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译、注之三
来源:天下任评 作者:天下任评 发布时间:2017-04-23
摘要:文化评论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译注,唐朝,王勃 3、大矣哉!应物而起,与运而终,至自于混冥,复归于无物。虽金沙(译注者认为此字应为纱字,见注释)宴驾,双林无可作之期;而玉牒遗文,六尘有经行之俗。象法不可以无主,微言不可以遂丧。六千罗汉,竞
文化评论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译注,唐朝,王勃 3、大矣哉!应物而起,与运而终,至自于混冥,复归于无物。虽金沙(译注者认为此字应为纱字,见注释)宴驾,双林无可作之期;而玉牒遗文,六尘有经行之俗。象法不可以无主,微言不可以遂丧。六千罗汉,竞结香缘;五百仙人,分开讲肆;星龛月殿,俄盈震旦之墟;凤刹蜺旌,坐遍阎浮之域。屈伸阖辟,其道大矣哉! 【译文】:多么博大啊!它随着万物而兴起,跟时运而终结,至高无上来自于初开混沌,又归宿于空无一物。虽然佛陀离世,双林作为佛陀涅槃之地而不能有重演之日;可是佛教典籍有文字记载,人的六根为不受污染是可通过经行的世俗修炼之法达到。在像法时代,人世间不可以没有引领人们的主,微不足道的言论不可以就此灭亡。六千多修行罗汉,竞相因上香结了缘分,五百名得道之仙人各自设立讲堂弘扬佛法。散布如星的佛龛佛塔,如月宫般的佛殿,一会儿充盈古印度民间村落;寺庙佛塔,彩饰之旗,遍布人间世界。屈曲与伸舒,闭合与开启,佛道多么博大啊! 【注释】1、混冥:无分无迹,无始无终。《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2、金沙:查无出处,沙字可能抄录有误。根据字面理解,沙,应为纱,指释迦牟尼穿的百纳袈裟,这里指佛陀释迦牟尼。3、宴驾,婉称帝王之死。宴,通“晏”。唐·陈鸿《长恨歌传》:“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4、双林,指释迦牟尼涅槃处(见《大般湼槃经》),在今印度北方。5、玉碟,这里指佛教典籍。6、六尘,佛教语,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7、经行,修行者为提高对身体的明觉度和摄受力,锻炼心念对身体的控制,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属于四念住修行中的身念住的修行方法。8、象法,或叫像法,根据《像法决疑经》、《大集月藏经》等诸大乘经典,将佛教法运分为三期,即正法、像法与末法。经云:“正法一千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禅定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而得度生死。”正法、像法、末法,这皆是众生的业报所感现的。正法时代,古人的福报广大、深厚,智慧也高,地里的水犹如牛奶那么有营养,每一处的水皆是如此。等到像法时代,所喝的水就没有那么营养美味了。现在是末法时代,所喝的水,不仅没有营养,还都含藏着很多种的毒质。9、六千罗汉,查无出处。在中国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唐代《法住记》,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此处的六千罗汉或许是指广州宝庄严寺于鼎盛之时,有六千多名德高望重的和尚在寺院同时修行,或许是虚指数。10、五百仙人,传说,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之手足。五百仙人在山中,甄陀罗女浴于雪山池中。五百仙人,飞行空中时,闻甄陀罗女歌声,心狂醉,失神足,一时堕于地。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三》。11、星龛,谓散布如列星的佛龛或佛塔。唐宋之问《龙门应制》诗:“山壁崭岩断復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鴈塔遥遥緑波上,星龕奕奕翠微边。”12、蜺旌,彩饰之旗。《文选·司马相如》:“拖蜺旌,靡云旗。”13、阎浮,阎浮提的简称,一指印度的一个地方,一指印度的一种树名,后泛指人间世界。14、屈伸阖辟,屈曲与伸舒,闭合与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