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批判而不是咒骂

来源:鲁国法治 作者:鲁国法治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在当代社会,咒骂的声音隐隐约约不绝于耳,特别是发生一些敏感或者焦点事件时,咒骂之声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淹没了一切理性的声音。在一个法治社会,应该欢迎理性的批判,而不是愤怒的咒骂。咒骂是一个人自我保护的本能,不让人咒骂就是剥夺了这种本能
在当代社会,咒骂的声音隐隐约约不绝于耳,特别是发生一些敏感或者焦点事件时,咒骂之声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淹没了一切理性的声音。在一个法治社会,应该欢迎理性的批判,而不是愤怒的咒骂。咒骂是一个人自我保护的本能,不让人咒骂就是剥夺了这种本能。如同一个动物受到惊吓,就会自然的发出嚎叫。一方面是对于进攻者的回复,另一方面也是歇斯底里的感情发泄。咒骂属于感性的一种,就像喜怒哀乐一样,咒骂是人们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国骂一时很盛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骂人的现象越来越受到抵制。咒骂不会灭绝,但这种陋习会逐渐得到改变。为什么会自觉不自觉的骂人呢。从骂人者的角度来讲,利益受到侵犯时往往会咒骂他人。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般人是不会随随便便爆粗口的。在发生社会焦点事件时,大家跟风骂人,这时骂人者感觉到自己的类似利益包含在此类事件里面。在一个法治社会,人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但骂人者要么不习惯使用法律诉讼,要么不相信诉讼,要么认为诉讼经年累月,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些骂人者认为自己吃了亏,但又难于吐口,因为自己有错在先,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这时心里不痛快,就只好咒骂了。有时骂人者无缘无故的骂人是因为心里憋屈,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看不惯,或者对于不公平现象很义愤填膺,就时不时的骂两句。从被骂者的角度讲,任何人都不愿被他人咒骂。但有些人利用权势作威作福,心里想到了可能有人在骂自己,但往往不在乎。为了达到心理平衡,这些人有时更加趾高气扬。为了显示自己的正义,一些获取不法利益者就会独出心裁的编造一些借口和理由,为自己的不法利益进行辩护。有些人拼命争取更大的人际关系的支持,对于可能咒骂自己的对手,被骂者发挥出天才般的创造力,到处捕风捉影,寻找对手的缺点,有时甚至搞些莫须有的证据,对敌人进行栽赃陷害和无情打击。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为什么不进行理性的批判呢。如果是当事人,就应该勇敢参与诉讼,用辩论来为自己争取权益。即使不走诉讼的路子,也可以走仲裁和调解的路子。这些方法和手段都不用,双方进行直接协议和谈判,也应该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如果不是当事人,只是看客,因为没有切身利害关系,有什么值得激动万分呢。如果认为哪一方做的不对,认为自己有什么高见,就大度的把自己观点拿到桌面上来。但什么观点都是一己之见,都拿来做参考之用。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在一个法治社会,理性应该占据统治地位,理性的身影应该到处闪现,而不理性的声音应该羞于出口。但在国人的咒骂之声不绝于耳时,也应该引起深思,这说明社会离理性的法治社会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另一方面也证明社会还存在很大的邪恶势力。这些邪恶势力是隐形的犯罪根源和土壤。任何人无论身居高位或者一介布衣,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引起别人的咒骂,是否是让他人敢怒而不敢言。这是大人物的道德境界。没有这种道德修养,没有这种社会心理的和解,社会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就会存在很大隐患。 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是否批判和咒骂并存呢。如果咒骂大于批判,法律共同体就不会形成,反之,批判大于咒骂,共同体才有可能存在。法治社会欢迎理性的批判,拒绝咒骂,这是法治社会的本性。这应该从每一个公民做起。
责任编辑:鲁国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