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怪病与怪处方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发布时间:2017-06-10
摘要:转载研究 “精英品读社”可订阅哦在给中国教育看病以前,作为病患家属,我有一个想法,建议国家大幅削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财政拨款。我以为我有权利提这个要求,因为那些款子里也有我的一份。大家不妨调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学生档
转载研究 “精英品读社”可订阅哦在给中国教育看病以前,作为病患家属,我有一个想法,建议国家大幅削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财政拨款。我以为我有权利提这个要求,因为那些款子里也有我的一份。大家不妨调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学生档案看看,我们用血汗钱培养的这些所谓人才,到底都干了些什么?那些花着我们血汗钱的人才和专家,又是怎么报答我们的!有人说范跑跑是北大之耻,我以为他应该是北大之光,那些从未名湖走出来丢人现眼的东西,不都曾经是北大之光吗?既然这样,还是把钱还给我们吧,送给山里的小学教师,虽然没有北大之光那么光鲜,但我们这些纳税人看着心里舒坦。要圆满完成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历史任务,必须要有健康、合格的现代公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社会大转型其实也是人的大转型。教育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可大家都在说,中国的教育出毛病了,我以为也是这样。郎中们很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诊断书写了一大堆,也开出了五花八门的药方。可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依然病着,而且病得不清。我不是郎中,因为没有资格做郎中,我只是病患的家属。因为我也为象牙塔的建设出过力,所以站在一个病患家属的立场上,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病情一:应试教育综合症诊断结论是,中国教育病是目前普遍实行的应试教育,缺乏个性化,抑制了人的创造性,无法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适用药方是,废除应试教育,注重素质和个性化教育,自主招生,等等。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讨伐应试教育基本上成了郎中们的口头禅。诚然,应试教育有很多毛病,可问题是废除了应试教育,有更好的替代品吗?至少现在没有。以当下中国社会公共权利和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如果废除了应试教育,不用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那教育会不会成为少数人的专利,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呢?如果废除高考,大学自主招生,结果会是什么?大学资源会不会被权贵和富人垄断,穷人家的孩子还进得了门吗?大家不要忘了,把持着中国教育资源的是伪知识精英,而不是孔夫子、蔡元培这样的教育家。伪知识精英会为谁服务,你我难道不清楚吗?由此类推,如果不以考试作为标准,穷人的孩子还进得了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吗?至少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可以实现基本的教育公正。跟教育公正相比,能不能培养尖端人才就太其次了。因为没学上有人就会闹事。废除应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其实是一场阴谋,如果这个阴谋得逞,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不要听有些人讲得天花乱坠,那是在骗人,或不负责任地乱讲。再说,中国的应试教育一定就是失败的吗?连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不也是说自己能有所成就,得益于在中国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吗?单从技术上讲,中国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成功的。考试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压力,对于督促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有人搞什么兴趣教育,言外之意是不要给学生太多考试的压力,而以培养兴趣为主导。这种想法当然很好,可落实得了吗?在我们小的时候,有几个人认为学习课本的知识不是很枯燥呢?可在我们一生中,最管用的,就是这些很枯燥我们没有太多兴趣的东西。如果只是靠兴趣、没有考试压力的话,我想我的中学生活应该是陪琼瑶阿姨度过的。如果真是这样,在琼瑶阿姨苍白的智慧的哺育下,我现在应该跟个文盲差不多,还能写什么文章!同时也不要用一些个例来作为立论的证据。比如毛泽东数学很差,最后成了伟大的政治家;鲁迅先生不是著名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陈寅恪先生没有高学历,是了不起的历史学大师;或某某人考试总是不及格,最后变成了首富。这都是事实,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很多。但这不是可以普遍适用的规律。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别人的天分和机会。大家只能老老实实的学习、考试。虽然考试成绩不能最终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但基本上可以说明,他不会是个大笨蛋。我从来都不相信高份低能的说法,说这种话的人有点缺德。如果真是低能,考试就不可能高分。毛泽东数学不行,可人家国文考100分啊,按照某些人的逻辑,他也应该是低能才对吧。可连被他批的灰头土脸的胡适先生也不得不说,在共产党中,毛泽东的白话文是写得最好的。低能就是低能,跟高分没有关系。按照一般的标准,考试是可以基本上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的。病情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诊断结论是,中国教育方法是填鸭式的,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开出的药方是改变填鸭式教育方法,开展启发性教育,彻底废除死记硬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是教育的病根。中国的教育方法当然有问题,全世界的教育方法都有问题,如果没问题的话,前美国总统小布什,堂堂耶鲁大学的毕业生,都一把年龄了,连个单词也拼不准。填鸭式教育就是被诟病的教育方法。所谓填鸭,指制作烤鸭的鸭子,一般不是通过自由进食长大的,都是每天由饲养员用工具给塞进去,这样就保证在固定时间内达到宰杀的要求。中国人在表达坚贞不屈的感情时,老说希望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可很少有人能兑现。真正能兑现的就是烤鸭,他们都是同年同日生,同年同日宰杀,这是闲话。用填鸭来比喻教育其实有点缺德。因为我们还没有那么惨。引申的意思是老师机械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也教过书,也参加过不少教学研讨会,也觉着这样不好,可有更好的办法吗?有人说,要像孔夫子一样,搞启发式教育啊。可孔夫子的学生是成人的一对一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堆青少年,针对中小学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靠启发达到目的,难度是不是大了点。再说,孔夫子可以“举一而不能反三,不教也”我们能那么有种吗?不怕被家长打破头,或被吊销教书执照吗?教育界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就是不能搞死记硬背那一套,要理解消化。从我学习研究历史的经验看,如果先不死记硬背,你理解消化什么呢?牛躺在地上慢慢理解消化,也先得把草吃到肚子里啊。中国的知识界为什么不出人才、不出大师,是理解消化的能力不够吗?而是基本的知识都没有。要头脑里有些东西,就得死记硬背,世上没有其他便捷的路可走。如果不是在私塾里死记硬背了一大堆东西,怎么会有鲁迅先生的深刻、章太炎先生的渊博。肚子里没东西,理解消化出来的,只能是文化行者和文艺青年那样的文化酸水。其实西方也是这样,搞学问,就得先把那些经典背得滚瓜烂熟。我有个建议,中国大学的中文系、历史系,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知识精英的宣导,把古代的经典死记硬背一些再说。理解是一个缓慢地与时间有关的东西,不是45分钟就可以解决的。可能有人说,自然科学就不应该这样。是吗?就算你是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那也先得把基本的公式和数据背下来吧。爱因斯坦是一边做演算一边到处查辞典的吗?所以,凡听着好的不一定实用。中国所谓教育方法的革新,很大程度上就是投机取巧,结果是念了半辈子书,大脑空空如也。宋楚瑜访问清华大学,送给清华校长一幅个人的书法作品,可怜堂堂大学校长,学界领袖,竟然连上边的字也不认识,不是丢了脸,连屁股也丢了。如果他早年多下点死记硬背的功夫,就不至于出这种洋相。病情三,素质教育薄弱诊断结论是,中国强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严重不够,所以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开出的药方是,必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得到全面成长。关于应试教育,前边我已经讲过了,这里重点说说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没问题。问题是什么是素质教育,怎么提高。我们搞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玩概念,真正素质教育的内容,根本就没搞清楚。既然连基本内容都模糊不请,方法就只能是乱来了。难道凡应试教育以外的都是所谓素质教育吗?为了响应这一伟大号召,很多出版社搞了一大堆教材、很多学校搞了一大堆兴趣班。那些素质教育的教材除了比原来的教材更烦琐以外,看不出对学生有什么帮助。至于兴趣班,不是在繁重的学习考试之外,增加学生的负担吗?商人们的鼻子最灵,搞了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什么音乐、美术啊,等等。难道吹吹笛子、画画漫画就真的提高素质了吗?我曾在音乐学院教书。每个周末,总看见无数家长带着孩子来上课,参加音乐考级。从孩子无辜的眼神中,我体会到的只是悲哀。所谓考级,除了给某些个人和学校增加收入外,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帮助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好好睡个觉,或到游乐园里玩个痛快!如果他不喜欢,为什么不让他用这点时间出去玩玩,肖邦真的就比小熊维尼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当下的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折磨人的教育,给本繁重的学习任务人为加码,以满足某些人发财的欲望和家长们莫名其妙的虚荣。对孩子是无情的折磨,对社会等于无用。弄得童年不像童年、少年不像少年,愁眉苦脸,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呢?我很庆幸自己在乡下长大,我的父母没有受过素质教育的洗礼,当然也没有钢琴,所以在学习考试之余,有时间到外边野一野,养蛐蛐,玩泥巴,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我生活在北京,丝毫没有感觉到因为没有接受所谓素质教育的洗礼而有什么不足。能力不比别人差,道德水平也不比别人低。倒是少年时那种自由游戏的生活,对我今天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种以折磨人为己任的所谓素质教育,可以休矣。为此鼓吹的伪知识精英,请放我们的孩子一马吧。病情四,计划经济体制所致诊断结论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出的药方是,教育要大搞产业化。在人类的历史上,大概只有中国人做出了如此伟大的创举,把教育产业化。按照一般规律,无论是任何一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是什么产业。因为教育所产生的结果是属于整个国家的公共资源。腐朽如资本主义者,从没有拿基本的社会教育去赚钱。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太学、县学还是私塾,没听说过办学是为了赚钱的。私塾虽然没有国家公共财政的投入,属于私立的性质,那也是公益的啊。虽然富人出了大头,但没有哪个富人从办私塾中获取经济利益。不信大家可以去把中国的相关历史书翻个遍,我已经翻过一遍了。你无法想象,在有着5000年礼乐文明传统的中国,现在有人竟然在公共教育领域大搞所谓产业化。考察这几年的教育产业化,基本的模式就是征了不少地、盖了不少楼、挂了不少牌子、收了不少学费、发了不少文凭,仅此而已。结果呢,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严重降低了教育质量、破坏了教育环境、浪费了教育资源、制造了一大堆废物。很多学校为了赶产业化的风潮,疯狂扩大招生规模,但配套的资源根本就跟不上,教学质量急剧下滑。在我曾供职的大学,由于搞教育产业化,大肆招生,结果是原本一对一的艺术教育变成了大课堂。也就在中国,几十个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研究肖邦和李斯特,并做梦要成为伟大的钢琴家。同时,由于盲目扩张,很多学校甚至资不抵债。如果做个统计,到底有多少学校其实已经成了银行的资产。据官方媒体报道,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银行贷款接近7000亿元,实际上可能不至这个数目,大部分基本无法偿还,实质上已经破产。很多大学也就靠每年勉强交纳银行的利息混日子。可这些被糟蹋的钱最后由谁来还呢,当然是国家,难道国家的钱就不是我们老百姓的血汗?或者,有一天银行做清算,混不下去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要到庙里去上学吗?由于大量招生,使市场上大学生的供应空前膨胀,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结果只能是掏了大把的银子,出来连找个饭碗的机会也没有。那些鼓吹和盲目推进教育产业化的人,终将背上历史的骂名。病情五,缺钱诊断结论,中国教育目前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是因为缺钱。给出的药方是,大力发展经济,等我们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加大投资,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真是缺钱吗?那些教育办得好的国家,就一定富得流油吗?日本在战后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跟他们大办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的日本,兜里有几个钱,跟我们现在比,跟叫花子差不多吧。为什么叫化子把教育搞成了,我们现在有钱有势,反倒不行了呢?解放以后,中国一度穷得就差当裤子,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搞社会主义国民教育,成绩显著。新中国建立时,中国人口文盲率超过80%,到70年代末,文盲率在城市下降到16.4%,在农村下降到34.7%。而在同期,印度的城市和农村文盲率分别高达34.9%和67.3%,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中国的巴西分别为16.8%和46.3%。这些成就都是钱堆出来的?单从经济上讲,中国当下的教育不是缺钱的问题,而是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教育投资在国民预算中比例偏低,教育投资和资源分配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少数人占有大量的教育资金和教育资源,等等。钱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再多有什么用。如果不调整教育的方向性和结构性错误,就算砸了大把的银子,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创造出相应的科研成果。我们每年挥霍的财富,包括搞一堆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所糟蹋的资本,如果拿来搞教育,我们还会缺钱吗?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左右,公车费用在3000亿元左右,公款出国(境)考察在3000亿元左右。一边是挥霍无度,一边告诉全世界我们没钱办教育。喝着路易十三说买不起一双凉鞋,你叫别人情何以堪。据报道,2006年春天,日本人水谷准就国际援助到安徽阜阳市颍泉区杨庄小学考察,看到校舍都是危房,桌椅破旧。可当他离开阜阳时,却看到了颍泉区政府价值3000万的豪华办公楼,当地人称之为“白宫”。日方最终拨给杨庄小学8万多美元的援助资金,但日本人不明白,中国有钱修豪华的办公楼,却无力改善一所农村小学的基本设施。如果水谷准到处走走,就不会少见多怪了。在中国大地上,耸立着各种奢华无比的山寨版白宫、凡尔塞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里边装满了大腹便便的社会精英。有的行政机关人均办公面积竟然达到了100多平方米!躺在如此豪华的办公室里还口口声声说穷得没钱办教育,向洋人摇尾乞怜,真叫人无言以对。如果把这些钱用来办教育,我们的孩子还用遭那份罪吗?病情六,缺乏高级专业人才 诊断结论是中国目前的教育培养不出专业对口的高级专业人才。给出的药方是举办各种专门学院。 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不是提供饭碗的地方,它不过是从事道德教育和基本知识的普及,如此而已。人才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可有的人就是不信,非要叫这个板。于是乎,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最多最有影响的就是五花八门的经济管理学院,实际上就是培训班。即便是一些师范院校、理科大学甚至地区性的小学校,也堂而皇之地搞起了所谓著名的经济管理学院。大家如果有兴趣看看他们的广告词,跟买狗屁膏药的实在没有什么两样。我并不反对大学里讲授经济学,但我觉着大学的精神绝不是教人们怎么去升官发财,那是培训班应该干的事情。在这些培训班中,比较有名的像清华、北大办的经济管理学院,塞满了想镀金的财主和想成为财主的青年。至于真正能学些什么,那倒是其次。看看他们导师的素质,就知道他们能教出什么样的弟子。很多从这些培训班里出来的博士、硕士,到底去上过几节课,又有多少论文不是剽客的大作。经济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有道德的经济人才,而培训班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靠五四先贤们用热血和智慧树起来的牌子,终于在所谓当代的胡适这些伪知识精英地糟蹋下轰然倒下。当每年很多高考状元前赴后继冲进培训班的时候,这当然是伪知识精英们的胜利,但却是大学精神的失落,中国教育的失败。 既然很多郎中的诊断与开出的药方不无商榷之处,那么,中国的教育到底病在何处?回头我把自己找到的答案告诉大家,与诸位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