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层采风》编辑约我及其他四名通讯员聊聊“忘不了的2016……”的话题时,我才发现时间的脚步真如飞梭,不觉间,日历薄得见了底色。匆匆间,蓦然回首,想起那几句歌词:忘不了的一幕一幕/却留不住往日的温度/意念中的热热乎乎/是真是假是甜还是苦……虽然这歌唱的是爱,但用来表达我的“忘不了的2016……”的工作心情还是很贴切的。为了聊天有话说,我在脑中输入搜索的指令,发现一系列与工作有关的“检察”“新闻报道”的主题词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2016,有份酸楚的文字叫纠结。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多年,即便接受的是命题作文也会转换成主动挖掘的宣传报道。而年初时受领的任务确实让我纠结了一个季节,也是从事宣传工作二十多年来首次因为拍专题片而纠结的一次。 为展示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成果,领导要求制作一部专题片。因为,曾经弄过,觉得驾轻就熟。但为了便于拍摄,经请示领导,我们把制作的一系列工作如文案的编制、分镜头、补拍等一系列工作都交与了电视台。在“甩手掌柜”的状态下,却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这麻烦紧接着就来了。由于脚本撰写人员不十分了解检察工作,仅凭我们提供的有关总结、报道素材而撰写的解说词让领导很不满意。即便高手能人改了又改,也未能通过。眼看制片时间将到,无奈,只能亲自操刀,组织文字。前前后后修改了六稿。最后,还是在主任和一名副检察长的一字一抠下完结的。虽然,在最后制片时领导没挑再大毛病,但,我知道,这一次的作品,永远地打上了折扣!这是我2016年最为难忘的心路。 工作干得很酸楚,心理总是很纠结。不是文字有多难,而是领导意图没理解全。一项赋予的工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而为,必须知上情,领会上级和最新精神,反映文字与势相进;必须揣摩领导意图,不能随性而为,要知道领导想要什么,想表达哪些,不然就是无用之功;必须知晓自身之情,把本单位的全面工作了解得深入细致,让各部门、各科室讲出自己的故事;必须亲力亲为,不要当甩手掌柜的,图省力的结果可能是多费力、易返工。 2016,有份快乐的文字叫宣传。在大多的情况下,我觉得宣传工作是快乐。去年8月,在我院侦查监督处牵头下,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虚开发票犯罪”专项监督活动,旨在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涉税类犯罪的发生,着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清新的法治环境。在启动大会上,我捕获了要向相关税费行政机关“亮剑”的信息后,就赶写了《向偷骗税费违法犯罪行为“亮剑”》的稿件,被《检察日报》二版头条“2016亮点”栏目采用后,又被本地报刊和其它媒体转载。为深入跟进报道,我又深挖了侦查监督处办结的一个涉嫌偷税近400万元的案件线索,并作为专项活动的成果撰写了长篇通讯。此稿又被《明镜周刊》封面采用。至此,对这一专项活动的宣传全面开花,达到了广而告之的效果,赢得了赞许。类似这样的宣传,我先后又对反贪、反渎的各类侦查经验成果进行了深度报道,并都被《检察日报》相关版面采用。这种赞许不仅仅获得了工作上的成就感,更有精神的快乐感。 2016,有份抒情的文字叫自我。写新闻报道总是在写工作、写别人,记录事件的当时发生。这种客观的表达,有时难以自我的抒情。于是在写新闻报道之余,我更喜爱多角度地关注社会焦点,追踪事件热点去评论、去参议一下。去年上半年,我经常奋战在“议事厅”栏目中,关注着每周一的议题发布,为感兴趣的话题发声。记得,年初时,“议事厅”编辑何璐韡老师为活跃版面,给我下达了个命题作文,要我给每周的议题写一首打油诗。于是从第一个议事“立法,为幼儿园不再难上”的《唤立法》开始写起,这一坚持就是小半年,直到后来版面易主,“议事厅”栏目取消。那段打油诗的时光,至今还念念回响。以至于,到现在还是看到啥总想打打油,其实,那更是一油“爱拉吾油”。有什么比热爱和喜欢更快乐的事儿呢? 2016,有份奉献的文字叫帮带。对于文字,我情有独钟,有新闻点就想试一试,有个线索就想挖一挖。对于基层单位的稿件,我从来都是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线索,亲自操刀来雕琢。有时甚至写好后,见报时,基层通讯员惊讶地发出“哇瑟,word哥,还有我的名字啊!”不过,我也会折腾人的。记得,前段时间我为“基层现场”版面写投了一篇《解心疑》的稿件。讲的是基层检察室为化解来访者心疑,在屡屡解释无效的情况下,引用第三方律师参与化解的故事。第一稿给我时,我作为检察人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作为局外人可能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于是,我又先后三次反反复复地给那名基层通讯员讲如何切入、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带上工作等要素。有时口气可能强了点儿,有时要的素材可能紧了点儿,也没考虑对方的感受。特别是发表之后,我又打电话让他把原稿和发表的稿件以及最初的稿件拿出来对比着看,对比着学。类似于这样帮带着写,不仅在本市有,外省市的通讯员间交流、改稿也是经常的事儿。我想,文字不是保守的,必须是开放的,必须有奉献的精神。只有你带我,我帮你,才能在互动中一起为正义之声欢呼鼓动! 2016,有份解围的文字叫积累。写稿时间长了,有的版面的编辑就掌握了你的文字风格,以及你能写出什么来。有时,就可能会意想不到地被“约谈”,去为编辑版面解围。记得去年11月份下旬,《廉政周刊》的“视线”版的“廉迹”栏目编辑在群里紧急约稿时,我被相中。一直研究着报纸的各版面,对此栏目了解,但没动过笔。简单与编辑老师交流后,编辑老师当即向我约稿解围。于是,又是一番搜肠刮肚,二个小时内完稿交付。后经沟通修改,得到认可,并在下一周栏目中给予刊发。发表之后,我在剪报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悟:要想不错过,库房要有货。对于新闻报道工作,你大脑的信息库中必须储存各种素材。只有这样,在随机调用时才可能自由地优化组合,才可能打好一场“遭遇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