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书菜楼夏令营之四

来源:谢志浩的自留地 作者:谢志浩的自留地 发布时间:2017-07-25
摘要:书菜楼夏令营之四 黄延复主编:《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2月第2版第2次印刷,1000册 书接上回,用在此处,还是很恰当的。2001年6月,志浩前往水木清华,到府上拜望黄延复先生,受到先生的“点拨”,得到先生的赠书,现在书菜楼能找到的是两
书菜楼夏令营之四 黄延复主编:《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2月第2版第2次印刷,1000册 书接上回,用在此处,还是很恰当的。2001年6月,志浩前往水木清华,到府上拜望黄延复先生,受到先生的“点拨”,得到先生的赠书,现在书菜楼能找到的是两本——《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和《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先生在整理清华史料的过程中,对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种同情的理解与温情的敬意,进而阐释清华传统,有心人,天不负,通过黄延复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在钱钟书热和陈寅恪热之后,终于将真实的梅贻琦先生,呈现出来,黄延复作为梅贻琦先生的异代知音,已然成为公认的清华精神的守护者。清华校史资料的发掘和校友会的建设,在中国大陆大学,有着特殊的分量,包括涉及梅贻琦先生的史料,清华能够及时整理,妥善保存。清华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老清华”和“新清华”之间的紧张关系,斗争哲学和敌情观念,造成了这种困境。但是,蒋南翔和何东昌,以及两位培养的又红又专的政治辅导员,就不用担负任何历史责任吗? 黄延复搜集了大量梅贻琦先生史料,决心让梅贻琦先生在水木清华绽放,但,清华依然是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经过艰苦的“突围”,两朵“梅花”得以光荣绽放,这就是1994年12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和1995年2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梅贻琦先生纪念集》。黄延复的一位学长感慨不已——“墙内开花墙外香”。黄先生在编后记中,也指出:这枝“寒梅”又一次不得不在梅先生毕生奉献心血的清华“墙外”开放,使人不免在庆幸中略感惋惜!该书可谓一本“奇书”,开头有一篇黄延复先生的编者前言,接下来有两篇序言,一篇来自老清华法商学院院长陈岱孙先生,一篇来来自民主联军围城时的长春市长——尚传道先生。接下来,竟有五篇“代序”,此种体例,十分奇特,据志浩所知,创了图书出版的一个记录。五篇“代序”的作者分别是:潘光旦《梅月涵夫子任教廿五年序》、张子高《梅贻琦校长六十寿相序》、冯友兰《在梅贻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治丧委员会《祭文》、陈可忠《“梅贻琦纪念馆”命名的意义——梅先生与原子科学》。正文部分,有公祝任教母校二十五周年,祝贺六十寿辰,忌日追思,深切的忆念,百岁诞辰纪念,流淌着对梅贻琦先生的深情厚意。封面由寓居美国的老清华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先生题写。这是一本奇特的书,还在于黄延复把出版协议中的“三不要”,如实收录在编后记中:出版社除必要的成本费以外,不收分文利润;编者不要分文报酬;以尚传道、梅祖彦二先生的名义向收入本书的作者致意;书出后除赠书一册外,不再另付稿酬。这是甲方和乙方出于对梅贻琦先生的敬仰所共同作出的一点表示。清华有“三孙”,终身不结婚,“三孙”分别是指金龙荪(老金,金岳霖)、叶企孙、陈岱孙。陈岱孙先生属文,向以简洁明了、条理明晰著称。陈先生回忆,清华大学传统的塑造,有两件事至关重要,一件事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在这方面,梅贻琦先生有着高度的自觉,在就职典礼上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第二件事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在当时和后来都有人说清华大学当时实行的是教授治校的行政体制”。这一制度依据来自1929年6月12日修订的《国立清华大学组织规程》。依照现在的说法,这是一部可圈可点的《大学章程》。章程规定清华设有下列机构:一,由全体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教授会,这是学校最高权力机构;二,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以及教授选出的七个评议员组成的评议会,这是学校的立法机构;三,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组成的校务会议,处理行政事务。当时,北大校长蒋梦麟公开提出:不赞成教授治校,我的口号是校长之效,教授治学。明里暗里赞成这一提法的校长,不在少数。但,1931年底就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先生,立场坚定,支持清华的集体领导的体制。陈先生称赞说:没有梅先生的伟识、宏量,最关键的两件大事,不可能定下来的。朱自清先生曾经说: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十八年,但这个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的话。梅月涵先生是难得的这样一位校长。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同仁都能安心工作,他使同仁觉得学校是我们大家的,谁都有一份儿。黄延复先生在《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披露:梅贻琦做校长时,经常有各种老友、要人来函要求把自己的子女破例取入清华,他和有关人员定下一条规矩:凡有此类信件,不必上呈,也不答复,搁在一边了事。陈岱孙先生回忆,西南联大在昆明时期,各机关都有一部小汽车,供首长使用。在空袭频繁的年头,在城里发出警报之后,不少机关的首长纷纷乘坐汽车出城到乡间躲避。清华也备有一部小汽车,供梅先生使用。也就是这一时期,师生生活日益困难,梅先生依然封存汽车,辞退司机,每日安步当车往返寓所和联大办事处。有酬应,则以人力车代步。有警报时,和师生一起躲警报。李鹤龄学长在给黄延复的一封信中说:梅校长之所以得到校友们的景仰,自有其值得景仰之处,比之同时代的同类型人物,固毫无逊色,即使在解放后,全国的高等学校的校长不下一两千人,在这一两千人中,其道德、操守能够与梅校长相比的,恐怕也为数不多。 (2017年7月24日,书菜楼)
责任编辑:谢志浩的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