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下着点小雨,西安难得凉快了下来。我想正好是暑假,也恰逢周末,学校附近应该是最安静的。再加上一届刚刚大学生毕业,应该会留下不少的书。我记得以前,每到毕业,旧书店的老板就来收书,真是卖废纸的价格,他们却按照书的价格打折出售。 所以,我带了一把伞就去了。盛世商都又破败了一些,大学生聚集却养不活着一座盛世商都,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其他地方我也没去,就直奔那几家旧书店。幸好,仅有的几家书店还都开着门,惨淡经营。店里的老板与我都很熟悉了,问我想看什么书,我说,随便看看。 书凌乱的摆在书架上,还是教材居多。教材之外的书大都陈旧不堪,也没有什么值得一看得。我很好奇,就问老板,没有去收购毕业生的旧书吗?老板说去了,这些教材就是今年收购的。不知是我之前去的频繁还是什么缘故,总感觉这些旧书店与几年前陈列的书没什么区别。 我记得之前在旧书店还能看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黑格尔的《小逻辑》,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德沃金的《法律帝国》,哈特的《法律的概念》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而如今,连那些快餐式的书都很难找到,例如《社会学一本通》、《经济学一本通》、《伦理学学一本通》等都不见了。 我不知道,现在的我们的阅读状况如何,我也不敢妄加评论。我不知道是不是一部手机就可以取代这些书籍。书店的老板告诉我,现在书店卖得最好的就是四六级真题,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相关的书籍。一些“闲书”已经收购不到了,即使有也卖不出去。 其实,我越来越感觉到微信里的好多东西都已经失去了可读性,什么“微信体”,什么“公号体”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拉低我们的鉴赏能力。当一篇文章再以阅览量去评定质量的时候,我们的鉴赏力就会被慢慢的绑架。 例如,题目是不是足够的吸引人,最后可能变成是不是足够的耸人听闻。内容是不是足够的猛料十足,作者是不是在网络上具有足够的号召力,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用阅览量去衡量。而且这会成为一种越来越极端的趋势,这才是值得我们真正担忧的东西。 我略有失落的离开旧书店,天空中的雨依旧飘飘洒洒。雨伞之外的那个世界一片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