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古往今来贪为官殇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法静亦水 钱财会往哪里放呢? 官殇在古代是没有保险箱的,那么他们的钱财会往哪里放呢?下面就先举个例子,天下第一贪官和珅,被抄家时他的钱财放置的地方。和珅是中国歷史上的巨贪,堪称贪污界魁首,他所居住的恭王府是一座藏宝处,嘉庆帝派人进驻连续工作了六
法静亦水 钱财会往哪里放呢? 官殇在古代是没有保险箱的,那么他们的钱财会往哪里放呢?下面就先举个例子,天下第一贪官和珅,被抄家时他的钱财放置的地方。和珅是中国歷史上的巨贪,堪称贪污界魁首,他所居住的恭王府是一座藏宝处,嘉庆帝派人进驻连续工作了六天六夜,才把和珅积存多年的财富收拾利索。海量的金银珠宝,自然不会散放在客厅厨房,经过现场勘察,发现和珅把钱藏在了支撑房屋的柱子里面,因此随便哪个柱子都沉重万分,里面金光闪闪。抄家的官员到和珅卧房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墙壁,竟发现墙壁是空的,然后拿锤子敲开后,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只见金条砌的砖墙,整整齐齐的摞在那里。最后,所有的人都去敲其他的墙体是否是空的,结果显然大部分墙体里,都是有宝物的。然而,还有许多贪官们,其贪的钱财不计其数,而且藏宝物的方法也千奇百怪。南宋军阀张俊善于敛财,家里银子堆积如山,他命人将银子熔化,铸成一个个 50公斤重的银球,取名为「没奈何」,即使小偷闯进家门,也搬不动偷不走。和珅常是电视剧中描绘的乾隆时代最贪官吏,但事实其实不然。提起清代乾隆朝的贪官,大家可能都会想起这位元:和珅,他为很多影视文学作品所锺爱的可爱贪官。不过,和珅的倒台是在嘉庆亲政之后,作为太上皇的乾隆死了之后,被办的最大贪官级别没有和珅那么高,才是个省部级。王亶望,他干的事被《清史稿》称为乾隆季年最大贪污案,而且是塌方性腐败的窝案。王亶望,是山西临汾人。王亶望的父亲叫王师,曾经当过江苏巡抚。出身于官宦之家的王亶望自幼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饱读诗书,乾隆十五年(1750),王亶望中了举人。在清代,只要中了举人,就有机会当官,一个办法是花钱,叫捐纳,拿钱出来,吏部就会给你安排一个职位,一般是知县;另一个叫大挑,每隔几年,吏部就会在举人当中进行公务员遴选,看文章、书法,还看顏值,挑中的就能当知县,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就是大挑当上知县的。王亶望步入仕途之后,先是干过甘肃山丹、皋兰等地的知县。后来,升任云南武定知府,又调任宁夏知府。作为有钱人的王亶望自然不用等到大挑,直接花钱捐了一个知县。王亶望步入仕途之后,先是干过甘肃山丹、皋兰等地的知县。后来,升任云南武定知府,又调任宁夏知府。在官场奋斗多年,王亶望又升任浙江布政使,相当于主管财政、民政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甘肃是个穷地方,经常需要朝廷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地方开支,西北乾旱,粮食也很短缺,政府粮仓的储备也很紧张。原先朝廷在甘肃有个办法,允许甘肃的老百姓,当然主要是富户可以向政府捐纳粮食,然后换取一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甘肃穷,价格低,只需四五十石豆麦就行。卖官鬻爵毕竟不是好制度,后来这个制度一度废止。王亶望到了甘肃之后,就和陕甘总督勒尔谨商量,就对朝廷说甘肃缺粮食,请求再开监捐,就是卖国子监监生名额。王亶望后来又以捐纳粮食不便为由,下令甘肃各州县直接折成银子收,称之为折色。钱收上来,按理说应该拿去买粮食,存在政府粮库里。当然,王亶望他们肯定是中饱私囊了。钱收了,粮库还是空滴,怎么办?王亶望很聪明,他和总督勒尔谨说,咱就和朝廷报旱灾,连年大旱,粮食都拿去赈济灾民了,这样还能从朝廷那里骗点赈灾款!王亶望、王廷赞二人先后主持甘肃「捐监」事务长达六年,一共捞取了白银1300多万两。王亶望是布政使,他这么搞,整个甘肃官场都跟着学,各府州县都这么干!在中央和甘肃资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王亶望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被朝廷表扬,省去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少负担。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亶望高升为浙江巡抚,带着大把的银子走了。王亶望走后,继任甘肃布政使的叫王廷赞。新任王副省长和他的前辈一样,是个贪官,继承了一样的贪污手段。王廷赞在原有基础之上,还有创新,除了徵收每名捐纳者55两之外,还徵收办公经费4两,心红纸张费2两。王亶望、王廷赞二人先后主持甘肃「捐监」事务长达六年,一共捞取了白银1300多万两。如果不出事,甘肃官场就会一直这么集体贪腐下去!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循化发生回民起义,甘肃地方当局镇压不力。朝廷派阿桂率兵入甘,阿桂奏报甘肃连绵阴雨。此前,王廷赞和总督勒尔谨却奏报甘肃连续数月大旱。乾隆这才起了疑心!与此同时,总督勒尔谨由于镇压不利,也被乾隆下旨问罪。在调查过程中,竟然发现勒尔谨的家产不如自己家奴多的咄咄怪事。 种种疑团,种种荒谬,引出甘肃官场的塌方性腐败浮出水面。最后,甘肃大小官员一百多人被法办,其中王亶望斩首、王廷赞绞死、勒尔谨自尽,二十多名官员被杀,七八十名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王亶望是布政使,他这么搞,整个甘肃官场都跟着学,各府州县都这么干!事情结束了吗?并没有!王亶望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原因在于朝中有人当保护伞,随着追查深入,王亶望的保护伞也逐渐清晰,他就是已故大学士于敏中!不能再查下去了!再查,整个天朝的官场就要全部沦陷了。朕不忍追治其罪,这句话是乾隆在圣旨中为于敏中辩护的托辞。几年之后,乾隆下旨将于敏中的牌位从贤良祠中撤出!清朝有三大贪官,一是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二是云贵总督李侍尧,三是和珅。这三个大贪案均发生在乾隆朝,王亶望后来被乾隆下令杀头,和珅被新皇上嘉庆所杀,而李侍尧案发后却诡异地死里逃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李侍尧,八旗勋旧大臣之后,其父李元亮官至户部尚书。乾隆初年,李侍尧以荫生授印务章京。乾隆十四年,乾隆帝初见李侍尧,即夸其“天下奇才”,立擢副都统。此后,李侍尧又历任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等职。乾隆二十一年后,李侍尧历任两广总督、户部尚书、湖广总督、工部尚书等高官,乾隆四十二年,李侍尧调任云贵总督,官至从二品。此人精明干练,颇有才略。《清史稿》评价他:“短小精敏,过目成篇。见属僚,数语即辩其才否。拥几高望,语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阴事,若亲见,从皆悚惧。”这是说他很会驾驭属潦,对他们的长短处尤其是“阴事”了解的清清楚楚,故属下都怕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原云南粮储道海宁在乾隆帝召其面询时,不断地夸奖李侍尧颇能办事,而私下又议论李侍尧在滇的婪赃劣迹。乾隆帝闻讯传谕将海宁交军机大臣严讯,严审之下,海宁供出了李侍尧的婪赃情形。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立刻下谕派尚书和珅、侍郎喀宁阿前往贵州查办事件。同天,乾隆帝又命户部尚书英廉查封李侍尧在京家产。和珅、喀宁阿等抵昆明府后密提李侍尧家人,严讯之下家人供出了李侍尧承受官员馈送的详情。接着,和珅等又审李侍尧,李侍尧对家人所供各情供认不讳。于是,乾隆帝命和珅将李侍尧解京质审,并将送银各员亦一并革职严审定拟。按清律,李侍尧罪行严重。乾隆帝就痛斥说:“李侍尧由将军用至总督,历任各省前后二十余年。因其才具尚优,办事明干,在督抚中最为出色,遂用为大学士。李侍尧具有天良,自应感激朕恩,奉公洁己,以图报效……乃负恩婪索盈千累万,甚至向属员变卖珠子,赃私狼藉。如此不堪,实朕梦想所不到,不特朕用人颜面攸关,即各省督抚闻之谅无不惭愧痛恨矣。”这一年四月初三日,“李侍尧专案组”的和珅、喀宁阿等奏请皇帝,拟将“李侍尧除挟势求索罪至满流,办理案件将承审官具呈供词任意删改,以致轻重失实,各轻罪不议外,按侵盗钱粮一千两以上例拟斩监侯”。和珅他们的意见说,即使不论李侍尧别的罪行,就是按侵盗钱粮一千两以上的罪行,就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五月初七日,大学士九卿核议奏拟从重改拟斩决,也就是说他们不同意和珅等“专案组”的意见,提出“将李侍尧即行正法”。然而,李侍尧案经大学士九卿核议具奏后,乾隆却没有批依议,也没有对此提出不同意见驳回重拟,而是于同日发上谕一道,一方面要求各督抚以李侍尧案为戒,一方面要求他们对此案发表各自意见,“毋得游移两可”。乾隆这一招极为老辣。李侍尧当时,大多数督抚认为大学士九卿从重改拟斩立决的定案“洵属平允”“只有这样更足以惩一儆百,为诸臣之炯戒”,一致赞成将李侍尧从重请旨即行正法。两广总督富勒浑和江南河道总督陈辉祖的意见却被乾隆认为“自异其说”、“游移其辞”,有不同程度的欺君嫌疑而交部察议。 惟有安徽巡抚闵鹗元直抒己见,极力主张留李侍尧一条活路。其实,闵鹗元猜准了乾隆帝不想杀李侍尧的心思,他认为李侍尧“勤劳久著”的这一点与乾隆帝想到了一起。因为李侍尧得以免死,可以使得乾隆在众臣僚面前洗去李侍尧进奉见长加恩从宽的嫌疑。ttp://www.xiwuji.com/quanqiutuku/52126_33.html
责任编辑: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上一篇:公号读者群的群主拉人方法举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