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额制会沦陷吗?
来源:贝夫私语 作者:贝夫私语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随想 改革就是摸索,改革必然伴随阵痛,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我的担心。 还有两个月,2016年就要结束了,还有两个月,员额制就要全面落地了。非常荣幸,我参与了院里员额制文件的起草工作,从8月22日开始起草到10月21日印发文件启动报名,整整两个月时间。
随想 改革就是摸索,改革必然伴随阵痛,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我的担心。 还有两个月,2016年就要结束了,还有两个月,员额制就要全面落地了。非常荣幸,我参与了院里员额制文件的起草工作,从8月22日开始起草到10月21日印发文件启动报名,整整两个月时间。 文件下发之后,院里就吵开了锅,人们议论纷纷。其实,20多页的文件,说白了也就三点: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参选、怎么选、选完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一种是业务部门的,认为员额制选的是办案的精英,综合部门的人就不能报名,没办过案子就不能入额;另一种是综合部门的,认为综合工作也是检察业务工作,不比办案简单,何况,办案还是综合,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以,大家应该一起竞争。对此,一直搞业务的我窃以为,入额应该有个最低条件,从事一线办案工作三年以上。不过,文件最后采纳了第二种意见,办案、办文、办事均可参选。 对于第二个问题,大方向要求考核为主考试为辅。考试自不必说,那怎么考核呢?除了投票推荐之外,就是业绩考核了。实践中,办案数量质量、法律职业年限、年度考核结果、日常考勤、荣誉奖励、理论文章以及上级机关对本部门考核结果等都成为考核的量化指标。在起草的过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考核不应太过量化,一则个案情况不同,工作量也不一样,再则上述量化指标也不足以反映一个人的工作业绩。最后,结合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文件把业绩考核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让大伙评分,统筹考虑,综合考量。 对于第三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综合部门领导入额后是否要辞去现任职务。对此,大方向有要求。不过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征求意见时,有人提出,应该把这条去掉,理由是入额后去行政化,业务部门的领导也该辞去现任职务,为啥单单限制综合部门的领导呢!最后,文件采用了一个笼统的提法:入额后,按照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 文件起草伊始,就有年轻同事断言,省级院特点是案少人多,入额只有好处没有压力,所以结果一定是:论资排辈涨工资。文件正式下发后,我的疑虑越来越深,他说话会应验吗? 前不久,听到两个法院的事。一个第一批完成员额制的试点院,立案登记制下案件数量激增,有两名法官无法承受办案压力要求退出员额;一个正在搞员额制遴选工作的基层院,全院60%的人在一线满负荷运转,员额制改革面临的不是让谁入额的问题,是改革后案子办不完的问题。 员额制真的会沦陷吗?但愿不!为它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