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律师:时空是我们逃不掉的宿命
来源:刘峰律师博客 作者:刘峰律师博客 发布时间:2017-06-12
摘要:原创 时空是我们逃不掉的宿命——《理性之旅:跟刘峰读康德》系列文章(7) 作者:刘峰,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律师2017年6月2日写于广州 我常常思考时空,包括在接触和懂得康德哲学之前。我承认,我曾经尝试过逃避时空。逃避时空?多么荒诞的概念。逃避时空怎么
原创 时空是我们逃不掉的宿命——《理性之旅:跟刘峰读康德》系列文章(7) 作者:刘峰,广东未央律师事务所律师2017年6月2日写于广州 我常常思考时空,包括在接触和懂得康德哲学之前。我承认,我曾经尝试过逃避时空。逃避时空?多么荒诞的概念。逃避时空怎么逃法?我要感谢康德,懂得他之后,我从此便不再逃避。同时让我明白逃避和超越的不同。时空,单纯在康德哲学上来阐释,是一对无比深邃的概念,但我总觉得,它是那么的亲切,是的,它本来就是对我们最亲切的存在,胜过一切。那么,这篇文章,我也想尽可能从深刻艰涩的哲学中拔离出来,尽可能走向亲切,让亲切感充斥其中。时、空到底是什么?这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先验感性论”部分首先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别的,只是我们的纯粹直观,或者说我们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如果说我们拥有什么东西是“纯粹的”的话,那就是形式。康德的时空观,是对人类历史上全部两种时空观的综合,也是彻底突破。从此人类对时空的认识,将由两种变成三种。而正确的,至少在我看来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康德。而另外两种认识,在当时,一个代表人物是大物理学家牛顿,一个代表人物是大哲学家莱布尼茨。首先是牛顿。牛顿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和那些物质的万物一样,它们是上帝的属性,是无限和永恒的,它们不依存于任何客观对象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就拿空间为例,它就像一个没有边际的盒子。各种物都存在于其中。然后是莱布尼茨,看法是反过来的。他认为,没有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叫时、空。时空只是一种共存或联系的关系和秩序,它们只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们似乎有独立性,其实并不能离开经验对象。总之,前者认为,时、空完全是客观的,而后者认为,时、空完全是主观的。康德认为他们谁的说法都对也都不对,即各自只说对了一半。如果牛顿是对的,经验根本无法对其给予证明。如果牛顿是对的,那么,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毁灭掉,时空却依然可以存在,那么,时空就好像是上帝本身了。但这时候,依然会发生时空和上帝的关系,以及非物质的实体(如灵魂)存在于时空何处等等虚假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神学家们纠缠不清的所在。牛顿所说的实实在在,实际上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构。但莱布尼茨的说法也不对。莱布尼茨把时空看成事物关系的模糊表象。可是但凡经验表象,都是有差异的,那么意味着时空因人而异,没有普遍必然性。我们永远不能想象空间不存在而存在物,但完全可以想象没有存在物的空间。康德说:“ 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是真实的存在吗?(1、即牛顿的看法)它们只是事物的关系或规定,即使我们不去直观它也依然属于事物吗?(2、莱布尼茨的看法)或者时间和空间只是我们直观的形式,从而只属于我们心灵的主观构造,除此之外,它们就不能归结为任何事物吗?(3、康德自己的认识)”时间和空间只是我们直观的形式,只属于我们心灵的主观构造,可是如何理解?为了解释清楚时、空这一本质,康德先后从“先验的阐明”和“形而上学的阐明”两方面做出了解释。并指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两大本质特征。所谓的阐明,即解释。但这显然越发深邃,而不亲切了。但阐释一下“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这两个深邃的概念,不但必要,而且正是经过它,我们将通往宇宙、灵魂和上帝。是的,正是时空,把我们和宇宙分开,把我们和灵魂分开,把我们和上帝分开。这是我们的宿命。所谓的“经验的实在性”是指,时间和空间首先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那也就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上帝那里,不可能有时间和空间这一存在。但时空又是和感性材料直接关联,所以又是客观的。所谓的“先验的观念性”是指,时、空不是物本身的属性,而只是一种观念的存在。依然拗口难解。但暂时只能如此了。直到今天,我还常常会揣摩,到底该如何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替康德阐释清楚时空的这两个本质特性。总而言之,时间和空间不是别的,只是我们直观的形式,我们“看”事物的形式,由它们加上内容,即实在的对象,我们真正的感知才能产生。二者不同的是,一个是“看”外部的世界,即空间;一个是“看”内部的世界,即时间;外部的世界,即宇宙,处在空间中;内部的世界,即灵魂,处在时间中。至于宇宙和灵魂,包括上帝到底是什么,这是在后面系列文章中才会阐释的。时、空也因此正是我们心灵的感觉的能力。没有时间和空间,我们便会失去感觉。一切的感觉都在时间和空间中,正因此,一切的经验都在时间和空间中,然后,一切的知识都在时间和空间中。这个领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世界。而这个领域,就叫现象界。是时间和空间,缔造了现象界。现象界是一个有真理存在并由真理支配的世界。所谓真理的世界,也就是由逻辑必然性支配的世界,由因果规律支配的世界。当然,现象界也就是知识界。我们不能超过现象界去认识任何事物,我们只能在现象界中才有是非对错,这是我们认识的局限。这是我们一个逃不掉的宿命。像上帝不在时空内,不在现象界内,从而不在知识界内,是你绝对不可能通过科学探索认识到的。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经验也是有限的。一个人时间和空间能力的合称,就是我们通常会提到的一个概念,格局。它同时也是我们常说的眼界。现象界再进一步,贴近我们生活来说,也就是现实界。不管是你看的见的还是看不见的。你可以用平时我们口中的“现实”概念类比理解。大致是那个意思。现实界,是我自己的概念,就是为了贴近生活,好理解。现象界当然也是人的世界。它也是我们感觉可以触及的全部领域。这是我们作为人,可悲的一面,却正是可喜的一面;可怜的一面,却正是可以摆脱可怜的一面。这是因为,人的存在本身,并不只是有感性的一面,理性却并不受到时空的限制,关于此,康德在序言中,我也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正是理性带领我们超越时空领地,去触摸宇宙、灵魂和上帝。那个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领地,就叫本体界。理性在历史上之所以走到了死胡同,乃是它的狂妄,摆脱时空去认识宇宙、灵魂和上帝,而不是触摸。本体界,又出来一个高深的概念。看似高深,其实很简单。现象界,是我们通过“看”获取知识的世界;而本体界,是我们通过“想”,走向道德和信仰的世界。现象界和本体界两个词分别对应着人这个存在的知识与真理和道德与信仰的世界。不是这些哲学大师们,谁会料到时间和空间的背后,竟然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道德紧密相连?这也就是哲学界著名的对康德哲学的这一描述:康德为人类厘清了知识的界限,打掉了人类的僭越妄想的知识狂妄,同时为人类真正的归宿即道德和信仰明晰了地盘。而这正是“理性批判”的最终本义所在。康德让人类明确地认识到了我们是人,不是神,而我们的归宿却是神。也就是说,前者告诉我们要对世界积极探索,后者告诉我们要心存敬畏。通俗点来说,人们追求知识,追求支配世界改造世界,最终其实不过是为了道德和信仰追求。否则,你一定是在错误的路上走着,渐行渐远。那是不归路。这也是我常说的,请记住,我们谁都不是上帝,但我们心中要有一个上帝。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正是康德揭示的这一人类存在原理。你敢亵神,那就意味着你狂妄到想超出时、空进入本体界去认识、把握事物,同时,也将意味着你必将产生“辩证幻相”,陷入“二律背反”。走入自相矛盾、冲突、悖论和虚无。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就是那些独断论者。一切的知识都是独断的,但独断和独断论不同。而不同就在这里。超出时、空获取知识就是独断论。可是什么是神,什么是上帝?这在继《纯粹理性批判》的后半部分,尤其是继整部《纯粹理性批判》后的《实践理性批判》中,将会有详尽系统的阐述。而将这两个“界”划开的,正是时间和空间。而人存在的根本,永远不是现象,而是本体。但这是后话了。也越说越远,越说越说不完了。就此打住吧。虽然也是越说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但毕竟还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还是先回到现象界,回到认识和知识问题,把它们进一步搞清楚这是前提。那么,对康德哲学的系统推进,推进到这里,下一篇文章要写的就是对作为知识的最小的细胞的判断进一步深究和整理。看看人类理性在认识事物,也就是在判断时,其机能和原理到底是怎样的。这就是逻辑判断表和范畴表。而这,是人类心灵里无比重要的密码。我们其实正是靠它们,撬开储存着这个世界的秘密的宝库。先是撬开知识和真理的宝库大门,接着就要撬开道德和信仰的宝库大门。另外,还有美的宝库的大门。时、空,是我们摆脱不掉的宿命,而我们的存在,却正是为了摆脱时空。这正可以理解为康德哲学的要义。这就像对于我们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而言,我们摆脱不了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宿命,而我们存在的根本,正是为了摆脱这一宿命。我们就是这样现象地存在,又这样本体地活着。人,就是现象与本体这一对终极二律背反的最后统一体。 《理性之旅:跟刘峰读康德》系列文章(8)预告: 《真理的密码:逻辑判断表和范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