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杜绝“假作为”,确保“惠到民”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1
摘要:时事评论 杜绝“假作为”,确保“惠到民” 近期,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有的地方出现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行政“假作为”,危害日深。对这种行政“假作为”,人们这样画像:有的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有的宛若水面蜻蜓,点到即止
时事评论 杜绝“假作为”,确保“惠到民” 近期,半月谈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有的地方出现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行政“假作为”,危害日深。对这种行政“假作为”,人们这样画像:有的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有的宛若水面蜻蜓,点到即止,身子沉不下去;还有的则属套路高手,貌似卖力,实则装样,人到心不到……其要害在于“假”,蒙骗上级、糊弄群众。(新华网4月10电)何为“假作为”?即表面做事实际不做事。“假”字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贬义词,假话、假货、假作为都是让人嗤之以鼻的名词,“假”为修饰词,修饰着紧跟其后的名词,不是美化而是否定。“假作为”以何种形式存在呢?近日湖南卫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个桥段,工会主席郑西坡之子伙同所谓的“校长”及其女友宝宝利用大风工厂场地,低价雇佣大风工厂员工就地取材,通过拍摄“假”开学视频,骗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补助,这就是一个“假作为”。进一步思考,这难道仅仅是个案吗?不,这绝不是个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惠民例如“农民夜校”、“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等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政策却走了样,变了形。部分贪婪的奸商利用政策漏洞,骗取国家惠民补助金,使得国家惠民政策根本没能落到实处。“假作为”以何种原因存在呢?笔者粗浅分析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没有全面的考虑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走样变形,没有制定相关的监督政策保障其完全真实的执行;二是政策的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没有按照政策规定,正确的执行政策,这又分为两个方面:政府部门和外包企业,这两者在执行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优惠政策都到不了群众手中;三是政策的受益者对政策的不了解,不能够利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得“利益贪婪者”得以“肥了腰包”。“假作为”以何种办法解决呢?把优惠政策看做是“一个项目”从而进行划分,项目前期的预防管控、项目中期的控制监督、项目后期的反馈总结,都是“优惠政策”这个项目做好需要考虑的。政府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也是执行者,政策的落实与否与其有着必然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制定政策的同时要兼顾考虑政策得以执行的保障措施、以及做好“事中监管、事后反馈”;随着发展渐渐地引入了外包企业,那么这个时候政策的执行者就增加了外包企业,外包企业也就成了落实政策的关键角色,选择一家有资质的外包企业以及外包企业本身的企业理念、还有对外包企业执行政策的过程监管都至关重要;最后政策的受益者,也应该加强政策学习,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主动扛起维护自身权益的大旗。优惠政策的“假作为”必将不攻自破。“假作为”和“乱作为”、“不作为”没有区别,都是 “害群之马”,必须予以打击,才能保障政策得以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才能将最珍贵的资金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才能真正的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共迎小康社会。、 2017.4.11笔名:锁针
责任编辑:张春生

上一篇:以炒卖房屋为目的购房合同无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