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细言微声(二):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_王少明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17-08-14
摘要:1 、有这样一段的记载,哲学家第欧根尼在户外晒太阳,亚历山大走过来,出于对这位哲学家的崇拜,便问道:“我是亚历山大大帝,你有什么需要的吗?”。第欧根尼看了一下亚历山大大帝说道:“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尽管如此,亚历山大大帝对人说,如果我可

1、有这样一段的记载,哲学家第欧根尼在户外晒太阳,亚历山大走过来,出于对这位哲学家的崇拜,便问道:“我是亚历山大大帝,你有什么需要的吗?”。第欧根尼看了一下亚历山大大帝说道:“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尽管如此,亚历山大大帝对人说,如果我可以不做大帝的话,就做第欧根尼这样的人。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估计也可能是后人的演绎。却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哲理。亚历山大是权利和地位,财富和荣誉的象征,而对于第欧根尼来说,却是不需要这些的。在这位哲学家的眼中,正是这些所谓的金钱、荣誉、权利、地位,遮住了能够照到人内心的阳光,而这阳光就是智慧、善良和爱。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也就是我们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2、在《雍正王朝》(二月河著)的第三部《恨水东逝》中,有这样的两个人物,两人本是同时进京赶考,并互相结识,却在后来的为官道路上大相径庭,从而最终的命运也大相径庭。这两位就是李绂和田文镜,两人都受到了雍正的重用,李绂是出了名的清廉,而田文镜更是锐意进取,注重改革,当时的火耗归公等新的政策都落实的很好。但是田文镜过于重视自己的政绩,对百姓存在着苛刻,对于过失也曾瞒报,当李绂进京复命时,途径河南、山东一带,和田文镜政见不合,两人不欢而散。李绂进京后,便向雍正弹劾田文镜。但是雍正对于用人和看人还是有自己的准确的判断的。李绂虽然清廉,但是在政绩却无法和田文镜相比的,而且李绂的清廉有沽名钓誉之嫌。而田文镜修建了造福百姓的堤坝,可谓是呕心沥血,造福一方百姓。雍正最后罢黜了李绂,而田文镜最终累死在任上。正所谓“人皆知为善,斯不善矣;皆知美为美,斯恶矣”。

3、在《雍正王朝》的第一部《九王夺嫡》中,雍正在对待下属上,有一条用人准则,“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雍正也一直在践行着他所说过的话,像是李卫经常犯错误,但是很少受到雍正的惩罚,因为雍正觉得这是无心之过,不是有意而为之。而当雍正还是雍亲王时,他的管家背着雍正在外面买了房子,并找了个相好的,经常的厮混在一起。雍正知道后对于这样的有心之过是如何处理的呢,将这位自己的亲信管家埋在雪地里冻死了。

这两句话就是雍正人生信条,但是我们看一下,“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这个是没问题的,和传统的观点也是相契合的。而“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句话,应该说是有问题的,对于“恶”来说,这样的结果已经出现,至于造成这样结果的出现,“有心”还是“无心”只是主观条件而已,正如同界定犯罪一样,有预谋的犯罪,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下,可以定性为故意犯罪;对于无意的犯罪,造成了客观上犯罪的结果,也是过失犯罪。只能在定性和量刑有所不同,不会因为是“无心”的就不会受到惩罚。况且“有心”和“无心”的界定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像雍正这样人人称之为刻薄的皇帝。因此,对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来说,“无心”的恶可以降低惩罚的程度,但是惩罚应该还是有的,况且如何界定“有心”和“无心”,以及如何界定“恶”的程度是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