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交流,我们还是婉拒了人大方面提出的所谓建议,最终确定的主办单位只有《中国律师》杂志、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全国律协宪法委员会以及我所任职的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这四家单位与张老或多或少均有渊源,张老曾经是《中国律师》杂志的创始人,时任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在册的律师,同时也是全国律协宪法委员会的顾问和我院的兼职教授。由这四家单位共同举办先生的八十华诞庆典,应该说是相对适宜的。孙国栋主编的《律师文摘》原本也是积极参与筹备的机构之一,不知何故最终未予具名。至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退出主办,只能说是其中的一个小小插曲和遗憾。 而在筹备过程中,我们还一度听到这样的传言: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新任主任、某机关退休负责人据说向刘姓院长提出过强烈的反对意见,说堂堂社会主义大学的法学院怎么能为一个律师举行生日庆典!略感震惊之余,我们半开玩笑地说,看来人大号称“第二神学院”,果然名不虚传!真是池子大了,什么人都有啊。 2006年8月18日,张思之先生八十华诞庆典在翠宫饭店三层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我和桂明主编担纲主持,与百余师友共同见证了中国律师发展史上的一段难得篇章。其时的场面可以用群贤毕至、老少齐聚来形容,法学界的精神领袖江平先生、经济学界的权威茅/于/轼先生、“非典”疫情曝光者蒋彦永大夫,甚至还有年届九秩高龄的中组部原副部长李/锐老先生都出席庆典表示祝贺。几位老先生相拥而谈,场面十分感人。各个主办单位的代表纷纷登台致贺,当然其中也包括中途退出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代表。但令人倍感惊愕的是,该代表在致辞中提到了人大法学院退出庆典主办单位的原因,居然说是接到有关方面的指示,因话题敏感而不得参与其中。不知情者对此表示了些许赞许,而知情者如我们只能一笑置之。当然会场的确也出现了各色敏感人等,但活动始终在热烈祥和的氛围中进行,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和纰漏。 聚会在张老饱含深情的答谢致辞中达到高潮。当张老说到“我愿把今日聚会作为我的起点,接受大家的祝福,听校场‘点兵’,战阵列成,中国律师以13万之众(注:现在已近30万)有资格向世人宣告:律师是民主法治的坚实支柱,是无可替代的力量。不管前路艰难,不畏航线险阻,我,不,我们,决不歇步!”时,在场者无不动容。张老离开时心情也是愉悦的,以至于多年之后提起这次聚会,张老还说这是他律师生涯的崭新开始。 三、筹办义派律师事务所 2004年,因应“人/权入宪”契机,在时任会长高宗泽先生的鼎立支持下,全国律协适时成立宪/法委员会,笔者以兼职律师身份被聘为秘书长。由于宪/法权威不彰的局限,活动范围较为受限。在一次主任办公会议上,吴革主任提出中国的法律援助刚刚起步,还没有象法治发达国家那样普遍设立专事法律援助的律师服务机构,我们能否借助民间力量专门创办一家从事公益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律师事务所,为不够官方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陈有西副主任、徐晓青副主任等与会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一拍即合,决定分工行事。一方面我们邀请了三个符合合伙人条件但业务处于上升时期的年轻律师作为合伙人去申办律师事务所;另一方面,我们也找相对成熟的律师事务所,募集到足够的资金,为事务所提供经费支持。考虑到这是一家公益性质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与一般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必须有本质区别,当时我提出了以理事会进行管理的体制,最终确定了张思之、刘桂明、莫/少/平、吴革和我等七人的理事会。合伙人在理事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 关于新的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几经推敲,决定使用英美国家影响性诉讼中“影响性(impact)”一词的意译 ——“义派”为事务所的字号。而“义派”二字在中文中又有正义一派的意思。律师事务所顺利获得审批,我们还请张老出任理事长,并为义派所题写了所名。几十平米的房间,七八个律师和工作人员(多数后来成了公益领域的积极行动者),号称第一家民间公益律师事务所就这样开张营业了(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还经司法部特批创办了一家东方公益律师事务所,但属半官方性质,并且昙花一现,其时已经式微了)。至于义派所后来的发展,除了援助崔/英/杰死刑辩护案、支持李刚博士要求解散牙防组公益诉讼案等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或喜或忧的故事,其中部分已流传于江湖,恕不赘述。 四、一场“空前绝后”的校园讲座 和张老熟识之后,我和我院老院长、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原主任甘功仁教授商量,我们在法学界已经聘请了江平先生为兼职教授,律师界是否可以聘张老为兼职教授呢?甘院长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遂借学校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以举办公开讲座的形式举行张思之先生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因为事前广告宣传到位,学校方面对此也高度重视,派出级别不低的“领导”到会祝贺并旁听讲座。我作为法学院副院长受命主持讲座和聘任仪式。我请示张老之后,将讲座题目确定为《光荣与梦想:中国律师的使命》。我记得那是一个500人的报告厅,现场坐无虚席,很多平时奉行功利主义的中财学生都是平生第一次经历了一场饱含激情和极富人文底蕴的讲座。讲台上的张老纵横古今,尤其是对建国以来文革十年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和对人性的践踏进行了深刻的鞭挞和反思,说到动情处可谓老泪纵横。犹记得当张老提到文革殉难者 —— 北大女生林/昭时,他动情地复述了林/昭不惧生死的那句名言 ——“林”是双木之林,“昭”是刀在口上之日的昭!当然张老在演讲中更多地是将话题聚焦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批判了人/治余孽对法治进程的不利影响,表达了对中国律师业面临恶劣法治环境的关注与担忧,甚至直接指点高层决策的保守和失误。这场气势恢弘的讲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甚至有领导找我耳语,说讲座话题过于敏感,他能否先退场。我说您走吧,我负责维稳和善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