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防域名诈骗,网民须补课

来源:法制网 作者:吴学安 发布时间:2017-06-12
摘要:防域名诈骗,网民须补课
  面对域名诈骗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再度泛起,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给网民补上防范互联网诈骗这一课。

  “我们是北京中网互赢网络科技公司,我们这边有企业准备收购您注册的‘中国旅游网’域名。现已对您注册域名进行保护……”看似善意的提醒,却是一场骗局的开始。一团伙精心设计、严密配合,专门利用网络域名投资者期待域名被高额收购的心理,分别饰演保护方、收购方,先取得信任,使投资者一步一步落入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在众多被害人中,竟有被害人被同一手法连骗十余次的经历。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以天价收购网络关键词域名为诱饵的合同诈骗案。团伙骗取众多被害人钱款共计67万余元,主犯刘某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五年零三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6月9日《人民法院报》)。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往盛行的网络关键词、域名诈骗又演变出新的花样。此前,北京一家公司以工信部、商务部的名义,打着“两化融合”的幌子开展销会,邀请企业负责人到会购买互联网资源。这些披着“全网唯一”“独一无二”的关键词或二级域名,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几乎毫无价值。不可否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大范围普及的今天,“域名诈骗”仍然有生存空间。

  结合现今的社会现状,也不能都归因于诈骗手段太“强”,互联网基本知识还不够普及也是一个关键要素。随着“互联网+”进程的加深,有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希望借助域名提升其影响力。谁都希望有好名字,这也可以理解。事实上,好的域名与企业收益并没有直接联系,不法分子的欺瞒手法也正是抓住一些企业“不懂行情”来钻空子。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482万个,年增长14.1%,域名购买的数量自然也非常庞大。在网络上,域名相当于名字,谁都希望有个好听的名字,以网络热词为名也可理解。但随着顶级域名注册需求的持续增长,基本上好听的域名都被抢注一空,字母少且意思明确的域名也非几万元就可以轻易购得。同时,对于经常上网的人而言,二级域名基本上与“非主流网站”画等号,没人关注又何谈收益?但近一个时期,域名诈骗的屡屡得手也充分暴露出,当下不少人对互联网基础知识的了解还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

  笔者认为,域名诈骗等新型犯罪不应成为游离法外的真空地带。面对域名诈骗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再度泛起,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给网民补上防范互联网诈骗这一课:一方面,首先应增强网民了解互联网安全知识的主动性,通过警示教育,引导网民自觉关注最新的互联网安全动态;另一方面,要扩大互联网基础知识教育的范围,针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适用性强的安全教育。同时,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互联网犯罪研判,升级侦查手段,对域名诈骗露头就打,不断压缩域名诈骗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吴学安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