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议忠义祠的案子时,在和珅贪污证据确凿面前,满朝文武大臣分为两派,一方主张和珅罪大恶极,不杀破坏朝纲,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另一方认为,和珅以往劳苦功高,适当惩罚,可免一死。乾隆问纪晓岚意见,纪晓岚道:为臣身子不舒服,想告假回府。他不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他知道皇上不会杀和珅的。而事实是,最后和珅去刷马桶'"谢罪"。而后又发生皇上要银子,没官员能筹银子,最后不得不重新启用和珅。 笔者小议: 立场不同,老百姓利益的角度,希望能遇上为民作主的父母官,按照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标准处理自己的事情,以为道德品质高尚的清官一定为民作主。往往事实与主观意愿不符,清官太刚易折,混入官场的不多。历史上包拯那样的扛上又能保持官场不败的凤毛麟角。清官公事公办的工作风格,一是往往办不成事,二是清官为了个别百姓办的事对其他群体就是损失。比方某某官员特事特办,不惜以财政资金垫付农民工工资,个人获得了清官的美誉,损害的却是其他民众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