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违反登记义务的救济——公司法解读
来源:上海律师陆欣 作者:上海律师陆欣 发布时间:2017-08-21
摘要:法规解读 公司违反登记义务的救济——公司法解读 发起人或者股东认购股份或者缴纳出资后,公司负有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文件上记载股权取得或者股权变更的义务。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义务 1、股权登记的程序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
法规解读 公司违反登记义务的救济——公司法解读 发起人或者股东认购股份或者缴纳出资后,公司负有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文件上记载股权取得或者股权变更的义务。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义务 1、股权登记的程序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章程应当载明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置备股东名册,将股东的基本情况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到工商机关将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进行登记。股权继受取得的,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并到工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权登记,通过公司章程、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等四种形式表现出来。理论上存在股权的交付与移转,以出资证明书的交付为准,或者以股东名册记载为准,或者以工商登记为准。我们认为,出资证明书的证明效力弱于股东名册,因其不是法律承认的流通证券形式,不能像股权证券化的股票那样具有设权证券的功能,不能通过交付出资证明书或者背书方式产生股权变动的效果。所以,股权的移转不以交付出资证明书为准,而以股东名册记载为准。 2、股权登记的性质 登记根据其目的和功能,可以将登记行为分为设权性登记和宣示性登记。设权性登记,是指不经登记就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关系。例如,公司的设立登记,如果未经登记,公司的主体资格不能存在,不能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各类交易活动。登记赋予了公司成为民事主体的权利。宣示性登记,是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存续并不因登记行为的行使与否而受到影响,在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有效存在,登记与否只是产生善意第三人是否能对当事人主张权利的影响。 我国公司法对未办理变更登记的公司的法律责任只是承担行政责任,并未否认受让股东的股权。因此,公司未就变更事项进行登记的,并不影响股东股权的取得。 工商机关对股权的登记只是一种宣示性登记,只要投资人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后,股东名册对投资人的情况进行了记载,那么投资人就可以向公司主张其股权。也就是说,公司股东名册对股东情况的登记是设权性登记,而工商机关所作的登记只是宣示性登记,具有公示的效力。如果仅在公司的股东名册上记载了股东情况,公司未到工商机关进行登记,则股东的权利只能向公司主张而不能对抗以工商登记为依据而主张权利的第三人。由此可见,工商登记是对股权情况的公示,与公司交易的善意第三人有权信赖工商机关登记的股权情况并据此作出判断。股权变动后,如果只在股东名册上进行了变更记载,而未在工商机关进行变更登记,则善意第三人可以依据工商登记文件对原股东的记载来要求其承担责任。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3、违反登记义务的后果 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或者受让人认购股份后,公司应当在公司章程上记载或者变更记载,向投资人或者受让人出具出资证明书,在股东名册上记载或者变更记载。其中,在股东名册上的记载或者变更记载,投资人或者受让人的股权得到了公司的承认,投资人才能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利。 股东认购了股份或者依法继受了股权,公司有义务在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上进行记载或者变更。如果公司没有记载而引起纠纷,只要股东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已经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了股权,可以要求公司履行其记载或者变更的义务。 公司设立时,未将发起人的情况到工商机关予以登记,发起人可以要求公司履行其登记义务。继受取得股份时,公司未到工商机关履行变更登记的义务,则股权的变动不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可以基于对工商登记机关的记载要求转让人承担责任,转让人不能以股权已经转让而拒绝对善意第三人承担责任。转让人向善意第三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怠于履行变更登记义务公司进行追偿,并要求其到工商机关履行登记变更义务。 公司违反登记义务或者登记变更延迟,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董事、高管人员违反勤勉义务而导致的,所以,公司可以基于其与董事、高管人员之间建立的委任关系,要求董事、高管人员向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记义务 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应当记载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认购的股份数、资方式和出资时间。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记名股票的,应当在股东名册上记载股人的信息,表彰公司对认股人股权的承认。认股人认购股份后,应当将认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所持股份数、所持股票编号、取得股份的日期等况记载于股东名册。同时,公司应到工商机关将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认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进行登记。 转让记名股票的,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记名股票的转让,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根据股份转让协议相互移转股款和股票。记名股票背书转让后,还要办理过户手续,即公司将原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予以注销,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予以记载,记载的效力是公司承认受让人的股东身份,受让人可以作为股东向公司主张权利。如果没有进行变更记载,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的股份转让协议只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效,不能对公司产生约束力,如果股东名册未将受让人的情况进行记载,则受让人不能对公司主张权利。股东认购或者依法继受股份以后,公司负有在股东名册上进行记载或者变更的义务。无记名股票的转让效力不受股东名册的影响。 我国确立了股票托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不设股东名册,托管机构的登记取代了股东名册的作用。证券持有人所持有的证券上市交易前,全部托管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司法实践中承认在托管机构进行股权过户的方式。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各地政府规范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管理,以行政规章的形:要求进行集中托管。因此,托管制度弱化了股东名册的作用,发展到无纸化:记录股东信息,以电子的方式并由第三人负责登记和保存的股东名册。这种:式较之于纸面化的记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股东名册信息化的方式下,过户手续须经由第三人托管机构才能实现,当事人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之后,转让人有义务到托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托管机关变更登记后,受让人取得股权。原则上,只要转让人依约履行了申请过户义务,受让人取得股权就能得到保障。所以,如果受让人未取得股权,只需追究转让股东的违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