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1666 改变伦敦历史的那场大火

来源:转型正义 作者:转型正义 发布时间:2017-08-21
摘要:1666 改变伦敦历史的那场大火俞飞 《法治周末 》http://www.legalweekly.cn/article_show.jsp?f_article_id=13735画家描画下的1666年伦敦大火 6月14日,伦敦高层建筑大火,宛如人间炼狱,近百人罹难,英伦三岛举国震动,舆情汹汹。 岂不知,351年前,面包房一
1666 改变伦敦历史的那场大火俞飞  《法治周末 》http://www.legalweekly.cn/article_show.jsp?f_article_id=13735画家描画下的1666年伦敦大火  6月14日,伦敦高层建筑大火,宛如人间炼狱,近百人罹难,英伦三岛举国震动,舆情汹汹。 岂不知,351年前,面包房一颗火星引发了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损失空前惨重。痛定思痛,英国人推出重建首都计划,成立全球首家火灾保险公司,创设城市消防队。从废墟中浴火重生,伦敦让全世界惊叹不已。 去年,伦敦隆重纪念大火350周年。为什么伦敦人还要纪念那场久远的大火?《伦敦传》作者阿克罗伊德简洁地答道:“烧毁的总会重新立起,这就是纪念的意义。” “呸!一个娘们撒泡尿就能浇灭!” 17世纪的英伦三岛,流年不利。阴魂不散的黑死病大流行,从1665年6月到8月,短短3个月夺走伦敦人口的十分之一,家家户户传来哭声。让人闻之色变的黑死病来了,一时间人心惶惶,贪生怕死的富贵人家火速迁往乡村避风头。 就这样,伦敦市中心留给了平民百姓以及赤贫阶层。没有钱租房子住,人数众多的穷人干脆胡乱搭起茅草屋,盖起便宜经济的木头房栖身。城区街道狭窄,违章建筑鳞次栉比。 进入公元1666年,一位占星术士预言将会出现世界末日,因为666正是基督教圣经《启示录》13章上怪兽的编号。著名日记家、也是大英帝国海军创建人之一的佩皮斯在日记中写道:“今年一定会发生许多大事,可是结果会怎样,只有上帝才知道。” 一语成谶,一场改变伦敦历史的火灾爆发了。 9月1日周六夜,泰晤士河北岸布丁巷(伦敦最窄的巷子之一)国王面包坊费林纳师傅,急着要为海军烘焙饼干。忙了一天,夜深人困,上床前他匆匆把煤炭扫进烤箱,放了几条腌肉熏熏。凌晨时分,面包房一颗火星逸出烟雾。 不一会,火势蔓延到邻居家。住在楼上的一位旅客急忙发出警报,见势不妙,费林纳全家连忙逃到安全的地方,拒绝离开的女仆被活活烧死,成了这场特大火灾的第一个牺牲者。 老实说,意外失火在17世纪的伦敦司空见惯。老百姓习惯在大街上用火盆烤火;居民楼里、小商店作坊里大量使用开放的火炉;木制建筑比比皆是;稻草随意堆在地板上、马厩里、户外。有识之士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1664年英王查尔斯二世下令:伦敦市长必须保护伟大繁荣的伦敦免遭火患。 当时伦敦市政府没有官方的消防队,只能依靠市民与火灾作斗争。众人用皮桶装水往火里泼,用木棍扑打火焰。按照当时的惯例,出现火灾,政府有权拆掉火场周边房屋,以阻止火势蔓延。 遗憾的是,当晚前来指挥灭火的伦敦市长布拉德沃思爵士,信手一挥,拒绝了王室的救助要求。商人出身的市长小算盘拨得哗哗响:一是灾后重建周边房屋需要政府补偿受灾户,市政府绝对不愿破财,浪费大量金钱;二是一开始火势不大,貌似可控;三是周日本是休息日,他可没心情工作。 “呸!一个娘们撒泡尿就能浇灭!”市长出言不逊地撂下一句话,自顾自地回家继续睡觉。 “伦敦再也不存在啦!” 天气炎热,气候干燥,拥挤的木头房屋燃起熊熊大火,加上强劲的东风,火势很快就蔓延到了南面的泰晤士街,东面的圣波特夫街及费舍尔街。各家各户储藏室里都有易燃物,如油、木材、麻布以及焦油,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这天的火势以布丁巷为中心,一股火焰向旧市区的中心推进,直冲云霄;第二股火焰往下蹿到泰晤士河畔,蔓延到伦敦大桥,切断了民众逃亡过河的唯一通道。这股大火沿着河岸往西前进,抵达泰晤士街贸易商的仓储,玉米、奢侈品、香料、油料和麻草等都化为灰烬。”《伦敦的崛起》的作者贺利思如是说。 周日清晨,从伦敦塔顶上看到火势四处蔓延,佩皮斯忙坐船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白厅向查理二世汇报。国王不敢怠慢,安排船只前去查看。 这时大火已失去控制,火焰行进到金融街的西边伦巴第街,三四层楼全部坍塌下来。最后,皇家交易中心也被火海吞没。灾情惊动了国王,谕旨再三催促下,布拉德沃思才着手清出防火隔离带,但为时已晚。伦敦市长“像一个即将昏厥的女人”,喊叫着:“天啊!我该怎么办?我已经累坏了!人们都不听我的。我一直在拆毁房屋,但还是控制不住火情啊!” 万事莫如救灾急!查理二世与王弟约克公爵詹姆斯决定,不理会伦敦市长的拒绝,开始召集军队,投入救火行动。要知道,虽然是特殊情况,但他们违背传统习俗的做法还是有一定政治风险的。 取代手足无措的伦敦市长,此后詹姆斯出面控制局势,派出护卫队阻止抢掠。詹姆斯来到伦敦四大律师会馆一带,命令用火药焚毁建筑以形成防火线,这时来了一位律师,看见有人拿起火药,就走到公爵跟前嚷嚷:“万万不可!这可是完全违反律师会馆章程的。”大火当前,这是执行章程的时候吗?詹姆斯的马夫杰曼抄起一根棍子,将这个教条的律师痛打了一顿,结果大火确实在这里停止了。 伦敦人带着从大火里抢救出来的财物,一窝蜂地逃离家园。手推车的价钱从每辆3英镑涨到30英镑,所有的船都载满了灾民和细软。沿公路逃难的人们跑到高地伊斯林顿和议会山上,露营在那里看着伦敦城燃烧,失魂落魄。 火势波及伦敦城外,肯辛顿一位作家感叹世界末日到了,家中走道和花园里几乎全都是纸张、布片等灰烬,天花板和石膏雕像的碎片也随着暴风刮过来。在牛津,哲学家洛克记录道:“空气的颜色很不寻常,没有一点云的踪影,日光变成奇异的朦胧红光。” 伦敦城的大火分成三股,其中一股烧毁了古老的市政厅哥德式建筑,彩色玻璃毁于一旦。火焰西行,摧毁了英格兰最美的建筑区金匠街,富丽堂皇的都铎房屋付之一炬。最后,火焰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伦敦的地标圣保罗大教堂。 大教堂地处山坡,占地甚广,且离其他房屋十分遥远,墙壁超厚。有上帝保佑,绝对安全,逃难的灾民纷纷把物品储藏在内。 贺利思描述道:“火焰从东边来,烧着圣保罗学院,西面有一股火从南边群集的几栋房屋燃起,然后掉头蹿上教堂的屋顶,火沿着屋顶往下爬,下面裸露的木头经过一夏而干燥得像火种,大火肆无忌惮地燃烧着,屋顶上的铅皮发出怪异的嘶嘶声。寒鸦在大教堂的哥德式尖顶上盘旋,下面的内堂充满了烟雾,屋顶上近240亩大的坚固金属渐渐液化,往下面流动。” 大教堂内,灾民陷入恐慌,纷纷穿越火焰逃生。不久,屋顶融化的铅滴进大教堂建筑的缝隙,石头像手榴弹般在高温下爆炸。墙壁裂开,空气涌入,火势更旺了。大教堂一片废墟,宝贵的书籍作品燃烧了一个星期。 隔天,天降大雨,伦敦大火受到控制,逐渐平息。等到大火彻底熄灭,已经是星期四的晚上。10万市民无家可归,13000多栋房屋被毁。官方记录死者居然只有8人,这自然不包括未登记户籍的死者,临时搭建棚户中的死者以及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的死者。历史学家估计,死者高达数千人。 “哪里是伦敦的尽头呢?”满目疮痍,灾民不断哀叹:“上帝知道!伦敦再也不存在了!” 荒腔走板的问责 失去一切的灾民失去了理智,谣言四起,说火灾不是意外,而是英国的敌人放的。他们攻击外国人,洗劫他们的商店,夷平他们的房屋,一个铁匠用铁棒将一位走在大街上的无辜法国人打倒在地。有位法国人被控携带燃烧弹,被加以私刑,但他只不过是带了一盒网球。还有传言说国王的法籍烟火制造商是放火的主谋,他吓得逃到皇宫避难。 伦敦市长灭火领导无方,表现拙劣,让舆论大戳脊梁骨,丢乌纱帽自然免不了。讽刺的是,事后他居然保住了议员席位,还被派去领导一个“负责置办灭火用具”的委员会。 火灾之后,英国政府设立特别法庭以解决财产归属纠纷。如此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即使只是意外事故,相关责任人也难辞其咎。 当时有不止一名证人指证,由于费林纳的疏忽,使本该完全熄灭的炉火死灰复燃,他家院子堆积大量干柴也是火灾迅速蔓延的原因之一。但费林纳矢口否认所有指控,并重操旧业,直至1670年去世都没有被追究任何责任。 费林纳之所以成功脱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人当了替罪羊:旅居伦敦的法国天主教徒钟表匠于贝尔被控蓄意纵火,包括费林纳全家在内的多名“证人”出庭指证。尽管于贝尔在火灾发生时压根就不在伦敦,但不知是因为心智不健全,还是误解英格兰司法程序,他竟然对指控供认不讳,1666年10月稀里糊涂地上了绞刑架。 1986年,费林纳所属的面包师公会正式向伦敦市长就大火道歉;去年6月,公会还组织演出五幕话剧《记住伦敦大火》,作为纪念。 废墟中浴火重生 火灾后的1680年,伦敦出现了全世界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新型火灾保险公司盈利颇丰,他们为普通市民的火灾风险提供保障,砖屋付年租金的2.5%,木屋付5%。保险公司还资助成立了伦敦消防队,这是最早的城市消防力量。 熊熊大火留给伦敦人一个艰巨的任务——重建伦敦城,恢复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痛定思痛,伦敦市民达成共识:这座伟大的城市需要有宽阔街道以及更多防火性能更好的房屋。 国王在大火扑灭后,下令着手伦敦的重建计划。众多建筑师、规划师、科学家、作家都参与了重建规划方案的竞标,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包括建筑师雷恩、物理学家胡克和作家艾佛林。 考虑到城市土地所有权的复杂性等一系列问题,伦敦重建最后采用的是折衷方案,在保持原有街道格局不变的前提下,改善市政设施,保证房屋建造质量和材料。 1667年2月,“第一份重建法案”出炉。首先是道路拓宽政策,保留原有的主要街道格局,对道路的宽度进行限定,足以让货车在城市里畅行无阻,并规定因街道拓宽受损的住宅一律给予补偿。 接下来是房屋的重建,房屋必须整齐地面对宽街道,并按照其所在地和性质分成四类,墙的厚度随着高度而不同。为了防火需要,房屋的建筑材料规定只能为砖块和石材,门窗的边框规定用橡木。由于石头费用昂贵,多被用于市政建筑和教堂,砖制建筑成为伦敦的主流。 法案宣布,未来十年对运入伦敦港口的煤炭每吨征收1先令税收。这部分钱除了支付河边土地的购买费用外,还用于拓宽道路。税率后来增至每吨3先令,并将期限延长到1687年。煤炭税收入让伦敦重建在财政上得到保证,政府贷款的担保能力也大为提高,短期聚集到了大量重建资源。 1672年,伦敦重建基本完成,整个伦敦焕然一新:街道变得宽阔;砖结构房屋耐火性强;马路上出现了人行道;原本空间有限的城市,增加了不少公共场所,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大火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老鼠销声匿迹,卫生条件转好,可怕的黑死病瘟疫停止传播。1700年,这个在大火前“濒临死亡”的城市俨然一座“红砖白石”的优雅现代城,超越了巴黎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市民不无自豪地说:“这不仅是最好的,还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城市!” 庞大的重建工程所产生的巨大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作家笛福感慨:“如果没有那场大火,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经济不会有那么快的起色。” 无巧不成书,重建圣保罗大教堂时,工人从附近搬来一块旧墓碑放在教堂正中心。人们注意到上面有一个拉丁词Resurgam,意思是“我会重生”。
责任编辑:转型正义

上一篇:假如吴三桂当年不引清兵入关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