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问学记:头到脚的距离(社会学)

来源:耕思辑录 作者:耕思辑录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05
摘要: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问学记:头到脚的距离(社会学)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头到脚的距离。这话的意思有两重:一件事情从脑中构思形成理想到付之实施并最终产生结果,难。一个人没有一步一步在踏实经历中的生命体验,就想要在头脑中产生出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问学记:头到脚的距离(社会学)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头到脚的距离。这话的意思有两重:一件事情从脑中构思形成理想到付之实施并最终产生结果,难。一个人没有一步一步在踏实经历中的生命体验,就想要在头脑中产生出有深度有生命力的思想,更难。这两重意思在社会学领域最是贴切。2009硕士入学,学长曾传授念研究生的经验,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抓紧时间选定论文方向,先开始写起来。学长的意思是告诫我们,写论文这事要趁早。如果不早些写完了,精力一牵扯,容易影响研三时出门找营生。前辈传授经验以及种种潜的或者显的规矩,加上刚刚入学的新鲜劲儿,我们几个后辈很是三分钟热度了一阵子。到图书馆里面翻书找灵感,找前辈学长问经验,找老师问基础文献的书目推荐。只是,三分钟热度毕竟只有三分钟,早点开始准备论文的计划很快就散漫的生活节奏淹没。但也并非全无所获。因为自小有些关于户籍制度的惨痛经历,我把硕士论文定位在了户籍制度问题研究上头。很自然的就跟社会学打上了交道。啃了几本“经典著作”,总感觉有些隔膜。毕竟,域外的社会理论是针对其所面对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思考,其中抽象出的某些原则未必与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十分契合。仅仅是以解决户籍制度问题的功利角度出发,这显然是只能作为理论背景而存在。拉大旗扯虎皮还可以,真要是面对问题,总是要首先亲临问题的。不过,就像所有的弯路都注定不会是毫无风景那样,囫囵吞枣的文献阅读也确实是见了些思想世面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一本书拿在手里被我反复翻画。写下了很多思考,从这本书的行文结构,论述方式,逻辑进展等很多个角度拆解的笔记。也从那时候起,发愿要像费孝通先生为中国的社会学奠基那样,做一点以中国自身的社会生长为对象的研究。于是,本来提早开始写论文以便节省时间的目的,早早下手准备却副作用明显,实际上是把时间都挤出来浪费在了社会学的学习上,很算是“不务正业”。两年多户籍制度问题的思考实际上见诸论文的少之又少,在文献综述和简要分梳之后,论文按照“标准格式”就草草收了尾。因为这,这篇文章在后来学习和思考的日子里,总是羞于提及的。这篇论文留下的另一个影响是在答辩的过程中。答辩组中的一位教我宪法学的老师,质疑我的文章是抄袭的。“你的文章不会是抄的吧?”“你的文章是抄的吧!”。那是我第一次见识一位教法律的老师,原来也可以在论文形式上的重复率不到百分之十,论文在内容上明显有悖于主流观点,这样毫无证据和理由的情况下随意出口伤人,一篇付出了艰苦努力完成的不成熟的思考,被无端怀疑的状态,或许只有有过那种经历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件事激起了我心里隐隐的争强好胜心,发愿非要做点能获得认可的东西出来。所以,从2011年开始直到2016年,哪怕是工作再辛苦,出差在外也好,假期周末也好,每天都会把抽出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一半用来读这一领域的书,或是为读过的书像当初读《江村经济》那样做各种形式的拆解和分析。另一半的时间就是去观察这个社会。曾经跟几个晚辈谈做社会调查,都说时间紧张,没有那么多整块的时间用来做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学必须要做的。只是,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又哪里需要那么多专门的社会调查呢?你不就是在社会之中吗?“世事洞明皆学问”之谓,俯仰皆是。有一颗愿意去观察和思索的心,随时都可以。在2011年到2016年的那一半观察时间里,关联着城乡结合部居民的地沟油问题,关联着农村社群结构变化的小额贷款问题,关联着作为农村与城市关系纽带的一二代农民工问题,关联着整个农村社会稳定的土地问题,以及以广义的意识形态问题为思考核心的排队争抢问题、居民的公共卫生参与问题,以及基层公务员群体的思想状态及其行为影响问题。那是一段难得的宝贵经历。在另一半的读书时间里,囫囵吞枣的读了些韦伯、涂尔干、贝克、吉登斯、费孝通、瞿同祖、秦晖、郑也夫、郭于华、贺雪峰……。跟朋友聊起来我这个社会学领域的游击队员、野路子,也算是有些文献基础,并不完全是闭门造车的。起码,不会出现思考上几年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被前人已经仔细论证过的情况。在问学的路上除了智识增长带来的愉悦,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认识了一群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有科班出身的高校老师,有仍在求学的博士博后,也有跟我一样仅仅是业余爱好的游击队员。每每相聚,一群人坐在一起就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真有种不知时间流逝的快慰。学问并不一定每次都那么幸运的有机缘能有好老师来指导,没有老师的指点,弯路是一定的。好在,弯路,也有弯路的风景。我仍然坚信,我做的基础工作,是有意义的。2016.12.09于内蒙
责任编辑:耕思辑录

上一篇:问学记:长春蹭课(哲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