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曹一) 研究历史的人,其“职业病”之一就是喜欢扒翻“历史上的今天”或“历史上的今年”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然后搞个活动,或者纪念一下,或者反思一番。如果是大人物的生辰,一般会有级别高规模大的纪念活动,比如说前几天的11月12日,就有孙中山诞辰150年的纪念大会,而在民国时期则纪念形式比较特别,那就是将11月12日定为召开制宪国大的日子,以此来纪念“国父”的建国设想,不过,每次又会由于各种原因,要么取消(比如1936年),要么推迟(比如1946年),总是阴错阳差地错过了“正日子”。还有一些有意义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曾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却由于所涉人物“有争议”,在社会上也就少有人提及了。比如一百年前的1916年可是发生了不少事呢,在欧洲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一战自不必说,在中国也发生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复辟丑剧,稍后袁世凯还在忧惧之中离世,这自然也没啥好纪念的,可反思一下“洪宪元年”还是应该的,然而,并没有。另外,还有一些值得说道的日子,却也并不见有人提起,比如说11月的14、15日,就安静的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 其实,在一百多年前的这两天,还真发生过“大事”。1908年的11月14日下午5点多,大清王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光绪“驾崩”,而就在此后不到24小时,也即第二天下午两点多,光绪背后的那个强势女人慈禧也“病逝”了。由于二人死亡时间“相继”的太近,以人们对慈禧的了解,当时就有人猜测光绪是被害死的。不过由于没什么“证据”,此事也就仅限于猜测。倒是在一百多年后的2008年,有研究人员以光绪的头发、衣物等作为检材,进行中子活化实验后,确证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为这一惊天事件给出了一个“权威”解释。虽然“凶手”待查,不过最终倒也给了光绪一个“交代”。我并不觉得这些专家“无聊”,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也算是为还历史本来面目开了个好头。 对于慈禧的生前身后,无论是官修正史,还是民间野史,或褒或贬,都有很多评论,因为大清最后的几十年,几乎都在她的掌控下,她实在是晚晴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而说到光绪,似乎就变得可有可无了,他不到4岁登基,1888年18岁时亲政,除了在1898年28岁时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戊戌变法之外,到1908年38岁去世,在位34年,他的一生却几乎就是个象征性的存在。作为普通的个人来说,他的整个人生可以说是很凄凉的,如果要评选十九世纪下半叶最不快活的人,光绪肯定是不二人选。在名义上,他是当时大清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事实上,却是个住在最豪华监狱里的囚徒,是个最可怜的皇帝。 在《帝国的回忆》一书中,1908年11月15日的《纽约时报》有篇关于光绪去世的新闻专稿,题目是《光绪皇帝驾崩,曾推动改革功不可没》,对清朝这位悲情或悲剧皇帝的评价,和我们的一般认识有所不同。在光绪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清廷依然沿用一贯的做法封锁消息,而猜测的流言早已满天飞。外务部忙于否认皇帝死亡的事,而“嗅觉灵敏”的熟悉远东事务的外交官,则早已从清朝一些自相矛盾的报道中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当时的外电即已“怀疑光绪皇帝的病逝并非自然原因引起”。一直以来,清廷有关大局的事,基本上都是先有外媒报道,然后才会有国内的事后确证。 纽约时报还介绍了光绪的生平,说他3岁时,在一个午夜时分被人们从睡梦中叫醒,然后被带到慈禧和满族亲王们汇聚的大厅里,被宣布为大清帝国的嗣皇帝。“清国人对他们这位君主的形容,说他‘像神一样的孤独’,没有其他提法比这更正确了。没有任何一位清国皇帝比这位刚刚去世的皇帝更孤独。”“皇室不允许这位小皇帝享受过多的童年乐趣。”在接受启蒙教育后,“皇室就再也不允许他玩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