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过年还有十多天了,还是一种完全无感的状态。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大约是许多人共同的感受。 望着雾霾天,已经有人在微信上倡议春节大家就不用燃放烟花爆竹了,不能再为爆表的各项数据增加压力。鉴于目前的空气质量,我也很赞同不燃放烟花爆竹,即使年味可能会因此更加淡薄一点。 所谓的年味,它是由种种的风俗沿承而来,正如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过年的气氛,就是一点一点在人们为它所做的种种准备中酝酿发酵出来的。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手作”,看着听着都特别的雅致,其实直白一点说,就是“自己动手做”。旧时人家准备过年,事事几乎自己动手:咸鱼腊肉是自己腌制的、米酒是自己酿的、糯米粉是自家水磨的、年蒸也是大土灶一家人合作着水汽弥漫地蒸出来的。 正如木心所说“从前慢”,其实也不是那时候的人故意为之,只不过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物资相对匮乏,所以养成了事事必须自己动手的习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却也因此带来了一股浓浓的人间生活的烟火气息。 古诗里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描绘,直到那时农家都是烧柴草的。如今,大家都用煤气,方便是方便了,不过也就没有了乡村田园的意境。如今物品丰富,什么都可以买,可光是购物和消费,难以满足人们对于“过年”所要做出的情感上的准备。没有了那一种缓慢的生活节奏,没有了一种等待期盼,我们的许多感受似乎注定会越来越淡。就好比:手织一条围巾送给爱人和买一条围巾送给爱人,这其中的体验和情感丰富度是不一样的,可如今的我们谁又会织一条围巾送人呢? 年味越来越淡和人们的心境也有关系。二、三十年前,我们谁也没有想像得到物质会丰富到如今这样的程度,当然我们谁也都没有想像得到人心会浮躁到如今这个程度、环境会污染到如今这个程度、贫富分化的差距会大到如今这个程度。社会比以往更加分层,每一个人都身处变动当中,有了更多的不安、想法、野心和欲望。对于过年这样一个承载着传统价值符号的习俗,无形中会加以了忽略和淡化。 这似乎是一种遗憾,其实仔细想想倒也未必完全是遗憾。 因为,如果真的让你退回到以前的生活,你或许并不会觉得美好,反而会觉得有很多的不便利。时光本来就会过滤掉一些令人遗憾的,而赋予旧日生活一种特别美好的印象。以往人们过年其实也有些闷,除了相互拜年,主要的事不过是吃吃睡睡,主要的娱乐不过是看看春晚、打打麻将。这在如今有着许多消遣和娱乐形式的人们看来其实也是相当难以忍受的。 所以也不用一味感叹年味越来越淡。更为现代的生活方式可以催生更多的生活体验,身边许多人表示他们已经许多年不看春晚了,因为有其他更感兴趣的选择。不论其他的选择是什么,多样性的选择总体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过年,本来就是人对辛苦了一年的自己的犒赏,年味可能在感觉上会变淡,我们却可以尝试着各种方式让它符合如今的我们对于幸福的理解。 说到底,过年真正的幸福不过在于亲人团聚,唯愿时光停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