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通过监禁现象透视人性
来源:汪勇律师 作者:汪勇律师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读万卷书 通过监禁现象透视人性 ———评 郭明教授所著《监狱的隐喻》 《监狱的隐喻——来自铁窗内的人生故事》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位从事监狱学研究和教学的大学教师苏林,为了更深刻地体验监狱,自愿作为“囚犯”深入监狱。在和一些真正的囚犯交流的过
读万卷书 通过监禁现象透视人性 ———评 郭明教授所著《监狱的隐喻》 《监狱的隐喻——来自铁窗内的人生故事》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位从事监狱学研究和教学的大学教师苏林,为了更深刻地体验监狱,自愿作为“囚犯”深入监狱。在和一些真正的囚犯交流的过程中,记录下了不同囚犯的故事。这些囚犯的故事都具有独立性,表明看开似乎没有关联性。但是,这些的故事的主题都关涉人性。研究人性,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余华的小说《活着》,读起来也是让人感到沉重。而《监狱的隐喻》更直接地阐释了人性的不同侧面勾勒了一幅幅囚犯图像:背叛的K,脱逃的L,乱伦的Y,疯癫的W,暴力的C,自杀的Z……每个故事都具有作为故事的一切元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尽管描述的是犯罪现象,而其本质则是人。看守,是监狱管理者,是权力的行使者。但同时,看守又是被深刻体制化的人员。从职业角度上讲,他们是刑罚的执行者,但同时,他们也是权力的被控者。他们日复一日地工作,对他们而言,管理、教育和改造罪犯,就是他们的工作。整天忙于维护秩序、出工与收工、惩罚与奖励。在控制囚犯时,他们自己也变得机械而被动。看守有不同的类型:冷酷无情的,仁慈天真的,诚恳好奇的。不同的看守对待囚犯的态度就不一样。看守C设计的行为科学研究项目,让服刑者相互观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人自危,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总而言之,看守远没有从人的角度去审视他工作的对象——囚犯。苏林既是本书的一个线索,也是故事中的人物。文章就是通过苏林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来展开全书的。作为一个体验的囚犯,他并没有打算放弃他的本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监禁的深入,苏林感觉自己已经越来越像一名囚犯了。从身体语言甚至到表达的方式,他很难保持一个“他者”的心态。但苏林终究是清醒的,他越来越对监狱的改造提出了质疑和反思。长期以来,改造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但问题是:囚犯真的能改造吗?一个在监禁环境中长期生存过,而后走进社会的人,他是否能够忘却监禁所带来种种伤害?改造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吗?“一个人有什么权力惩罚另一个人,一群人有什么权力惩罚另一批人?”这是长期以来纠结不清的问题。大凡监狱文学作品,总是与监禁和自由相连。《监狱的隐喻——来自铁窗内的人生故事》是一本纪实性的小说,但这远远不是一本纯粹的小说。它同时包含了对自由和监禁的深刻揭示,对人性的深刻解剖。监禁不仅仅是剥夺了自由,而是剥夺了社会关系的全部:异性、饮食、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监禁中,人的本质的一面更得到了体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欺上瞒下,弱肉强食。尽管残酷,但却是客观现实。作者郭明教授,一位有着多种人生经历,并与服刑者有着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同时又能理性地思索监狱现象者。与其说这是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而不如说它是一部思想的作品。因此作者称之为非“马”非“驴”的“骡文本”。事实上,本书思想的成分和叙述的成分大体相当。之所以具有如此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这与作者十多年的监狱经验相关的。他担任过监狱警察,但最后却跳出这个生活的半径并而远距离地观察监狱和监狱内的人物,自然具有了主体的权威性。(法门老犬于2010年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