火墙。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法之所向,民之所盼。“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以公正司法、造福人民为价值取向,直奔人民群众心中的难点和痛点,比如,针对立案难这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难题”,全国法院同时展开立案登记制改革,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人民群众的诉权得到切实保障;再比如,针对执行难这一困扰人民群众的司法“老大难”,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

  正如该集专题片结尾所说的,在当下的中国,司法改革的每一个步伐,正如雕刻师手中的刻刀,将“公平正义”的信仰,深深地雕刻进时光的年轮,雕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展望未来,有理由坚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的“红利”定将不断释放,公平正义的阳光定将普照现实,人民群众也定将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