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认识,所谓用眼看,用心想,但其实并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认识。对普通人的知识能力来说,它也不可能知道。而康德正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纯粹理性批判》一开头,康德第一句话便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始于经验,但却并不都是源于经验。”这里的“始”字意为开始,这里的“源”字意为来源。一个始字和一个源字显然富含深意。可是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康德正是从这里开始他的批判哲学。也就是从知识原理认识论开始他的批判哲学。康德要搞清楚,作为人,我们是怎么认识事物和问题的。 但到底什么是认识或知识?也就是说知识的本质是什么? 康德发现,一切认识,不管是什么样的认识,都表现为一种判断。这也就意味着,认识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判断。研究知识和认识,首先就在于研究判断。判断是一切知识最小的细胞。但判断本身还有元素,即概念,只不过这些元素还不是知识。从判断的结构来看,一切判断的元素都是以下三部分构成:主词、系词、谓词。 比如“一切变化都是有原因的”、“这朵花是红的”。“原因”这一概念不是知识,“红”本身也不是知识。只有形成前面的判断才是知识。当然至于这知识对错先不管。 “是”是系词,“是”的前后分别是主词和谓词。比如,“人”是会死的,人是主词,“是”是系词,“会死的”是谓词。 判断有两种: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所谓的分析判断是从主词里能分析出谓词,即谓词包含在主词中;而综合判断,则不是这样的,分析不出来,主词不包含谓词。 关于前者,即分析判断,举个例子:比如“一切物体都是占空间的”。“物体”一词包含着“占空间”。又比如“男人是人”。男人中包含着人。“黄金是金的”等等都是如此。 综合判断则不同,比如“花是红的”、“水是绿的”。从花中分析不出来红,从水中分析不出来绿。后者并没有包含于前者。 区别二者的重要意义在于:分析判断只能使概念更清楚,更便于理解,但不能带来新概念。也绝不是知识。不会有认识上的收获。综合判断则不一样,它是真正的知识。而且一切知识都是综合判断。 康德说,分析终于简单的部分,综合终于世界。分析原理非公理,因为是推论;综合原理有直观,即是公理。分析属于把概念搞清楚,综合属于把对象搞清楚…….这都极为精炼地阐明了二者的区别。 而上一篇在谈及“真理”的问题时提到,“真理是认识和对象一致”,而既然综合判断是把对象搞清楚,那么,这就意味着,综合判断是与真理有关的判断。 于是,研究综合判断,比如它是怎么进行的,也就是一切作为认识成果的知识,是怎么形成的,便成了《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内容。 这一综合不是别的,正是感性的和理性的综合,先天的和后天的综合,直观和范畴的综合。 为了阐述清楚它们,康德先从人类心灵里的感性这一面入手,然后又进入理性(实际上精确来说叫知性,而知性是理性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一种能力,只是为了统一考虑统称为理性)这一面。感性是用来启动直观的,理性是用来启动判断的。它们两是人类心灵中全部的能力。理性在人类感性可以极限到的范围内,对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感性经验对象进行符合逻辑的判断,这就叫做知识。也就是真理。 而这就将涉及到康德关于“人向自然立法”这一人类认识的机制和原理。这一机制和原理的背后,触及的将是认识的种种先天法则。它是绝对的、客观的、必然的,谁也挣不脱、逃不过的。比如对感性直观而言,它是时、空;对理性而言,它是范畴。在比如对它们结合而言,有先验构架、图型法等等。而时空和范畴已经是非常深刻的概念了。把它们研究阐释清楚,可以说就是康德整部书最重要的内容。这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会做出阐释。 而首先将要阐述的是关于人的感性的这一领域,它的必然性和归宿正是时、空。下一篇文章,我将谈谈时间和空间,看一看它们到底是什么。当然是康德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本质的揭示和阐述。 研究完时、空,我们再回到判断。并让我们从无穷无尽的判断中,把所有判断的“筋”给它抽出来。这就是理性(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即理性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先天原理、机制来进行判断的。 而这就是逻辑判断表和范畴表。 《理性之旅:跟刘峰读康德》系列文章(7)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