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焦点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京东天猫平台进口蜂胶为假冒伪劣 被指可私人订制(3)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淑静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14
摘要:另一方面,国家对跨境购的宽松政策也被部分行业内人士解读为“给假货让路。”汪志祥介绍道:“跨境购这一方式让进口蜂胶免于检验,给进口蜂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家蜂胶企业负责人认为,跨境电商这一方

  另一方面,国家对跨境购的宽松政策也被部分行业内人士解读为“给假货让路。”汪志祥介绍道:“跨境购这一方式让进口蜂胶免于检验,给进口蜂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家蜂胶企业负责人认为,跨境电商这一方式至少给国外的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一个窗口。“一些品牌根本就是国内产品,经由保税区后,摇身一变,打起了进口的幌子。”他认为,跨境电商‘免通关、无检验’,一些企业完全可以拿着合格产品的报告,后续提供不合格产品。

  《消费者报道》记者就此事联系上京东的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作出回应。

  今年4月15日,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查结果,鉴于进口蜂胶掺假泛滥的现状,中国蜂产品协会致函国家食药监总局,建议总局责令所有销售进口蜂胶产品的企业,特别是所有电子商务平台,逐一自查,未获进口保健食品批文的无论真假蜂胶产品一律下架退市。对于逐渐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应予以研究,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掺假技术和检测标准赛跑

  蜂胶行业的掺假泛滥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不无关系。迄今为止,现行有关蜂胶产品的国家标准为2009年出台的《蜂胶》(GB/T 24283-2009)。作为该份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吕泽田在时过数年后的今天,重新参与制定了新的国家标准。

  目前,最为流行的蜂胶掺假物为杨树胶。状态极像蜂胶的杨树胶,让蜂胶行业陷于真假鉴别的慢慢长路中。

  “2006年就开始制定蜂胶的第一份标准,当时我们都知道蜂胶行业内有掺杨树胶这一做法。但当时没有检测办法可以鉴别出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将杨树胶的检测办法写入国标中。”吕泽田认为2009年的这份现行国标实际上是个缺憾。

  在研究新国标的过程中,掺假技术已经跑在了国标的前面。经过数年研究,目前,鉴别蜂胶是否含有杨树胶主要看两种物质:水杨苷和CCP(邻苯二酚)。其中,已经有部分企业研制出来了将杨树胶去水杨苷的技术。至今,新国标还未出台。“不过用两种办法进行平行检测,杨树胶还是能被检出来的。”吕泽田介绍说,CCP的检测还没有被企业突破。

  “中国对于蜂胶产品的检测标准或许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汪志祥还告诉《消费者报道》,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有蜂胶的标准:中国、巴西和韩国。“连蜂胶标准都没有的国家,怎么确定他的产品就好过我们呢?我国的掺假蜂胶送到美国去,他们都没有实验室能检测出当中的杨树胶。曾经有一批美国蜂胶产品进口到中国,结果在检验这一环节发现不符合中国标准,商品被销毁。”

  “大家所认为的巴西蜂胶好这一观念未必是正确的。”汪志祥介绍道,中国的蜂胶有来自槐花和杨树等,巴西的蜂胶则主要来自于桉树。蜂胶的成分有所不同,中国的蜂胶以黄酮类化合物居多,而巴西的蜂胶这以萜烯类化合物居多。

  上述蜂胶企业负责人向《消费者报道》记者介绍:“之所以有‘巴西蜂胶比较好’的说法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有实验从蜂胶中提取出双萜类物质。日本作为较早研究蜂胶的国家,其取材多来自巴西。这就形成了人们普遍认为巴西产的蜂胶品质优良的背景,多少有点先入为主的味道。”

  蜂胶掺假可私人订制

  除了杨树胶外,黄酮类化合物这一蜂胶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活性物质也饱受争议。高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产品企业宣传的一个卖点。

  吕泽田介绍称,根据经验,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都低于6%,高于7%都是极少见的。那些宣称自家产品黄酮类化合物高于7%甚至达到8%的蜂胶产品大多进行了人工添加。

  本刊记者在阿里巴巴和慧聪网等B2B平台上以“蜂胶”为关键词搜索时发现,蜂胶产品的供应地大多聚集在河南省长葛市,也有部分分布在山东以及江浙一带。提供蜂胶批发的企业以生物科技类居多。

  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和蜂胶供应商了解到,蜂胶产品的黄铜量是可以“私人订制”的。数家企业的销售人员均告诉记者,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黄酮含量,再高都行。对方同时也告诉记者,不要高到9%。“这太假了。”
责任编辑:王淑静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