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与某个法律人群的线下社交聚会,说是聚会其实就是一群20几岁、30几岁乃至个别40几岁的法律行业工作人凑在一起吃饭聊天,年轻人更多地展现自己的热情,希望从前辈那里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年长者们则在几杯酒下肚后对法律这个坑领域唏嘘不已,一桌人俨然一副职场围城的尴尬局面。那么法律人究竟如何发掘一条属于自己的职场最优途径呢? 一、行业,选择正确的行业,不要让年轻的激情徒劳地浇灌在水泥地上 法律是个宽泛的行业,不论律师或法务都能在各个行业领域发现一个岗位需求,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走上一条充满了艰辛挫折,但却注定不会有太大增值回报的职业路。 其实很简单,虽然法律是每个行业都是需要的一种知识,但在绝大部份的领域法律岗位其实只是一个辅助的后台岗位,并不直接带给你老板或雇主最为直接的经济价值,所以当你从法学院毕业开始你就注定不可能期待在一个普通行业通过增加法律岗位工作经验来实现职业理想——收入、地位或更好发展机会。你的每一天工作的努力,甚至每晚自我不懈的学习可能在老板眼里是一文不值的。 饭桌上一位毕业7年的女法务,作为一家建筑设计类企业的唯一法务岗位工作者,不得不承认算是很积极努力,用最好的状态完成公司一个个法律事务的处理。小到审核最普通的合同、大到为涉及公司上千万的纠纷选聘诉讼律师。尽管从职场来看,她是不可替代的,但依旧无法在这家以建筑行业人士为主的企业寻找更高的发展路径。 她自己也坦言,虽然老板比较器重,但在一群设计师的企业中,他们始终无法让我获得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应该的重视。但考虑到本科毕业后工作多年,再从新换行业起步,总是有太多担心,一方面担心很多心仪的行业不会太接受一个“老法务”的加盟,另一方面自己长久来接触的建筑设计类为主的法务工作,也无法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转行优势。 饭局上,有人建议她考虑加盟房地产类企业,作为一名专业领域背景的法务来继续打拼。这个建议也基本符合她的能力现状,考虑到7年专注的工作,不少猎头公司也推荐了她不少国内房地产领域公司的法务工作机会。但是我们都建议她“既然跳,在行业方向确定后,一定要选择前列的公司”,全国排名前30的房地产企业优选,本地区优质CBD办公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可考虑。否则不如不要跳,那只会是满足猎人的一个无意义推荐指标罢了。谈论建言半天后,那位年近30的女法务,也不免感叹毕业后专注的7年,反过来也是让自己选择变窄的开始。并非努力就能让成功开花,水泥地浇灌是没有用的。 其实选择好的行业,选择好的起点,就类似毕业人上公交车,茫然间走到了公交枢纽站,你自己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上哪班车?总有那些幸运的人,莫名其妙上了一班车,熬了几站居然还有座子。可怜那些发现上错车的人,工作几年后悔当年没有去加入那些黄金行业,踌躇不已后再次准备上车,却总是感慨行业门槛已非当年那么简单了。 这十年金融、投资行业绝对是多金行业的典范,那时轻松就能以“小白”身份入职开启一段金融法律人的历程,而如今哪怕你自己愿意抛开其他行业5到8年的从业经验,决定从零起步,无奈别人宁可找一个23岁刚出校门的真青年,也不想给一个伪青年所谓的机会。论积极,年轻人比职场老人要简单听话;论拼搏,年轻人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哪怕论形象,32岁余23岁依旧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法律人所为的自我修为,或许你可以体现在每晚捧起《并购之王》来细细评味,也或许可以带着憧憬去啃那些行业资格考试来彰显自己的追求。但是那些都必然败给一个现实——你是否在合适的时机踏入了一个正确的岗位。否则你再努力都没有机会去敲开行业的大门。 席间,有人聊到了金杜、中伦这类大所,很多人尤其是年轻法律人都很羡慕,觉得“红圈”律所的光环总是让人看着陶醉。但是也有人说了句,“去这样的大所,能干嘛?”。的确,新人第一年20000起薪、金牌律师、投融资团队等一系列优越的招聘卖点,总是和名校、高质、外语能力等一些列招聘要求成正比,但是真正进入后就会残酷地发现,这里没有律政片里的理想主义,总有资本主义流水线中的功利主义,为了确保效率最大化往往个人律师或律师助理都被安排负责非常细分的一块工作,甚至于每年数百起项目中悲催的你总是负责工商材料尽职调查中的股东结构调查,可以弄得你吐却又让你丝毫没有提高,你会质疑你是不是加盟了虚假的团队。 相比之下,一些小律所或许没有保障、没有人指导,要求自己每天张开眼睛就要先赚回自己缴纳的社保费用,但是真正熬过来的觉得是什么案子都能接、都敢接的真律师。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以前被人觉得是差生的毕业生,居然真成了大咖,而那些进入优秀团队的优秀毕业生多年后依旧在苦苦加班加点为团队贡献。理想不能太过认真去追,当你在谋划法律职业人生的道路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脚力,明白自己跑不过开的。 三、有没有理想的路线?或许有,但该先问自己是否适合 一顿饭从18点边吃边侃到24点,大概是法律人群体特别擅长说的缘故,每个人结合自己现状回顾过往的点滴,有些所谓的成功的人谈起自己的职场成功故事,几乎可以是励志篇,也有不少职业经验充足的人给出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故事。总而言之,大家都需要一个机会点,或许抓住了就能改变自己在这个法律领域漫漫征途的处境。可以是犹如寓言故事一样遇到一个伯乐式人物帮助开启跳跃模式,也可能是意外接到并且顺利处理完了一件有代表性案子,又大概正好是之前有个成功人士激流勇退空出了一个位子。总之每个人只要能抓住一次类似的机会,从法律职场小人物进化的概率就大多了。 例如某位律师借着酒意聊到自己当年作为福建某地商会秘书意外在“钢贸崩盘”几年拦下几个大案子,之后顺其自然开启一段转型银行业务律师的故事。又比如某某法律顾问回忆当年台湾老板每个劳动法案子才给三百咨询费,当晚却愿意给KTV小姐陪酒费几万的例子,让他明白所谓的价值一定要用钱来衡量。 如何才是一条有理想的法律领域发展之路呢?其实就是抓住一次让自己出彩的机会,至于自己能否做出彩头,就是要问自己是否有所能力积累。 经济不好,不要轻易离开熟悉的行业与岗位,贸然开启一段新法律职场的追求,听起来很不错,但就像有的学生毕业后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一定是在人生第一次租房付钱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