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宪法日系列NO.6】访谈 ▏李晓兵:“生活即宪法”【政治宪法学第160期】_晓兵老师(5)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晓兵老师I宪政中国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04
摘要:李: 对, 2014 年的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白皮书把这个问题给明确点出来了,就是这句话: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 5窃诨痉ǖ氖导校姑挥姓嬲饩鱿芊ǖ男Яξ侍猓挥姓嬲饩鱿芊

李:对,2014年的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白皮书把这个问题给明确点出来了,就是这句话: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但是在基本法的实践中,它还没有真正解决宪法的效力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问题。所以你看,这么的一条发展之路,是实践推动着它,我们很难去想。宪法应该是两条腿,一条腿是对公权力的约束,另一条腿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应该从这个方面去发展,去支撑整个国家的宪法制度和宪法基础往前走。但是我们中国恰恰是,这两条路都没有完全走通,结果呢在中央和特别行政区上,也就是说在国家结构形式这块,反而产生了强烈的释宪需求。包括台湾的问题也是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强烈地需要我们从宪法层面去回应和解释,那么使得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前走了不少,深入了不少。

郭:中央和特区之间的互动驱动了我们的宪法实施,但这还是从国内层面来说的,如果再放大到国际层面,我国与外国的外交也会对我国宪政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国际法与我国的宪法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勾连、相互作用。

李:不能光说国际法,其实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格局的变动,它会投射到这个国家内部的制度变迁上。你比如,我们国家主席的外交权。你看看,我们宪法上关于国家主席外交权的规定,从八二宪法制定至今,我们的变化多大。现在就是以国家主席为代表的外交权,在八十年代初期哪有现在的这个地位,后来实践发展了,宪法修改的时候也做出了确认。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的合法性,当然需要用宪法文本来表达、确认和宣示,但是实际上,它需要的是,对内来说,他的老百姓是否接受这种制度安排和现有秩序,对外呢,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它能不能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利益,也包括带来这样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如果不能带来,你的这种内部合法性甚至就会被瓦解掉,你如果能带来,你内部的合法性即使是不足的,也并不影响。因为他能够从外部的这个方面获取这种补偿和巨大的支持力。这很能解释,比方说,法国拿破仑时期,他不断地在国外进行战争,国内甚至容忍他将法兰西第一共和转化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侄子波拿巴的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吃了败仗,第二帝国也就土崩瓦解了。德国在一战之后的实践中几乎把魏玛宪法搁置了,国内的民众于当时德国的政治接受力并没有土崩瓦解,反而是在一九一九年魏玛宪法制宪之前,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外部的合法性没有了,内部的合法性立刻就崩溃了。中国在八二年之后,整个三十多年的政治的合法性,宪法文本的确认和支持是需要的,但是我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整个的表现,也给了我们今天这样的政治秩序合法性进行了加固和支持,这也是宪法实践,但是我们的宪法研究还没有延伸到这个领域中来。你看我们现在的国家主席每年要出访多少次,每到一处就在各种场合进行交流和演讲,宣传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看法和理念,一带一路、亚投行也好,G20峰会也好,我们这种积极作为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接受,国内总体上也是对此表示了支持和积极的反应。这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国家的内政管得好,那当然非常好,那么如果外交的一条腿瘸了的话,没有外交给这个国家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她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你比方说现在的“中华民国宪法”,台湾岛内对于这部“中华民国宪法”是又爱又恨,“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是后来台湾岛内启动“宪法改革”的重要背景因素,但是即便这部“中华民国宪法”在内部实施地再好,大法官频繁“释宪”已经有七百多次了,但它没有外部的空间,绿营不断地鼓噪要扔掉这部“宪法”,它未来的命运也是堪忧。你看这次,蔡英文和特朗普就是打了个电话,结果台湾内部就高兴地不得了了,似乎这个小动作要比“宪法解释”要有力多了。因为它非常需要这个东西,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它就瘸了一条腿。那么反观我们的这些年的情况,从总体上来说,是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的确,我有时候感觉到,我们的理论研究,在这个方面,第一稍微有迟钝;第二,稍微有懈怠;第三,创造性不足。我一直在努力倡导也在做“宪政与外交”主题的研究。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把这些东西形成有形的成果。这要形成有形成果,它能够回应实践,甚至指导实践。可能对现实会有更大的影响。因为,从国家当下的实践来看,应该是特别需要这些东西。咱们现在的宪法研究眼睛几乎是对内的,对外几乎是忽略的。这也是“生活即宪法”。这是我们活生生的现实,活生生的政治实践,整个的社会生活。但是我们目前的研究没有把这个涵盖进来。你看田飞龙老师,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对话比较多呢?飞龙老师的眼光就把这些东西给涵盖进来了,

【宪法日系列NO.6】访谈 ▏李晓兵:“生活即宪法”【政治宪法学第160期】_晓兵老师

他在他的一些文章里面其实涉及到这些东西了。我们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一点一点慢慢地去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果。

郭:听您这么说,我觉得“生活即宪法”不仅仅是一句类似于生活格言的语句,这句话背后不仅揭示了宪法的机理,更彰显出一种宪法学的研究态度——关注现实,回应现实。

责任编辑:晓兵老师I宪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