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俞少华小有名气:23岁当上村委会主任,29岁走上镇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下称“农经站”)站长岗位,一干就是19年。 其间,俞少华曾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农经统计人员”,赴各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 征地拆迁,农经站“有钱了” 2010年之前的农经站,财政状况并不好。身为站长的俞少华所经手的资金,最多时也不过百万元而已。钱虽少,但俞少华凭着自己的精打细算,将资金打理得井井有条,省内外多家农经站所慕名前来学习取经。俞少华渐渐地被大家公认为乡镇农经界的“能人”。 2010年7月,上汽大众决定在江苏仪征建设第五整车生产基地,落户在新城镇,小镇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建设征地拆迁大幕的拉开,加之村级账务由农经站统筹管理,大批征地补偿款“蜂拥而至”,俞少华管理的农经站资金一时有了井喷式上升,达到近8亿元。 此时的俞少华成了真正的“财神爷”。由于资金来得如此突然、如此之巨,俞少华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当他回过味之时,又真切地感受到手中权力所带来的威力。 俞少华手头有钱,小站也变得“热闹”起来:流动资金不宽裕的老板找上门要拆借资金;银行员工上门希望能帮助完成揽储任务…… 面对众多上门谈钱的人,俞少华认为,手头掌控的征地补偿款并不是自己的,应该将这些钱尽快发放到失地百姓手中。他多次走进百姓家中,希望早日达成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方案。 为儿子研究法律 2011年夏天,俞少华的儿子大学毕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面前。 儿子提出投奔女朋友做房地产生意的父亲,俞少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准岳父也有意提携未来的女婿,还建议他投资入股。 投资房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自己辛苦工作大半辈子也没攒下什么钱,钱从哪里来? 俞少华一筹莫展。此时的他,想到自己多次与副镇长职位擦肩而过,身边的同学朋友,有的身居高位,有的腰缠万贯,就连自己农经站的后生都做了领导,俞少华心理渐渐失衡了,当初的人生信条也发生了变化。 这么好的投资机会实在难得,绝不能毁了儿子前途。在金钱的诱惑下,俞少华打起了农经站代管征地补偿款的主意。 干财务出身的俞少华深知挪用公款的严重后果,他幻想找到一种既能用上公家钱又能逃脱法律制裁的方法。为此,他专门上网研究挪用公款的法律法规。 终于,他认为找到了好办法,决定将站里代管的征地补偿款分批转存在自己名下,再以这些存单质押贷款给儿子拿去做生意本金。 面对儿子和农经站会计对这样做是否属于挪用公款犯罪的质疑,他用自己刚从网上学来的法律知识拍着胸脯告诉他们,“这不属于犯罪,我用的是贷款不是公款,只要按时还上就可以了。” 话虽这么说,他的心里还是觉得虚,再三叮嘱身边人注意保密。 将钱存进儿子所在银行 好景不长,2013年当地房地产行业开始低迷,前两年入股的房子刚盖好就没了销路,之前的投资还没回本就遇上了资金链难题。每每听到老板跑路的消息,俞少华都战战兢兢。 2013年6月,就在俞少华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前来拜访自己的某银行员工在闲聊中告诉俞少华,他们银行正在招聘,何不让你儿子去试试? 最终,儿子被银行录用,俞少华松了一口气。 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报到的当天便告诉俞少华,银行要完成对公和储蓄(对私)揽储任务后才能转正,而且任务完成情况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俞少华心想,这不是问题。他安排会计把巨额征地补偿款从别的银行陆续抽离,存储到儿子所在的银行。他还将农经站部分公款存在自己名下,以便完成儿子的储蓄(对私)揽储任务。 看着儿子在银行考核每次都名列第一,一年的揽储奖金就能得十几万,俞少华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父子同获刑 大量征地补偿款被他存为定期,老百姓迟迟拿不到手,各种说法开始在小镇弥漫。2014 年3月,当地对长期得不到有效审计的农经站账目进行审计。俞少华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庆幸自己当初叮嘱会计做的账目够“巧妙”,没有留下什么把柄。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俞少华找来会计定下了若干对策。最后的审计结果,只发现了俞少华公款私存的问题,并没有发现其挪用公款的犯罪问题。俞少华认为自己安然着陆了。 2014年11月,江苏省委巡视组在组织“回头看”过程中捕捉到了这条信息,将此情况反馈给地方政府,要求限期查明整改。扬州市检察院指令由仪征市检察院负责侦办该案,一定要还失地百姓一个公道。 2015年4月29日,俞少华以涉嫌挪用公款罪被立案侦查。到案后的他百般狡辩,拒不交代尚未暴露的犯罪问题,企图蒙混过关。办案人员通过反复核实农经站调取的账册以及银行账目的比对工作,经过反复交锋,俞少华分百余次挪用4700余万元征地补偿款事实一一被揭开。 2016年10月24日,仪征市法院一审判处俞少华有期徒刑九年,其儿子也因挪用公款罪获刑三年。一审判决后,俞少华提出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