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还没有开始,各种“包过短信”满天飞,这是近年来在各种考试领域出现的“助考”乱象。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所谓的“助考”所提供的答案都是“赝品”,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诱那些企图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考试内容或考试答案者上当受骗。然而,更值得反思的是,“助考诈骗”何以能畅行无阻,且屡屡有人上当受骗?笔者以为,没有现实中的各种考试腐败,“助考诈骗”就不可能风生水起。近些年,无论是高考、公考、考研,还是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各种泄题风波有之,各种包过承诺有之,各种作弊手段也有之。 那么,这些“商家”靠什么去承诺“包过”?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是有真卖点。一些商家和考生双方均把“助考产业”看作应试的一条捷径,另一些商家则剑走偏锋,打起了诈骗的主意。乃至于有人称,泄题几乎成为一种“习惯”,无考试不作弊、无考试不腐败。 总之,“考试腐败”公开挑战社会公正,打击“助考诈骗”更要打击“考试腐败”。在崇高社会公正的时代,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绝不能允许“考试腐败”任意蔓延下去。只有斩断各种利益链条,严厉打击各种涉考违法犯罪及腐败行为,才能一方面防止培训机构“助考”行为走偏,另一方面防止有人利用所谓的“助考”行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