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蓥民警:大写的人民立心中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琴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09
摘要:尽管园区有了一张严密的“防护网”,但彭波从不做“甩手掌柜”等群众找上门。每天,彭波风雨无阻,总会把园区巡上几次,一次至少得花2个小时。 每年5至10月葡萄成熟之时,彭波的任务更加繁重。每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
尽管园区有了一张严密的“防护网”,但彭波从不做“甩手掌柜”等群众找上门。每天,彭波风雨无阻,总会把园区巡上几次,一次至少得花2个小时。
每年5至10月葡萄成熟之时,彭波的任务更加繁重。每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彭波依然睁大眼睛走在巡逻路上,往往凌晨3点以后才能入睡。
在彭波没日没夜地苦干之下,园区治安很快好转。村民和业主赞他是“管家公”,把园区这个大家庭管理得越来越和谐。在近年的民意测评中,群众对彭波的满意率都是100%。
他是“贴心人”
一心为民,他把群众的困难记在了心上
从警24年,彭波在阳和便待了16年。阳和的群众,没几个不认识彭波,而彭波对每一家的情况就像对自己家那么熟悉。老百姓一有事,不管是不是彭波的管辖范围,首先找他。这是为啥?鸽笼山村的丁世成很清楚:“群众的小事,比他自家的大事还紧要。”
2015年8月的一天,丁世成找到彭波:“我们村的李友军家里穷,讨不到老婆。前几年和一个没有户口的外地妹子走到一起,生了个女儿。现在孩子8个月了,上不了户,咋办?”
头顶着大雨,彭波马上去找李友军。那个一贫如洗的家刺痛了彭波的眼。没有准生证、出生医学证明,户口办理起来相当麻烦。彭波磨破了嘴皮,前前后后跑了一个月,最终让孩子有了“身分”。见李友军家境困难,彭波又跑前跑后,为他申请到了1000元民政救助金。
李友军感激涕零,非要请彭波下馆子。彭波果断拒绝,“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这些年来,彭波管的“闲事”岂止这一件!
1993年,彭波送一个重伤群众去医院。医院血库告急,病人危在旦夕。得知自己的血型和伤者吻合,彭波立即献血。医院院长罗彩凤感动了,“我从医这么多年,他是我见过第一个给伤者输血的警察。”
2008年1月,刚做完手术的彭波,又回到办公室加班。返回医院途中,一个小孩骑车撞在公路隔离墩上,生命垂危。彭波忍着疼痛,把小孩送去医院。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和警官证,请医生立刻救人。待小孩脱离危险,彭波的手术伤口已经出血,衣服染红了一大片。
2013年,彭波在走访中得知阳和镇三岔河村80多岁的老人李世兰和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彭波就把油、米、肉送到老人家里。每次下雨后,便去老人家中检查线路、修房补漏、清扫积水。一有空闲,他还帮着老人做农活,直到老人去世。
救助迷路、醉酒、智障人员,抢救自杀、危难人员……彭波做的好事很多。无论什么事,只要遇上了,他总要管一管。
这些年来,彭波一直住在阳和派出所宿舍。90年代的老房子,冬冷夏热,墙壁上的石灰大片大片脱落,有时连水都没有。彭波不在乎,“住这里做事方便,群众找我也方便。”
华蓥城区的家,彭波很少回去。孩子上幼儿园,没时间接送,彭波干脆让他寄宿在学校。入警24年,23个春节彭波都留在所里。每到除夕,妻子侯雪萍总会在宿舍简陋的厨房里做一桌子菜,一家人和值班民警一起吃年夜饭。
24年来,彭波从未后悔扎根基层。可是,面对家人,他也心存愧疚。
最内疚的,是对不起年迈的母亲。母亲已经78岁,尽管住在自己家,一年到头,母子俩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母亲体谅儿子,“你好好干工作,莫担心我。”
最欣慰的,是孩子为自己而骄傲。彭波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很少回家,父子俩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可是,孩子总是很自豪,“我爸爸是警察。我以后也要当警察,抓坏人。”
最感谢的,是妻子多年来的支持。侯雪萍身体不好,却默默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担子,从不抱怨。彭波感激妻子的付出,“没她支持,我哪能安心工作!”
唯一不放在心上的,是他自己。
局里人都知道,54岁的彭波,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连爬楼梯都有些吃力了。2月27日,局领导找到这个华蓥农村警务室年龄最大的“老警察”,说的还是同样的事:调他回城里,做些清闲的工作。彭波又一次谢绝了领导的好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