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不同的个体记忆,真实的南京大屠杀
来源:汪勇律师 作者:汪勇律师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死难者纪念碑 看了陆川导演和他的搭档用四年的心血拍摄而成的《南京!南京
死难者纪念碑 看了陆川导演和他的搭档用四年的心血拍摄而成的《南京!南京!》,很欣赏陆川大胆而独到的眼光。他用另一种个体的记忆阐释了一个血淋淋的但真实的南京大屠杀!尽管也存在着不足,但我们应该对他的这种努力表示达敬意。通过日本士兵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普通的中国的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残暴。一个个普通中国士兵、一个个普通的中国民众,他们的脸显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揪心,让人难忘。影片也展示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日本士兵、每次被五元钱支付的日本慰安妇。这些日本兵,当他们作为士兵时,他们是一群丧失了人性的屠者,他们对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进行集体屠杀时,我们感到不到他们还是人。他们只是在打击一个有生的力量,而不是在屠杀一个人。在他们的眼里,战争只有胜负,只有征服和被征服。我记得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法官维尔福的父亲就说了一句话:“在政治中,我们杀一个人不是杀一个人,而是搬去一个障碍物。”当他们作为战争机器中的杀人工具的时候,他们已经丧失了人性。但实施战争的都是具体的个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就算被我们称之为残暴的鬼子,他们仍拥有亲情、爱情和友谊。可悲的是,这种人性在战争面前已经变得没有一丝一毫了。我认为,陆川还原了作为人的日本士兵,作为社会关系中的日本士兵。他们越具有温情性,就越增加了残忍的力量。他们对于己方死去士兵的祭奠,和被屠杀了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的生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特别的难以忍受。在这里,让我们感受的还有在暴力之下的无奈,生命的脆弱,求生的本能。透过日本士兵的眼睛看到的一个个人被绑在树桩上,被日本士兵被机枪扫射;民众被关押后在房子里,浇上汽油,被烈火焚烧;一些人被刺刀刺死,一些人被活埋。道路两旁可见悬挂在木杆上的人头,裸体的女尸。女性被日本兵肆意强奸。当妓女决定用身体来保护民众的生命的时候,人性在这里有了一种特别的表达。尽管电影的画面是黑白的,寂静的。但这种黑白和寂静中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沦丧,也感受到无言的呐喊和深深的责任。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同样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人中会留下不同的记忆。对于中日战争,中国民众记住了南京大屠杀,记住了中国的抗战历史:松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而日本人却记住了他们的士兵在中国土地上的伤亡,记住了广岛和长歧的原子弹爆炸和民众的死亡。苏联人记住了关东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人记住了太平洋战争,记住了珍珠港事件。虽然历史当然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叙述者因为不同的立场而有不同的选择。历史的叙述者常常是选择性记忆或者选择性遗忘。所以,有人说,历史是由书写历史的人们所决定的。不是吗?看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只有帝王将相的历史,看到的只有战争、杀戮、死亡、朝代更新,而很少看到普通人的历史。似乎他们并不存在过。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南京大屠杀是杀戮、强奸、屈辱、抵抗、痛苦、集体的屠杀,而在日本人的记忆里,南京大屠杀成了胜利、占领、快乐、庆祝。这既是过去的存在,也是当今的现实。尽管它很冷酷!从日本首相常常参拜靖国神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企求对手的认知,还不如发展自己的力量和增进国民的精神。有人说,记忆历史不是要积累仇恨,而是不要让历史重蹈覆辙。但历史一定要让人产生理性。国家和国家之间,难以有真正的朋友。我记得上个世纪美国总统里根说过:“美国应当以实力求和平。”当人类社会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大同社会的时候,利益的争夺就永远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主题难以消除。合作或许是另一种方式的争夺而已。所以,南京大屠杀也好,文化大革命也好,我们都没有理由让它们仅仅变为教科书中的单调的符号,我们没有理由让它们变为纸面上的毫无生气的文字。我们不要忘记任何战争(也包括灾难)中那些生动的人的存在、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2009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