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理解偷厕纸的父母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发布时间:2017-04-23
摘要:法静亦水 首都的文明程度不是应该很高吗? 靠信用卡度日的80后90后,怎能理解偷厕纸的父母?《北京晚报》摄影记者突袭天坛公园的公厕,发现很多老年人在如厕或装作如厕的时候,会顺便多拿点手纸回家。天坛公园按照景区旅游星级厕所打造的公厕,陷入了尴尬境地
法静亦水 首都的文明程度不是应该很高吗? 靠信用卡度日的80后90后,怎能理解偷厕纸的父母?《北京晚报》摄影记者突袭天坛公园的公厕,发现很多老年人在如厕或装作如厕的时候,会顺便多拿点手纸回家。天坛公园按照景区旅游星级厕所打造的公厕,陷入了尴尬境地,公园每天早晨6点半开园,至晚上9点闭园,各个卫生间一天的用纸数量多的达30余卷,要知道,一卷厚厚的卫生纸,长达数百米。这些老人,有的“半小时上几次厕所”,有的“一天来好几次”。很明显,这并不是吃多了的外地游客所为,而是住在附近的北京居民。这些人多半有房,住着几百万一套的房子,却要从厕所拿纸补贴家用,真是匪夷所思。▲如厕妇女拽出的手纸长有几米(图片来自《北京晚报》)此事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发生在北京。首都的文明程度不是应该很高吗?一些北京本地的微博大号在讨论此事,对这些老年人批评最激烈的,是北京年轻人。他们平常经常鄙视外地人素质差,配不上首都,如今却发现自己父母辈的行为如此丢人。从地域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很容易误入歧途。其实,在上海,这样的事情也同样存在。2015年初,上海在一些公厕试点免费提供手纸,4月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栏目前去探访,发现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人整卷全部拿走。到11月份,上海本地媒体《新闻晨报》再次探访,发现情况已经大为好转。上海被视为中国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尚且存在这样的现象,北京老人多拿些卫生纸回去,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至于别的城市,还很少试点免费提供手纸呢。上海市容部门没有因为最初的浪费而停掉试点,天坛公园的保洁总是和气地把卫生纸补上,都是正确的做法。假以时日,这样的行为应该可以得到改善。▲保洁员每补充一卷手纸都要及时登记,而剩下的纸芯也要回收(图片来源于《北京晚报》)很多人都注意到,多拿卫生纸的都是老年人。如果我们按60岁来算的话,他们多出生在50年代,他们的童年,经历了中国城市最匮乏的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是普遍现象,这种童年经历很有可能在他们生命中投下重重的阴影。我们的父辈大多如此,平常非常节约,非常热衷储蓄。他们信奉活命哲学,内心总有一种预感,那种苦难的日子还会重来。这对靠信用卡度日的80后90后们来说,当然难以理解,但这就是那一代人的局限。他们的生命,总是处于“回头看”的态势,他们的人生经验,已经很难解释当下的现实,这就让他们的心灵更为封闭,常常让试图说服他们的年轻人悻悻而归。从公共厕所里拿卫生纸回去,就是最典型的事件。“公共”两个字,已经明确了这些卫生纸的属性,他们为什么还要据为私有?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公共”两个字,他们能理解的是“公家”。▲在以“公社”为生活单位的时代,人们只有“公家”而没有“公共”的概念(图片来源于人民网)60岁左右的人,成长在一个绝对公有制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的,因此,他们也很难形成公私分明的观念。他们深谙公有制的奥秘,多拿一点,根本不是事儿。公有制下,最后兜底的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公家”,每个人都会设法往自己家里拿一些。“公家”是抽象的,但是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却是具体的。既然他们一路走来,都是“靠公家”,这“公家的”卫生纸为什么不可以多拿一些呢?在他们成长岁月中,当然也目睹了大规模盗用或者贪污“公家”财务而受到处罚的事情,但是却很少有人因为“贪小便宜”而受到处分。“贪小便宜”当然是一种习惯,但他们也知道,这样做没什么风险,不占白不占。老年人观念中的“公家”,和年轻人说的“公共”是两码事。“公共”是指每个人都让人自己一部分利益,组成一个大家都可以受益的公共领域,这是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你多拿了卫生纸,意味着别人就要少用一些。但是在老年人看来,“公家”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观念的差别,在城市新型小区体现得特别明显。贷款买房的年轻人,他们把自己当做业主,往往会注重保护社区的“公共利益”。那些在老家属院住惯了的老年人,却习惯“多吃多占”,因为他们一直是这样过来的。年轻一代有利益纠纷,会诉诸法律,而老一辈则更倾向于到社区评理,社区在他们心中就是过去的“公家”。▲维持道路“公共秩序”的文明管理员我们现在认可的城市文明,就是以建立良好“公共秩序”为目的,尊重个人权益,每一个“个人”在一种契约精神下联合起来,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公共利益”。年轻人觉得多用卫生纸是浪费,就是“纳税人”思维,一卷卫生纸值不了几块钱,但却有他们自己的一滴血汗呢。公厕的卫生纸当然是小事情,但人们反弹如此大,说明这种占小便宜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有的幼儿园搞活动,活动结束后,那些气球甚至塑料板,都会被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拿走。在超市,如果有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老年人也会拿走不谢。我甚至看到有些老年人从超市的冰柜中,拿走大量冰块。这不仅是两代人的观念问题,也是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如何从“公家”转为“公共”?中国社会转型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此。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责任编辑: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上一篇:“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