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最高法:审判流程公开全自动化 法官书记员电话均公开 【法眼】法官电话,该留不该留

来源:刘炜博客 作者:刘炜博客 发布时间:2017-07-11
摘要:最高法:审判流程公开全自动化 法官书记员电话均公开2014年11月13日 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11月13日,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行,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除最高人民法院外,20个省(区、市)已经建立全省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并在中国审
最高法:审判流程公开全自动化 法官书记员电话均公开2014年11月13日 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11月13日,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行,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除最高人民法院外,20个省(区、市)已经建立全省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并在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建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今日介绍,最高人民法院这次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下了很大的决心,提出要坚决贯彻“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指导思想,能公开的一律公开。除了常规的审判流程信息,还增加了对于各类案件实体材料的公开以及电子送达服务,确保了能公开的信息一律向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所以从公开的力度看,已经明显超越了先行推进的有关地方法院。这将在全国法院起到表率作用,带动全国法院的审判流程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据介绍,在审判流程公开的过程中,各业务部门的法官和书记员除严格落实网上办案的要求外,基本无需进行任何手工操作,所有信息的公布依靠信息化手段自动实现。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系统每日定时自动从机关办案平台抓取待公开的信息,并自动发布到互联网。第三,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将非常简便快捷。审判流程信息将通过网站、电子触摸屏、短信、电话、手机WAP、APP、微信等各类载体全面及时公开,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通过任一载体均可查阅案件进展情况。同时,案件信息一有更新,系统即自动推送提醒短信,充分实现“一条龙”、人性化服务。第四,审判流程公开中融入了电子送达服务,这是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一大特色,旨在方便诉讼,提升诉讼效率,同时减轻审判辅助人员工作负担。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签字同意电子送达的,所有程序性诉讼文书均采用电子送达方式,不再邮寄纸质版本。一旦进入电子送达程序,即向受送达人推送提醒短信,受送达人下载诉讼文书时,系统自动生成送达回证,并回传到办案系统。受送达人未及时下载的,由诉讼服务中心负责提醒、指导,或者采用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方式及时送达。第五,庭审录像和电子卷宗的查阅。庭审一结束,庭审录像即向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电子卷宗无论是否归档,均向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申请查阅的,均可在诉讼服务中心的阅卷室进行。查阅庭审录像的,由诉讼服务中心在核实当事人等身份信息后直接提供;查阅已归档电子档案的,须经档案管理部门批准后提供查阅;查阅未归档电子卷宗的,须经案件承办部门批准后提供查阅。第六,公开承办法官和书记员的联系方式。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第6条的要求,“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姓名、承办法官与书记员的姓名、办公电话”向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公开,以方便当事人通过公开渠道依法与承办法官进行正常沟通、反映合理诉求,有效避免当事人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联系承办法官,既回应了社会需求,也方便群众进行诉讼。【法眼】法官电话,该留不该留作者:倾城 2014-11-20 南方周末诊疗司法之病,既需要活血化瘀式的司法公开,更需要正本清源式的体制重塑。2013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深圳亲自按下中国裁判文书网按钮;2014年11月13日,周强再度现身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开通仪式;不久之后,全国法院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也将正式亮相。至此,一场以“公开倒逼公正”为理念、以三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为抓手的中国司法公开革命正式宣告向纵深推进。而在这一年间,围绕司法公开话题的坊间热议和对法院内部运行秩序的冲击也不绝如缕,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公布法官电话举措的“是与非”,都能引来舆论侧目与法官腹诽。严格来说,司法公开远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而公众对司法透明度的诟病也“苦秦久矣”。但在此之前的司法公开语境,多以高层倡导推动和地方自选自发为主,以法院普法和外宣面目出现居多,既似螺蛳壳里做道场,又像顶着碓窝子唱戏,内部兴趣阙如,公众也不怎么买账。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停滞已久的司法改革再度急剧升温。在现实坚硬环境下找到推进司法改革节点和软肋的东交民巷27号,由首席大法官亲自主导,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垂范,开始在全国法院强力推进“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自我革新,意图由外及内,让习惯了低调隐秘运行的司法重回前台取信于民,个中殷切之意不言自明。但冰冻三尺显非一日之寒,提振孱弱已久的司法权威与公信,自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步到位。固有的体制进退流转这些年,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会导致哪怕是再微小的变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这种骤然变阵、先行一步的外科手术式革命。叶落知秋,先行推开的“套餐式”裁判文书上网,已经让现实司法呈泥沙俱下之势,阵痛不断,余震绵绵。可以想见,随着更常态化的“点菜式”审判流程和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亮相,逐一接受案件当事人、媒体和社会公众的严苛测评,各地法院和法官给予公众的“用户体验”,无论是被颁发“金钥匙奖”,还是“锈锁奖”,都将是一道随时高悬头顶,甚至动辄获咎的凌厉之鞭。但现实是,在争议不断、举步维艰的司法改革前景下,对案件负荷未减、重压不断的一线法官而言,这些都只是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累、想起来很烦的加重工作量。究其实,诊疗司法之病,既需要活血化瘀式的司法公开,更需要正本清源式的体制重塑。如果没有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司法的尊重,没有对法院独立审判的解锁松缰和对法官权责一致的激励保障,没有对诚实信用的普遍遵守和失信惩戒的合力打击,办案法官被满世界公开的一个电话,或将成为他不堪其扰的噩梦,司法流程中每一处被挑的刺甚至被放大的错,或将成为更深重的灾难性舆情。而独自“裸身”的后果,或将是一场没有同伴、鼓噪不断的“裸奔”,而非“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或许要问的是,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办案法官,如果同时公开电话,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作者为法律工作者)
责任编辑:刘炜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