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发布时间:2017-07-18
摘要:法静亦水 什么都想抓,往往会什么都抓不住 满目既要……又要……这可能么? ⅰ 低效瞎忙和坐吃山空的取舍 前几天和浙西的一位生意场朋友闲聊,轻斟浅啜之间,他讲出了这么一番话,笔者略作删减之后,节选一部分贴出来大家共飨—— 最近一两年,总处于一种焦虑
法静亦水 什么都想抓,往往会什么都抓不住 满目既要……又要……这可能么? ⅰ 低效瞎忙和坐吃山空的取舍 前几天和浙西的一位生意场朋友闲聊,轻斟浅啜之间,他讲出了这么一番话,笔者略作删减之后,节选一部分贴出来大家共飨—— 最近一两年,总处于一种焦虑之中,特别是高净值群体。现在的市场,做什么都不挣钱,可什么都不做吧,又有种坐以待毙的感觉。 「阿甘点评」:这两年做实业的人有心无力,触觉感同身受。不是不想作为,而是现实逼迫你驻足停歇,因为投资往往意味着血本无归。然而看看半年八万多亿的货币发行速度,坐待通胀又心有不甘,纠结之情溢于言表!继续往下看—— 房市、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哪个市场看看政策层面,满目既要……又要……这可能么?现在在下一盘拆弹的大棋,如果失败,后果就不用说了;假定它能成功,对政府而言,无非就是风险转嫁成功。对投资者而言,后果是什么呢?不管身在楼市股市债市,你注定会分到属于你的那一块风险。 深谈不宜,就此结住。 ⅱ 无法躲避的悲怆宿命 不知道列位看官作何感想。在笔者看来,来自从业者醍醐灌顶的一语道破,远比那些动辄阅读量10W+的微博大V们不痛不痒的套话官话,要实在得多。撕开血痂后血淋淋的真实写照,不读三遍还真对不起点醒梦境之人。 退一步讲,这种入木三分的深刻,即使大V们深谙,他们敢说吗?那些天天正襟端坐象牙塔的专家策士,长期饭来张口养尊处优,已经失去了对民间疾苦的直觉,更遑论道义上为弱势群体代言了。有些人呵,存在的价值仅仅是为雇佣自己的人唱赞美诗而已! 最后一句尤其振聋发聩,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那么清晰而残酷!犹如置身一艘四处漏水的大船,是弃船逃生还是矢志不渝去堵窟窿,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前脚李嘉诚、后脚董建华们默默的用脚投了票,而无数巨贾拥趸如贾跃亭者正紧随其后谋定而动,只有吃瓜者依旧在浑浑噩噩中。但,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只要是画皮,总有被揭掉的那一天。当面目狰狞的现实恶鬼取代温婉可人的梦境美人时,请记得一定要提前筑好心理堤坝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空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粉饰毫无意义。如何绝地求存才是当务之急。 ⅲ 炼石补天 精英政治模式下,但凡升斗小民都能看得懂的,高层一定洞若观火。 2015年11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首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纲举而后目张,同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具体做法是—— 去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去库存为新产能提供空间;去杠杆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降成本提高效率;补短板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兼平衡供需关系。 但,经再好也怕歪嘴和尚来念。中央的经旨在兴利除弊,固然真真是极好的,然而经过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央企国企三堂会审之后,最终成为了什么样子呢? ⅳ 既要……又要…… 众所周知,去产能的重点领域是钢铁和煤炭行业。2016年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发出声音——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2017年7月1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称上半年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2017上半年制造业PMI均值51.5%,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54.6%,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官媒无论数据还是结论,永远给人一种经济筑底反弹的满满‘正能量’,事实呢? 以钢铁行业为例,2017上半年PMI回到了久违的扩张区间,钢铁供需矛盾明显缓解。行内人心知肚明,这归功于去产能打击地条钢。可问题在哪里呢?打击地条钢清除的主要对象是民营企业,这无疑让央企国企成为了最大赢家。道理很简单,在市场出清后,钢材价格上涨的时候,民营企业大部分已经被清场,而不能再成为涨价的受益者了。今年上半年大型国企PMI显著上升,而中小型企业明显滑落,清晰反映出了这一点。 不要再追问‘地条钢难道不应该取缔吗?’……之类问题,姑且不追责审批项目的相关部门,究竟是什么谁造就了庞大的地条钢市场需求?是不是政府主导的房地产+铁公基产业政策?当资本市场收紧、投资难以维系之际,一刀切让民企承担所有损失,呵呵…… 数字为证。今年上半年央企累计上缴税费1.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1%。前些年那些一直亏损的钢铁、煤炭国企,摇身一变成为了税务部门的香饽饽。反观同类民企,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要死要活随她去…… 既要去产能,又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谁还没看懂?同理—— 既要去库存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所以房价只会随着地价水涨船高;既要去杠杆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又要市场不出现流动性紧张,所以尽管上半年M2增速仅为9.5%,但货币增量依旧超过8万亿,通胀压力潜流暗涌;既要降低企业成本,又要财政税收同比增长5%以上,所以营改增、结构性减税降费后,民营企业从未感到过轻松;既要补齐民生短板,又要尽可能挤出资金投入房地产和铁公基建设拉动经济,所以老百姓住房、就医、上学、养老,依旧压力山大…… 但当下最紧急、最要命的显然还不是这些,而是危如累卵的货币政策。 ⅴ 二师兄照镜子,里外难做的央妈 7月12日,加拿大央行宣布近7年来首次加息,成为G7中跟随美联储加息的第一家大国央行。这是一颗异常清晰的信号弹——随着欧洲央行QE行将结束,发达经济体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同进同退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离开印钞就玩不转的大国经济该怎么办?具体说央行该如何应对?火烧屁股的紧急程度,光靠打太极故作镇定显然是应付不来的。但令人看不懂的是, 7月4日央妈发布公告称,二季度例会仍旧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大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底气。这到底是蛤蟆打立正式的硬撑呢,还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稳健中性’说起来固然很动听,但真正做起来可能吗?西方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不外乎宽松和紧缩两种常态,而所谓的‘中性’不过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变态。当前经济形势是‘要保6要稳增长’,需要货币政策绝对宽松,而降低金融风险则需要货币紧缩,明显的二选一态势,却仍要固执的鱼与熊掌兼得。师母已呆。 ⅵ 小民的浅见 人的行为动机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其一追求快乐,其二逃避痛苦,正常情况下,后者优先。道理很简单,很难想象一个花柳病缠身的人,会不顾医嘱狂服春药去追求淫乐。但人间世偏偏有贪心不足者,想在不承受任何苦痛、不妨碍享乐的条件下,达到沉疴痼疾一夜根除的奇效。想法虽好,现实吗? 决策的智慧首先是取舍,然后是决绝的执行。既要……又要……,什么都想抓,往往会什么都抓不住。与其这样,不如该舍的舍、该弃的弃,只要最核心的标的,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和可行方案。来源 | 阿甘看天下(ID:ACM_KAKA22)
责任编辑: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上一篇:一点感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