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傍官经济”是一种虚假繁荣

来源:廉政学者川湘子的法律博客 作者:廉政学者川湘子的法律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导读:其实“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这一论断得以滋长的“理论温床”是“傍官经济”。这一“理论”瞄准“官”和“政”的“虚假繁荣”。事实也无数次证明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是与事实相悖的伪命题。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持续高压让群众拍手称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
导读:其实“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这一论断得以滋长的“理论温床”是“傍官经济”。这一“理论”瞄准“官”和“政”的“虚假繁荣”。事实也无数次证明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是与事实相悖的伪命题。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持续高压让群众拍手称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果不从根本上铲除腐败,党的执政根基会被侵蚀,发展的成果会被吞噬。然而,大概从2013年中开始,即中央重拳反腐效果凸显之时。“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论调开始“粉墨登场”,虽然这是一些别有用心者抛出的无稽之谈,但此后一直“余音不断”。如何开始这个论题讨论,不妨从两个感受最“真切”的地方说起,毕竟鲜活的事实比雄辩的理论更具说服力。“部级干部满间房、厅级干部一食堂、处级干部整操场”,这是山西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惊现“塌方式腐败”后坊间的笑谈。今天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经济建设,如果不警惕“糖衣炮弹”的危害,那风险是极其严重的,山西的警钟振聋发聩,引人深省。山西“塌方式腐败”发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还市场以本来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总书记旗帜鲜明的指出,腐败是经济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反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以“资源枯竭”、“转型艰难”等为说辞的山西,在“塌方式腐败”前几年,经济上出现断崖式滑落,各种社会矛盾“井喷式”爆发。这两年随着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逐渐恢复,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再次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山西一方面多措并举调动干部积极性,另一方面持续高压严打各类贪腐行为,经济社会势头强劲,发展向好。不长的时间便把“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论断击的粉碎。作为全国工业重镇的辽宁省,近些年来经济持续低迷,GDP增速位于全国倒数,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措并举“治疗”辽宁,效果却不明显。何以为之?继时任辽宁省委书王珉后,又一“老虎”郑玉焯的落马,辽宁贿选案的“葫芦娃”们算是扯的差不多了,真相也在路上了。长长的名单上可以看出此案范围之广、涉及人数之多、后续影响之恶劣。调查得知,王珉主政辽宁时的政界和商界那是“政商一家情”、“勾肩搭背”、“你侬我侬”,当时就让公众浮想联翩,议论纷纷。由此可见,辽宁贿选案绝非“一日之寒”,那是由来已久的正常积累的“冰冻之寒”而至。钱不用在发展上,力不用在谋事是,发展出现“负增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为了私人的利益而不顾群众利益和经济发展,商人与政府沆瀣一气。经济怎么可能会发展?民生怎么可能有保障?中央重拳惩治辽宁系列贿选案,“零容忍”彻查有关责任人,不留死角,正本清源,严惩不贷。这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背向,也关乎到白云下黑土上的经济持续向好和人民切身利益。其实“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这一论断得以滋长的“理论温床”是“傍官经济”。这一“理论”瞄准“官”和“政”的“虚假繁荣”。指出任何企业和组织只要从诸如数以千亿计的三公经费中得到一点、某个政府相关的定点消费点、高档的礼品和依托政府的高档餐饮等都可以分一杯羹。可是这些在“捷径”在“八项规定”和重拳反腐下都“销声匿迹”,以此得出上述的荒谬结论。按照别有用心者的“强盗逻辑”,似乎有理。重拳反腐一开始,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平均每天消失80万个饭局、某些官员喜爱的奢侈礼品噤若寒蝉……如此观之,经济的确收到反腐败的影响。其实不然,单纯统计数据背后是泡沫的破碎,转型升级的加速,结构转换的必然,是“减速换挡”长期规划使然,此举恰是“挤出”了曾经“傍官经济”的虚假经济泡沫,让经济发展更健康、更长远、更平稳。此论断的孪生兄弟就是“不腐败无发展”,他们否认“潜规则”下的腐败是比创新的科技、务实的劳动者和先进的劳动工具更能推动经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很多有大大小小权力的人都在吃拿卡要,为个人利益人为制造障碍,或者搞利益输送、暗箱操作,怎么会对经济发展有利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从中央“八项规定”到整顿“四风”恶习,问题得到整治,击碎了 “纸牌屋”、“烂尾楼”论调。大批毒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老虎”、“苍蝇”被拍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重构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市场更加透明、开放;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等大幅度减少,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反腐不但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减速剂,反而成了中国经济转型催化剂和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事实也无数次证明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是与事实相悖的伪命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是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加优化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级。反腐败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社会信心和力量,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市场环境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反腐倡廉为契机,转变政府职能,促权力“瘦身”,引廉政“强身”,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释放红利、强根固基。(作者:李欢)责任编辑:吴 俊中华廉洁文化第一刊《清风》杂志由中南出版集团主管、潇湘晨报经营有限公司与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是全国公开发行的廉政月刊,月发行量近10万份。旨在“弘扬廉洁文化,鞭笞腐败现象,净化心灵家园,引导清廉人生”,倡导“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0年1月17日,《清风》杂志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亲自撰写发刊词。《清风》杂志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建立了通联站(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廉政文化宣传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发起主办了八届全国性的中华廉洁文化论坛。2014年4月3日,湖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批复,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清风杂志社主办的中华廉洁文化第一网络平台——清风网(qfeng.org)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加入清风网读者群(QQ群号303602875)。新闻热线:0731-82856515。
责任编辑:廉政学者川湘子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