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我的坐标我做主”,首先需公众对个人自身地理信息应有足够的保护意识;其次要有效查处、惩罚侵犯个人地理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即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明确将个人地理信息纳入法律保护,引发社会各界对个人地理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个人地理信息泄露面临哪些风险?该如何保护个人地理信息安全?现实中,不少用户在下载并运行一些APP时,都被要求授予获取位置信息等权限,否则好多功能将受限制。 在网络定位服务越来越“懂你”的当下,个人地理信息正面临“被坑”的现实困境,这个“坑”到底有多深、多危险,不少网民很是关心和担忧,保护个人地理信息就成为了新修订的测绘法规定的亮点之一,“我的坐标我做主”也就成为了法律依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有了规定,但是要实现“我的坐标我做主”,还有两步关键的路要走:第一步,公众对个人自身地理信息应有足够的保护意识;第二步,有效查处、惩罚侵犯个人地理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个人地理信息属于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在立法上毋庸置疑,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人并没有这种认识,对那些擅自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APP委曲求全的做法就足以说明一切。还有些人更是主动让个人地理信息“裸奔”,走到哪晒到哪,犹如现场直播般,殊不知自己的隐私已经被泄露,为非法采集、利用个人信息者大开方便之门。如果自己对个人地理信息泄露都满不在乎,就更谈不上主动与侵害个人地理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了,依法保护个人地理信息的合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公众对自身地理信息有足够的保护意识,敢于对非法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APP说不,则会倒逼APP运营者依法规范收集个人地理信息的行为,而不至于再明目张胆地出现“你的坐标我做主”的局面。 实际上,有些人之所以明知有些APP要收集自己的地理信息,仍然还选择使用这些APP,是因为以前除了用还是不用两种选择外,再无第三种选择。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逐步建立健全的当下,尤其是测绘法正式实施以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非法采集个人地理信息的APP的投诉、查处机制,既要开辟用户可以选择投诉举报的渠道,还要保证用户对查处情况的知情权。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的规定,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地理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地理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地理信息。这就为相关职能部门查处APP非法采集、使用个人地理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谁来查、怎么罚的问题,网络安全法第64条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罚款上限甚至可达一百万元。 实现“我的坐标我做主”,法律底线已经清晰可辨,但是实际操作还任重道远,公民个人对自身地理信息保护的意识以及查处非法采集、使用个人地理信息的机制都还有待加强,只有这两方面同步跟上了,“我的坐标我做主”才会常态化,个人地理信息受法律保护才会有更多的实质内涵和具体指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