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拒绝开箱就对了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发布时间:2017-07-30
摘要:法静亦水 真理与良知 记者这个职业,却让从业者扮演了正义使者的角色 一个人做坏事做久了,可能会变态,会觉得自己做的坏事,也是好事;一个人做自认为的好事做久了,也可能会变态,不知道自己做的坏事,其实是坏事。 前一个好理解,后一个有点难。因为习惯上
法静亦水 真理与良知 记者这个职业,却让从业者扮演了正义使者的角色 一个人做坏事做久了,可能会变态,会觉得自己做的坏事,也是好事;一个人做自认为的好事做久了,也可能会变态,不知道自己做的坏事,其实是坏事。 前一个好理解,后一个有点难。因为习惯上,我们还是倾向于高大全的形象,不习惯或者说不认为,好人也会做坏事,因此总是否认,甚至咒骂质疑者。 比如小崔。很多人对他的观感,还停留在《实话实话》里。既然他曾经是“那样的人”,所以绝不会做蠢事。他说有“庞大利益集团”在报复他,那就一定有,而不可能是深陷自我之后的受迫害妄想症。听他说道德就够了,科学是扯犊子,科学家都是王八蛋。 直面自身局限,这需要理智,更需要勇气。 回到做好事的话题,慈善组织肯定是做好事的吧?但你知道不,德国最大的产业,不是汽车不是任何德国制造,而是社会救助。 他们拿走德国纳税人很多的钱,做的却不全是好事。他们像星探一样,善于“发现”需要救助者,更会批量“制造”弱者,懒汉成了最优质客户,没问题的孩子也“被问题”,此外还是移民政策的吹鼓手。 慈善组织容易形成既得利益,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也这样。 我说过很多次记者的坏话,都是就事论事。其中,有混迹于媒体喜欢占实习生便宜的人渣,也有将私利包装以吸引眼球方式忽悠大众的人渣,还有很多正义感爆棚的真正的记者。 我们都是凡人,记者这个职业,却让从业者扮演了正义使者的角色。虽然离开所在平台,记者明明啥也不是;但那种错觉,会让很多记者走不出讨厌的自我欣赏。 走火入魔的,会觉得自己掌握和代表着人类的真理与良知,因此失去基本的礼貌和教养,基本的谦逊和自警,变得咄咄逼人,甚至蛮不讲理。 最近,麦当劳美国一家餐厅的冰淇淋机,被离职实习生曝光严重发霉。虽然这事儿发生在美国,而且麦当劳已经回应是假新闻:图中零件是冰淇淋机的清洁滴漏盘,用于承接机器运转时可能滴落的零件润滑剂,此零件与奶浆完全隔离,没有接触食品的可能。 但是,这么好的新闻,哪怕是假的,国内媒体怎能错过呢?至少是个热点好选题啊。跑线记者纷纷给相关部门打电话:几时去检查麦当劳,记得通知我啊。 很多无聊的检查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媒体记者有需要。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我们跟随上海食药监突袭了麦当劳,他们拒!绝!开!箱! “突袭”,好牛叉的感觉。写出这样的标题,传递的意思很明显:麦当劳有鬼。习惯于只看标题的人,或许已经在朋友圈传开:麦当劳冰激凌再也不能吃了。 可事实上,这则报道写的是,上海食药监部门检查麦当劳,结果没有问题。只不过,记者提出打开冰淇淋制作机,看看内部是否有网上所传霉垢情况,麦当劳拒绝了。 虽然麦当劳事后很快发来机器内部照片,记者显然还是很不爽,标题里只字未提检查合格,却用了四个感叹号,来突出麦当劳“拒绝开箱”。 麦当劳拒绝开箱的理由是:打开机器需要先关机,冷却半小时。而一旦打开,容易影响制冷。因为冰淇淋对温度要求高,一开一关,会带来“另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肯定觉得这是大忽悠,于是以此作为新闻卖点,丝毫不觉得,有必要先请教一下专家,再去写稿。 问题是,检查人员都没有提开箱要求,也不觉得有开箱的必要,凭什么你记者提呢?你是不信任麦当劳,还是不信任检查人员? 记者是没有执法权的,拒绝是麦当劳的权利;更何况,人家讲的有理有据,你不懂你就牛? 看起来,这篇报道是在回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但说白了,其实就是泄私愤,而且是蛮不讲理的泄私愤:因为麦当劳让本大记者不爽了,所以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执法检查要尽量减少干扰商家的正常经营,媒体采访更是如此。对于任何蛮不讲理的要求,无论他是谁,商家都要勇敢地拒绝。 麦当劳拒绝开箱就对了。 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