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方 强 | 清官更不是什么好东西

来源:张春生 作者:张春生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1
摘要:转载研究 六十个春秋,五千年的戏,贪污横贯九万里。紧锣密鼓,演不完龙争虎斗,满宫满调,唱不完反腐离歌。粉墨人,台上难辨真面目,谁晓得,台下就是阶下囚。今天谈谈贪污现象。我反对贪污公弩的现象,但很少去抨击贪官,因为我认为不贪污是反人性的。与大
转载研究 六十个春秋,五千年的戏,贪污横贯九万里。紧锣密鼓,演不完龙争虎斗,满宫满调,唱不完反腐离歌。粉墨人,台上难辨真面目,谁晓得,台下就是阶下囚。今天谈谈贪污现象。我反对贪污公弩的现象,但很少去抨击贪官,因为我认为不贪污是反人性的。与大多数人的思维逻辑不同,我的所有逻辑都建立在承认和尊重人性的基础上。中国人自古至今怀念和期待清官,我认为这本身是违背人性的思维逻辑。因为任何违背人性的逻辑,都有不可估量的危害。我们传统文化有个极大的悖论,经常犯的错误是,用异态否定常态,从而得出与己有利的结论。譬如:当官不贪污,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行为,就像天下所有职业一样,你不能拿单位的东西。而我们习惯认为,不贪污的就叫清官,赋予高尚的色彩,这本身就违背了认知逻辑。贪婪是正常人性,任何人都不例外,当国库门户大开没人监管的时候,谁都很难经受住诱惑,这应该是符合人性的常态。我信奉的一句话是:永远都不要去赌博人性,任何人都经受不住诱惑,如果你说你能经受住诱惑,那唯一的答案是,诱惑对你还不够大。我认为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之下,贪污是必然的。那些没贪污的,绝大部分仅仅是因为权力不够大,或者没有掌握足以贪污的条件,没有能力贪污,并不代表他们没贪污就是高尚的。只要你有半两脑子,你就发现,那些绳之以法的贪官,都是执掌要害部门的人,或者是位高权重很难监管到的家伙。因为只有这两种情形,对官员的诱惑足够巨大。无法拒绝诱惑,在我看来,这是符合人性的。所以我一直对目前的反腐败嗤之以鼻,制度不改变,永远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是与人性对抗的愚蠢行为。相比贪官,我更憎恶历史上那些清官,与很多人看法不同,我认为所谓的清官,其实比贪官更没人性,更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出名的所谓清官,就是海瑞。海瑞最出名的清廉之事,就是5岁的女儿吃了下属送的一个糕点,为了体现自己的清廉,将女儿活活饿死了。这就是我们遵崇了多年的圣贤之人,简直是没有人性的东西。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由于社会底层民众自我保护力量的弱小,总是想象甚至幻想有无所不能、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青天大老爷来帮助自己、主持公道,国人于是产生了浓重的清官情结,至今依然。所谓清官,其实比贪官更坏。他们由于时刻要坚定地违背内心人性,心理学认为,长期压抑正常人性的家伙,往往会造成变态的习惯。从历史发展进步的角度看,人们对清官的期待以及幻想,确实会影响或滞后法治取代人治的进程。换言之,如果多数人盼望或呼吁清官的出现,那么,说明这个社会形态的法治状况堪忧。现代民主政治里,是没有“清官”一说的。官员的清廉,只是最低线。你很少见过西方国家有清官这个概念。因为他们那里,在严密的制度体系下,贪官才是异态,不贪是常态。“清官”,是对民众的矮化,是对官员的谬赞。而我们如果制度不变,那么贪污是完全符合正常人性的常态,谁也不能拍着胸膛说,自己面对没有监管的巨额财产的诱惑,不产生贪念。打个特别小的比方,我的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不开通打赏。那是因为我认为,如果开通了打赏,不管钱多钱少,一定会受到诱惑。以后我写的文章,肯定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进而迎合读者的意愿。我承认我人性上无法接受金钱的诱惑,但我又不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受到读者的影响,那么我就不开通打赏,这就是个制度设计。因为人性总是趋利的,我接受了谁的打赏,我就要给谁一份潜意识的补偿,我会不自觉地迎合别人的喜好。规避人性的唯一可能,就是制度设计,制定一个游戏规则,让人性自动止步于此。人性上的道德是靠不住的,永远都不要期待道德去规避人性,因为高尚的道德,只是人性的一种自发性期许。对于官员而言,不贪污那是本分,不是高尚。所以清官两词的出现,本身就是个畸形思维的产物。说难听点,就是故意生造一个高尚产物,来掩饰与否认“贪官是非常态”的这个概念的,来欺骗老百姓的。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树立的道德模范,与清官这个词汇一样,都是违背人性的。比如:树立那些饿死自己都要捐献的榜样,树立那些不照顾家人却要努力工作的家伙为模范。相信我,这些都不是道德模范,而是一些没有人性的东西。永远记住,一切不尊重人性的榜样,都不值得仿效,并且要鄙视。如果你有孩子,千万不要让他们学习这样的人,不然就会变成一个傻逼。庄子说:圣人不止,大盗不死。将一个不贪污的官员,人为的神化为高尚行为,将官员不贪这条最底线圣人化,这就是贪官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反腐,前提条件是,必须干掉所有清官。
责任编辑:张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