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问题本身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来源: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 作者:静法允公惟其允公,才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11
摘要:法静亦水 实业误国,炒房兴邦 人之为人的最起码尊严有无?雄安新区,真可谓小道传闻满天飞。于其中,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新区将学习新加坡经验,实行彻底的廉租房、公租房制度,坚决对商品房说不,对高房价说不。 其实,谈到公租房制度,或许本来是首推香
法静亦水 实业误国,炒房兴邦 人之为人的最起码尊严有无?雄安新区,真可谓小道传闻满天飞。于其中,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新区将学习新加坡经验,实行彻底的廉租房、公租房制度,坚决对商品房说不,对高房价说不。 其实,谈到公租房制度,或许本来是首推香港的。但渐渐连自己都不好意思, 一般就说新加坡了。 香港人真心活得苦。一般香港人住的房子,人均居住面积仅16平方米。其中的公屋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还不足10平方米。那点空间算房子,还是算猪圈?生活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连人之为人的最起码尊严都没有,还有什么好显摆的呢? 香港确实人多地少,却也没有少到不能保证市民住得稍有尊严的地步。但从港英政府起,就空置大片地块,而划定一个小圈子,就在这个小圈子里搞垄断性质的定向开发。定向开发前提下的“土地招挂拍”,其实就是政府抬房价。先搞得房价高昂,普通民众压力沉重,再假惺惺地建一批公屋,以明显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低收入家庭。问题在于所谓市价,本身是权力干预后的市价。确有如下可能:真正由市场调节,香港房价可能2万元/平米,而经过权力干预,涨到8万元/平米,然后政府开恩,建一批公屋,以4万元/平米卖给低收入市民群体,后者还得喊万岁,感谢政府的恩赐。 香港的住房制度诚然与殖民历史有关,但这不能改变其总体上胡搞乱搞的事实,是全世界最失败的案例之一。百把平米使用面积的房子,在香港,基本就可以称为豪宅。一般市民实际生活得多憋屈,才会慢慢形成如此变态的评判标准? 与之相比,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强得多了。说它强,首先就是住同类型房屋的话,新加坡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得多。但总体而言,实在也强得有限。 无论在香港或者新加坡,说相当部分甚至大部分市民住在福利性质的公屋、组屋内不假,然而,不要以为这些所谓的福利房真便宜。尤其在香港,其绝对价格往往非常高。 至少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将高房价设定为一个必然的、必须的大前提。我们知道,在许多国家,以房价与家庭收入的比例在3至6倍间为适当比例。而且,在这许多国家里,往往还是一个家庭成员全职工作,另一人做一份低薪兼职工作,甚至不工作,以更好地照顾家庭。那么,设定北京市的一个全职劳动者平均月薪为1万元,以每个家庭有1.5个全职劳动力计算,月入1.5万元,年入18万元,一套较为舒适的住房的均价应该是54至108万元。再换在内地中小城市,譬如我们湖北省荆州市,设定一个全职劳动者平均月薪为5000元,一套较为舒适的住房的均价应该是27至54万元。 显然,无论在北京或荆州,房价与家庭收入的比例都不成其为适当的比例。何以如此呢?或者说,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等高房价地区,究竟在住房制度方面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其中最显著者,毫无疑问是高度的政府管制。高度政府管制正是问题的制造者。 如果说香港、新加坡搞高度管制确与人口过度密集有关,那么,国土面积广袤的中国有什么人口过度密集的问题?仅以北京市而论,人口密度也不足新加坡的20%,谈什么人口过度密集?何况香港几乎是一座独自运行的城市,新加坡更是一个城市国家,管制难度小,而在雄安实行全面管制,却意味着必须对整个中国实行全面管制,那根本是无法实施的。 如果说国内的住房管理制度还是有经验可谈的,那经验就是现行制度果真不合理、没效果、必须修订。顺理成章,如果不想把雄安变成一个炒房特区,只能在松开政府管制方面试一试。在税制改革、普征房产税的前提下,欢迎各路资本来开发房产,欢迎所有人来买,第一没有稀缺性,第二有持有成本,反而没人敢轻易来雄安炒房,最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反之,竟然还主张升级政府管制,那就是要将问题的根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痴人说梦么?但凡升级政府管制,其唯一的实际内容就是:实业误国,炒房兴邦。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乡下人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