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成长中的法律体验

来源:旁观的法律人 作者:旁观的法律人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生活随笔 近期看到一些法官辞职当律师,大多是源于读书时法律人的理想主义情怀。“情怀”这个词,近些年来被用滥了,卖手机还有情怀,这真的体现如今的信仰缺失、群众普遍被现实摧残的现状。要想当年我与法律的情缘,算得上是源远流长,在小学的时候就种下了
生活随笔 近期看到一些法官辞职当律师,大多是源于读书时法律人的理想主义情怀。“情怀”这个词,近些年来被用滥了,卖手机还有情怀,这真的体现如今的信仰缺失、群众普遍被现实摧残的现状。要想当年我与法律的情缘,算得上是源远流长,在小学的时候就种下了。小学的我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子,家中独苗、吃喝不愁、成绩优秀、父母宠爱。因为我爷爷和父亲都是基层公务员的缘故,我天真得认为我家和公家很近,我还甚至很神秘地向我的好朋友说自己的理想就是以后当中国的第一任女国家主席。我妈妈是我当时就读学校的老师,在她众多同事的“培养”下,我当上班长、中队长、大队长、三好学生。虽然在行使上述“职权”时,我自认为秉公执法、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可是还是遇到了一个有些淘气的男同学的挑战,他说我不就是凭着我妈是老师才当时这些职务的,牛X个啥!我一下子就懵了,突然感到自己很可怜,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感受到了一个理直气壮的人被别人抓住了把柄却不能还击的无力。我哭着把遭遇向母亲和他们的同事说了,妈妈安慰我说,我是因为自身优秀才有这些职务,不要往心里去。可是这件事让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天真了,可能我的确有能力当好那些徒有虚名的职务,但是我当别人却不能当的原因的确有我母亲存在的因素。那到底什么样的标准可以当上那些所谓的“职务”呢,是不是学习好就够了呢?小学的少先队是归团委领导的,所以作为大队长,我还有幸参加了一次全区少先队领导换届大会。我满心好奇地去参加大会,可是去了没有什么介绍、没有任何参选人的讲话,就开始投票了,心里迷茫的我就随大流举手选举出了我根本不认识的“领导”,我顿时感觉自己的投票是傀儡,是走过场,是假民主。我当时真的好失望,这和每天新闻联播里的世界不一样,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现实世界,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要这么虚伪地生活。于是,带着这些想不通的疑问,我也对自己的能力没以前的自信了,开始关注别人,关注和我不一样的人了。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家一样,父母有正式的工作、住在楼房、讲究卫生,虽然我家是很平凡的家庭,家庭收入并不高,但是在当时2000年左右的四线城市的城市郊区,算是比较没有负担的生活了。我还依稀记得去一个男同学家给他过生日,他家就在我家附近,但是住的是平房,晚上屋子都黑黑的,感觉和我在家很不一样。那个男同学学习成绩很一般,而他的母亲知道我是学校认可的“好学生”,特别还把我当成贵客来看待,我受宠若惊,因为那个阿姨把我的到来说的很夸张,好像我来她家让她家“蓬荜生辉”了呢。后来上了五年级,又懂事了一些,可以看《今日说法》了,于是很崇拜律师,他们为苦难的人伸张正义,是有专业知识的英雄。再后来,小学快毕业了,母亲为了让我去上更好的中学,决心让我去市区读初中,就在快毕业的夏天,我们毕业班慵懒地照了毕业照,各自去上不同的中学,然后再也没有重聚过。上初中以后,自诩正义感爆棚的我,再也不想当什么班干部,因为感觉当了班干部就是向权力妥协,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初一的班主任听说我以前当过班干部,就想让我继续当,把我叫到她办公室和我说这个事,我一听说很不愿意,还很委屈地哭了,现在想想好没出息啊,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后来上了初二分了班,班主任看我英语成绩下滑,就让我当英语课代表,我没办法就当了。初二时的班主任是个长得有点凶的中年女老师,她英语教的还行,但她对自己曾经出国交流的经历特别骄傲,但是她人很固执,所以班上的同学大都不大喜欢她。于是我就成了很尴尬的人了,不得不在老师与同学中夹缝生存。英语老师对我挺好的,我很感激,但是同学们不喜欢她,我当然不能在大家的面前表现自己对老师的真实感情,那时真是切身体会到难做人的感觉了。高中过得很昏沉,在懒惰与愤恨的煎熬中度过,高考的分数很尴尬,985的学校很危险,不能选择好专业,于是就报了中南政法。我父亲执意想让我学法律,以后当公务员,我很排斥。因为我想不通为什么父亲当公务员,女儿还要当公务员,公务员没什么意思,18岁的我不想重蹈上一辈的覆辙,更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离开家乡的小城市,去北京上学。我高中时一直憧憬着在初秋的下午,骑着自行车在长安街上,慢慢感受千年厚重的文化、目睹经济繁荣的街景和国家权力的威严。我咨询了一些哥哥姐姐,他们说读金融是个不错的选择。2009年金融危机很严重,文科的考生主流的专业选择无非是新闻、金融经济类、会计和法律,中南的财经和法律都不错,就以为选择了保险的学校,专业应该没有问题。没想到中南的金融分数很高,我被无情地刷了下来,依次被录取到第四专业—法律,得知结果我愤怒又委屈地哭了,向父母发脾气,报考的学校专业都不是我想要的,真是恨死父母了,我甚至哭着把小镜子给摔碎了。经过一个夏天的调整,接受现实来到武汉报到,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调剂到的法学院,普遍都很羡慕能去金融专业的学生,于是很多人想着参加大一下学期的转专业考试。但是由于人的惰性,很多人在适应法学院的生活后就放弃了转专业的想法,将就着学法律。法学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它很不争气的就业率让大家很不舒服。身边的同学家庭很困难的比较少,但是谁都想毕业的时候有好的前程,大家来到中南,以前都是努力学习的好学生,谁都不能接受很难就业的心里预期。中南的法学院号称亚洲最大的法学院,前几年扩招非常严重,我们09级有11个班,700多人,的确不能算是精英制的学院。同城的武大,是综合类学校,法学院一届好像大概有200多个人,上课是老师的小班制授课,的确和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这是我所羡慕的。中南法学院的必修课都是大课,一个班100多个人,大一大二的必修大课我都是懵懵懂懂听过去的,课后也没有进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所以那时对法律的理解很肤浅,只知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相应外国的法律制度了解一点,至于为何这么规定,就不求甚解了。年少无知的我,当时对老师的看法也是很势力的,对有教授头衔的老师有着莫名的崇拜,还盲目听从师兄师姐对选择明星老师的建议,对没有什么光环的老师的课并不十分感兴趣。可惜结果是,选了明星老师的大课,也只是在众多学生里混日子而已,课业没有什么长进,对法律的兴趣也并没有什么增长。大三之后,选修课多了起来,选课的人少了,年龄增长了,我似乎也更有兴趣耐心听课读书了。在比较行政法、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保险法、法律社会学这些小课中,我也在慢慢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我欣喜地发现自己崇拜有思想的人,便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了一些经典法律著作,虽然都是略略地看过,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大多如过眼烟云,可是我在学习上逐渐有了问题意识,看到很多东西都想问一个为什么,于是坚定地选择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再人云亦云地学习了。后来,在没有什么课的时候,我会在图书馆人文社科类的区域驻足,读了一些介绍知识分子、民主、变革、民国人物传记类的书籍,算是完成了一点大学时候的自我启蒙。看过这些书籍,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没了18岁驰骋天地的锐气,多了份安心看书的耐心。大三下学期,面临考研、司法考试的双重选择,每个同学如临大敌,谁都不敢随意混日子了。我想司法考试当然要考,“五院四系”的法律毕业生不过司考差不多等于白学法律,是羞耻;考研也要考,因为经过了自我启蒙,我萌生了当大学老师的梦想。人大是我高中时最想去的学校,但是感觉竞争太过于激烈,思来想去还是考武大比较保险一点,便买了考研的书,在图书馆占了位子,开始坐大半年冷板凳的生活。可惜我早没了高中时安心复习考试的勇气,自由散漫的日子过习惯了,开始复习半日便坐不住了,想要出去玩,想要看精彩的“闲书”,想要去吃美食,想要去和好闺蜜谈天说地。2012年的夏天,本来是打算留校复习司法考试的,可惜我受不了武汉的酷暑,7月下旬背了一堆复习的书回家了,回家虽然凉快很多,可诱惑更多。高中同学约着出去吃饭、唱歌什么的,我虽然知道要克制自己,但心里抱着自己是名校法律专业的考生,中南司法考试通过率有40%多,我的成绩在全年级40%以内,自己考过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侥幸。8月底回了学校,和同班同学去上自习,她们讨论试题我一头雾水,司考做题的理论和套路我是一点也不懂,那个时候的我才感到很恐慌,知道自己和同学差距很大,害怕考不过。那年司考武汉市的考生都在华科东九楼,浩大的教学楼都是各校的应届考生,没有怎么经过模拟题训练的我,在考场上十分紧张,因为心里没底,选择题太多,然而多选题的陷阱更多,从未经历过如此具有不确定性的考试,让习惯作答如鱼得水的我很是抓狂。我郁闷地考完司考,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加入考研大军,可惜开始的太晚,复习到越后面心里越没有底,11月底查分知道司考自己差21分的时候,我心里相当的失望,这才体会到上学以来最大的失败。很多平时学习不认真的男同学,通过扎扎实实的暑假复习,很多都通过了考试,对比之下,我对自己很无奈。2013年1月底,考完研究生入学考试,感觉理论方面写的挺好的,答题还比较顺畅,便以为有希望继续读书,继续可以做着学者梦。可惜过了年查成绩,专业成绩挺高的,专业基础成绩很差,结果是又无奈又惊喜。考研成绩也揭示了我的弱点,感兴趣的专业学得的确还不错,可是需要工在平时的基础学科没有下苦功夫,贻误了加入越来越庞大研究生队伍的机会。大四最后一学期开始找工作,处在校园招聘的后期,工作机会不多,给女孩子的机会更少,被逼无奈的我只有去考公务员。兜兜转转,考上了选调生,回了家乡,心情很惆怅却只能接受,18岁想远离家乡展翅高飞的我,却不得不灰溜溜地回来在父母的荫蔽下工作生活,感叹自己的生活为何如此无奈。8月份到乡政府报到,我后来逐渐适应了基层政府的工作节奏,在摸爬滚打中慢慢学会了察言观色和各种规矩,于是发现基层公务员如果没有自己的特长,一眼就能望见自己退休时会在什么层次的感觉让人非常失望。我感觉自己还年轻,不能太懒惰,这么快就向现实妥协,还是应该把自己法律的专业捡回来,否则以后结婚之后会活得更没有棱角,越来越人云亦云。2014年刚过完春节,在做完很激烈的心理斗争后,我还是开始了准备第3次的司法考试的复习,想在24岁的青春年华里再与命运抗争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失败后没有改变才可怕,我通过几次失败后的静心反思,才真正正事了自己急躁、马虎大意的毛病。在坚持了6个月每日看书做题的艰苦复习后,我终于考过了,在11月中旬一个下雨的中午忐忑地点开司法部网站查询了成绩,喜极而泣。现在我在政法委工作,算是司法改革之后在党政机关与法律最为接近的日子。旁观司法体制改革,近距离接触法院、检察院,才知道基层法检机关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尤其是法院的压力很大,各种社会矛盾轮番在法院出现,可是很多社会的问题法院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积案重重,信访不断,司法公信力不高。法官沦为司法民工还遭到当事人各种无端的误解,我们这里法院的主审法官一年大约要审200多件案子,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要审一件,压力可想而知。之后,我又会何去何从呢?是继续当行政干部还是加入辛苦的法律职业呢?我还不知道,我的成长路径总是在主流和边缘之间徘徊,我曾经很害怕走在边缘,因为没有安全感。但我现在并不害怕了,因为选择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主流的、让大多数人羡慕、看起来很安全的选择并不一定适合我。法律的内涵太多了,法律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纷纷扰扰,法律明文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又太纷繁复杂,公权力的运行更是众说纷纭,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期待既淳朴又繁杂......我过了司考懂一点最基本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司法实践经验的缺乏成为了我最大的短板。我现在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多学习、少偷懒,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避免泛泛而谈,为实现自我价值再增加一点动力和实力。
责任编辑:旁观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