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焦里嫩驻京办
来源:司马当的博客 作者:司马当的博客 发布时间:2017-05-31
摘要:原创 2017-05-28 司马当原创作品 司马当的微说 自从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上市之后,本来名声就欠佳的驻京办,更是增添了一层灰色。有人甚至把“驻京办”改称为“蛀京办”,其主要职能被形容为“跑部钱进”。一时间,驻京办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2010年1月10
原创 2017-05-28 司马当原创作品 司马当的微说 自从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上市之后,本来名声就欠佳的驻京办,更是增添了一层灰色。有人甚至把“驻京办”改称为“蛀京办”,其主要职能被形容为“跑部钱进”。一时间,驻京办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2010年1月10日《瞭望》新闻周刊发表《驻京办迎来大撤销》一文,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区县级人民政府在京设立的驻京办,将面临全部撤销的命运。”消息一发出,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也引发了一些利益集团的反弹。 有人撰文称,驻京办自古就有,如在西汉的郡邸和国邸就是各州郡和封国在首都长安的“驻京办”。到了唐、宋,“驻京办”更名为“进奏院”,功能也仅仅是传递文件或安排进京的官员住宿。而明清之后,这种特设的驻京机构已不存在,但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在京城设立的会馆。与此前的“驻京办”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会馆的经费是来自民间,而不是由地方政府出资。但地方官员进京,一旦住到民资开办的会馆里,其中的门门道道更会让人们浮想联翩。 民国以后最著名的驻京办应该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它当时不仅负责接待中共过往人员,掩护中共地方活动,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更重要的是收集情报,设立秘密电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的“驻京办”在南京还办了一张《新华日报》,大张旗鼓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对着干。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争夺本省所需的资源,纷纷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后来此风愈演愈烈。1962年4月25日,国务院以直管习字第124号《国务院批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事处撤销和保留的意见》一文,要求:一、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事处(不包括西藏),除新疆和内蒙继续保留以外,其他各地的可以考虑撤销。二、有些省、市、自治区的驻京办,如因特殊需要,现在撤销还有困难的,可以暂时保留,但是必需大力紧缩编制。“但这一次撤销的结果是都按第二条办,没有一家撤销,全部保留了。” 倒是1966年“文革”时来的干脆,因当时的驻京办被视为各省市党委在京的情报机关,搞特务活动,全部被撤销。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地驻京办又陆续恢复,不仅省里有、市里有,就连县里、区里甚至一些不大的企业,也都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可以这样说,各地驻京办在北京所干的事基本上都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他们的账目也绝对经不起审计。”一位在驻京办工作过的朋友这样说:“探听中央领导之间的关系,向有关部委送礼,甚至给中央领导家里送保姆,为所在地方政府官员进京提供吃住,甚至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小姐’,基本上是驻京办的主要工作。当然,前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则是截访,因为上访的人数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荣辱与升迁。” 有人认为,各国在首都设办事处的现象很普遍,比如美国“京城”华盛顿的那一条K大街,就是“说客街”,也就是美国各地“驻京办”云集的地方。只是美国“驻京办”的主要任务是“说服议员们接受某种要求和愿望,并将该议题提到议会上通过”,并且这些“驻京办”不仅必须向联邦政府登记注册,还要每半年公布一次工作报告,说明曾在哪些议题上进行过游说活动,游说对象是谁,收了委托人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账目是公开的。美国法律明确规定:说客请议员和政府官员吃饭每次费用不得超过50美元,送礼价值也不得超过50美元。于是有些“驻京办”就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比如大量购买被游说议员所写的书,或在竞选时为他“募捐”,不过如此而已。决不像咱们中国的驻京办,为了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已达到不惜任何手段的地步。 为了截访,驻京办可与“截访公司”勾结,建立黑监狱,非法拘禁上访人员;为了讨好中央领导,驻京办不仅担负着送礼联络,还要千方百计地为中央领导们挑选年轻漂亮又有文化的保姆去首长家里服务;为了让地方官员进京享受,不仅要招待他们吃好喝好,还要找几处能够“潇洒走一回”的去处,那里的小姐都是大专以上文化,一个比一个漂亮。“现在的官员,有几个能洁身自好的?”那位曾在驻京办工作过的朋友说:“不贪财、不好色的几乎没有,就是有个别的另类,也进不了他们那个圈子。他们也不避讳,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下去,每到一处,人家早把美貌的小姐准备好了,铁道部上上下下,大家都知道刘部长好这口。这样的官员,如果不是站错了队,至今恐怕也不会下台。”2008年12月创刊的《驻京资讯》,发行对象就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驻京办,仅第一期就印了5000份,该《驻京资讯》上刊登过这样的的广告:“高端精准的驻京办受众,最适合商务、礼品公司、各类中介和高档奢侈品、保健品、名品、名酒、汽车、首饰、办公、私人会所、高档消费类信息发布”等等,并声明:“本报竭诚为你服务。”透过这样的信息,大家是不难提炼驻京办的“关键词”的。2013年元月9日,笔者上网查询了一下,许多地方政府驻京办依旧赫然存在,其中不乏地市级的驻京办,它们都开有自己的网站,办有自己的酒店、宾馆,他们职责明确表述为“接待所属地市赴京人员,加强与中央各部委的联络”等等,不过在中国这个特色制度下生活久了人们都明白,不论驻京办挂出来的羊头多么鲜亮,里面卖的往往都是狗肉。 参阅文献:1、《驻京办大撤销:雷声大、雨也大?》2、《一个“驻京办”媒体的生存现实》3、《驻京办不一定就是坏制度》 以上均载2010年1月28日《南方周末》。4、《探底美国“驻京办”》载2010年2月11日《北京晚报》。 长按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公众号,有更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