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何文凯:在微博里弘扬法治精神

来源:廉政学者川湘子的法律博客 作者:廉政学者川湘子的法律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记者:化定兴导读:尽管曾有高调公布财产的举动,但何文凯其实一直很理性,有真性情。他力主塑造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公职人员或共产党员的形象,但这样的企图一直没实现,别人还是觉得他是“奇葩”,不具有普遍性。指着办公桌上的老花镜,何文
记者:化定兴导读:尽管曾有高调公布财产的举动,但何文凯其实一直很理性,有真性情。他力主塑造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公职人员或共产党员的形象,但这样的企图一直没实现,别人还是觉得他是“奇葩”,不具有普遍性。指着办公桌上的老花镜,何文凯打趣地对本刊记者说,电脑看多了,这东西不得不戴。其实他一点都不老,48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而他说的看电脑,主要是上微博。何文凯是广西防城港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很多人知道他,是从其微博开始的。他的腾讯和新浪微博里,赫然写着:“反思法治之殇,记录法治之路,展望法治之美!”何文凯坚持使用微博多年,一方面因为微博可以作为个人的寄托之所;另一方面,他可以通过微博帮助别人,做些实事,进而树立一个活生生的司法者形象。防城港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副局长吴国栋告诉本刊记者,何文凯能够在微博上风生水起,缘于他的广泛阅读和深厚的法律基础。不过,微博只是何文凯近几年的一个标签,他的法律人生远远要比这丰富得多。从事检察工作的二十年里,何文凯得了大约七八个三等功,他任一把手的单位还得过一次集体二等功,嘉奖就不计其数了,还有各种单项、先进、优秀,证书足足一大箱子。“我本身对这些荣誉已经没感觉了,远不如老百姓给我一个信赖的微笑。”何文凯说。 ▊▊政务微博不能缺少批评更新微博几乎成了何文凯每天的“规定动作”,里面有他的工作感悟,有他对热点法律事件的看法。在微博里,何文凯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法治理念,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微博里人以群分,表达者基本是特定的群体;看微博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启示,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比如权大于法的问题,现实中说这样的话,有可能会让人产生不适,微博里则对事不对人。心情不好时,何文凯也会发微博,寻找新的精神力量,让现实世界纾解不掉的情绪在虚拟世界中找到出口。有一次,他在微博里写道:“我在外飘泊20年了,父亲英年早逝,母亲身体日渐孱弱,孩子也小,对家里一直鲜有照料,愧疚得很。转眼即到知天命的年纪,夫妻依然两地相隔,聚少离多,心生归意,却身不由己,这一辈子,不曾金戈铁马,却也辗转飘零,难道注定疲于奔命?该去信个神问个仙么?”“微博是平衡自己心态,鼓励自己奋勇前进的一个很好的路径,人一定要找到安放灵魂的地方。”何文凯说。在微博的世界里待久了,何文凯觉得不少政务微博是浪费国家资源。他说:“政务微博最永恒的地方就是批评,没有批评、没有观察问题得出的真知灼见,就失去了生命力,一天到晚喊口号,歌功颂德,谁看你?”何文凯非常反感形式主义,无论在微博里还是现实中,他对此现象都深恶痛绝。何文凯告诉记者,有些内容要靠形式来支撑,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一定的形式还是要讲的。比如仪式,在法庭上,大家要起立向法官致敬,审案时要用法槌,穿法袍,这些形式很有必要,可以通过法律元素来营造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但是形式不能过度,否则我们讲内容、讲实质、讲效度就是句空话。”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何文凯希望通过微博传递正能量,但他注重润物细无声,注重靠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和精神的播扬来实现,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完全没有立场地见风使舵。“人民群众对假大空的东西已经深恶痛绝,这点很容易感受得到。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讲话、文章,是好是歹人家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就能心中有数,咱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不管你官职多高,讲人话、讲真话、不装傻充愣都是必需的。要有底线,知道脸红心跳。”他说。对开微博积极表达的党员,何文凯觉得作为组织还是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绝大部分党员讲党性,有规矩守纪律,他们清楚言论的边界和底线。但是人非圣贤,言多必失,不能抓住一点错误后,打棍子扣帽子翻里子。当然可以扯袖子,让其知错能改。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何文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改变,现在发微博最大的变化是内容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要求,保持党性,守好纪律。 ▊▊最欣慰的是帮助了很多人何文凯是资深网民,2010年6月开始活跃于腾讯微博,最初的网名是“朽木刺狼”。后来听取各方意见,改为了“检察官何文凯”。转战新浪微博后,他干脆就用实名“何文凯”。他向记者解释道:“很多人以为朽木刺狼是借鉴日本人的名字,其实不是。木头受环境影响腐蚀了,就变成了朽木,力量不足。但狼还在,狼代表邪恶、黑暗,所以要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刺杀狼,和日本没有任何关系。”据记者了解,至今,何文凯已发微博两万七千多条。经过多年经营,何文凯微博的内容非常丰富,“笔记检察”“何检看法”“何检微故事”“检察官即问即答”逐渐成为颇具个人特色的栏目。他写的微故事既有可读性,又有启发性。有一次,陆某被传唤,在前往检察院办案区的路上,紧张、恐惧、敏感,沮丧不已。到办案区后,检方并未立即审讯,而是让他在审讯室自行反省。而那天看管他的是两位英姿飒爽的俊俏女法警,陆某判断,这是检方先礼后兵之举,如不好好配合,接下来估计陪伴他的将是膀大腰圆的打手。陆某心想:少跟我来这套!于是他决定负隅顽抗,后来审讯时,他什么都没说。传唤结束,陆某被送回家,心情大好,他想:扛住很重要,所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幸亏没有说。他暗自佩服自己的英明决定。第二天,检察院的警车又来了,来人中除了曾经见过的两位女法警,还多了几位警察和穿检察制服的人,直接给陆某上了手铐。陆某依然不交代。这回,出乎陆某的意料,他被刑事拘留。他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当初陆某主动说了,属于自首,既可以不拘留逮捕,也可以判缓刑。”何文凯说。像这种故事,何文凯的微博里有很多。“故事都是真实的,这样才接地气;但要避免别人完全对号入座,所以写的时候会有所节制。”“检察官即问即答”的难度则比较大,也耗费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这个栏目在他的微博里一直置顶,主要围绕法治、检察和反腐展开讨论。何文凯说:“即问即答,需要积累、功力,也要有责任,如果别人按照我说的没行得通,别人会觉得我这个副检察长没有水平。所以我如履薄冰,甚至出现一个错别字都会发一条微博更正。”写微博多年,何文凯最欣慰的事就是通过微博普了法,还帮助了一些人。2010年,湖北商人辜成宏到防城港做生意,在交纳了200万元保证金后,于2011年3月被合作公司以暴力胁迫的方式,签下“自愿解除合同书”,并在失去人身自由9个多小时后,被弃在高速路旁,当地公安机关在处理这个事情时不够积极主动。辜成宏以“辜”的名字将自己的遭遇发到微博上后,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他们纷纷留言,建议他与一个名为“朽木”的博主联系。当时的“朽木”就是何文凯。看到“辜”的留言后,何文凯不但与辜成宏见了面,为他详细介绍了公安机关的办案流程,还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最终事情得到了解决。还有一次,一位傅姓公职人员下海经商被当地检方指控犯受贿罪,何文凯为其出谋划策,检察院最终不起诉了。回忆起这些事时,何文凯有伸张正义后的畅快,但也多了一些凝重的思考。“我拼命地讲法,在讲座上讲,在微博上讲,好像法律无所不能;但在一些地方依然权大于法,辜成宏的事情虽然在法律上站得住脚,但如果我不是副检察长,这个事情不一定能解决。”何文凯说。作为资深博主,又是党员领导干部,何文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十分注意引导舆情,化解社会戾气。“我不理解的是不少人对不好的东西以封堵为要,对好的东西拼命喊口号,粉饰太平,觉得这样才叫宣传,其实这是在戕害宣传,会让宣传走向死胡同。”何文凯说。2013年,李天一案发生,由于李的身份特殊,外界对司法机关能否依法办案持“习惯性怀疑”,舆论氛围很不好。何文凯几次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消除外界的误解。“很奇怪,许多人一谈李案就开骂司法不公,开骂律师没良心。想过没有,此案北京警方在强制措施适用和立查罪名上含糊了吗?没有!拘留、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立场清楚、坚定。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中含糊了没有?当然也没有!以强奸罪且具备轮奸情节起诉了,那‘该死的司法不公’在哪?”他说。 ▊▊不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作为法律人,何文凯可谓半路出家。1985年,何文凯考取了广西民族学院(现为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半年后转入华中师大读思想教育专业。1989年,何文凯从华中师大回到广西民族学院做中文系教师。何文凯先是教了7年书。1996年,他被直接调到防城港市检察院。多年来,何文凯曾经指控过3个厅级干部,处级干部则多达十几个。防城港市侦查监督科科长蒙永科告诉记者,在办案中,何文凯既是领导又是战斗员,既能做好沟通工作,又能对具体案件提出具体意见。“有些案件证据不充分,他会一一列出提纲,让我们去做,我们像个学生,会在他那里得到确信的答案。”作为检察官,何文凯一直守住法律的底线。他还是防城港市检察院公诉科的科员时,曾经为了依法办案,惹怒了一名职位远高于他的官员。谈起这个事情,何文凯感慨万千:“这可以作为一种往事,人生的一个片段。其实后来的事情值得一提的多,只是说得少,以解决问题为主。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也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人生阅历和身份的增加,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在处事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多修正的空间,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然而,2014年的一次微博玩笑还是对他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当时,何文凯看到网上一则假冒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名义发起的“二十万悬赏清官”帖,何文凯对此调侃道:“我缺钱,我对二十万感兴趣,请楼主组织人扒我,然后帮我讨要二十万!”结果,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达到了百万,评论量近两千。面对网友的各种质疑,何文凯毫不示弱。最后干脆把自己的财产状况公布到网上,欢迎监督。“考虑到我是微博问政者,如果公布财产的举手之劳能够大量增加微博的话语权分量,这个‘生意’划得来。”何文凯说。如今谈起这段往事,何文凯显得异常平静,他告诉记者:“财产公开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自己都会填很多表来申报,我只是把已经向组织做的事换个对象说出来,但这造成了很多人的不适。或许,选择出这个头,是某种个人政治战略上的失败,但是第一个吃了螃蟹,其中的美好记忆和勇敢成就,同样让人踌躇满志。”防城港市公诉科副科长韦凤珍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外界对何检有很多误解,认为他太高调;但作为一个法律人,他非常率真;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勇敢维护广大公务员形象,毫不担心、毫不回避地去证明自己是清廉的人,我为此行为点赞。”尽管曾有高调公布财产的举动,但何文凯其实一直很理性,有真性情。他力主塑造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公职人员或共产党员的形象,但这样的愿望一直没实现,别人还是觉得他是“奇葩”,不具有普遍性。“事实上,很多人不上网,也是有血有肉有立场,有个性、有底线。”他说。然而,在一些人仇官、仇警、仇富的环境影响下,不管何文凯有什么举动,微博上总会受到一些质疑。对待一些不够理性的网民,何文凯毫不客气。“我在微博上有时候有些火气,表示出不耐烦,因为有些网民整天喊着法治、民主,但这些人的手电筒都是照着别人,自己就是绝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扯着法治大旗,行为所欲为之实。”不过,比起骂声,何文凯得到的好评更多,这让他更加坚定地在微博上“指点江山”。“于我而言,而微博的法治梦似乎更容易触摸到,因为在虚拟空间里,法律的正义小哥是那么多那么执着,我因此不那么孤单。我之所以还在这里,是因为我想在,这里比别的地方更便于寄托信仰。”何文凯说。(来源:第78期《清风》杂志)
责任编辑:廉政学者川湘子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