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不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也不知道这句话来自何方。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振奋的,但是后来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当然这是戏谑,但或许也是事实。最让我不安的是,我发现大多数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很多人认为“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们必须或爬上高位、或腰缠万贯、或隐居山林、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这些就真的能让我们找到“诗和远方的田野”吗?我不是持怀疑态度而是持否定态度。钱钟书先生有一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不只是因为这是对婚姻的绝妙比喻,对整个人生都是适用的。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城里的人”,也是“城外的人”,我们以为自己在逃离旧世界走向新世界,但一切都不过是在现实世界打转儿而已,我们从未出去也从未进来。我们不知道这些吗?我们或许事先知道,但还是忍不住向往;我们或许事后知道,但已无法回头。人生就是如此,有太多难以消除的误会和走不出的困境。这使我们痛苦万分,也使我们惊喜莫名! 我们以为“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必须或爬上高位、或腰缠万贯、或隐居山林、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是因为相对于身居高位、腰缠万贯、隐居山林、在旅途中的“城里人”来说,我们自己把自己当做了“城外面的人”。但殊不知“城里面的人”把我们当成了“城里面的人”,把自己视为“城外面的人”。我们在彼此相互羡慕、相互嫉妒、相互准备逃离中,失去了自己的“诗和远方的田野”,而只看到了自己的“苟且”。 我们都只看到自己的苟且,因此不论谁是“城里面的人”谁是“城外面的人”,就是没有一个拥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人。我们以为别人很快乐,别人也以为我们很快乐,但其实我们都不快乐。为什么?因为“诗和远方的田野”不在城外面,也不在城里面,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都只顾着看对方,这占住了我们的眼;而我们只顾着羡慕对方,这蒙蔽了我们的心。被占住了眼,蒙蔽了心的人就像一头被挑逗了的愤怒的公牛,只会径直向红布冲去,而忘了后面潜藏的杀机——杀死我们的“诗和远方田野”。 我们不想让“生活尽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又该怎么办呢?说起来很简单,用眼看附近,用心去感受美好,但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附近就真的没什么好看的吗?左摇右摆奔跑的小鸭子、一天一个变化的四叶草、在校园里慵懒睡觉的小狗、叽叽喳喳说话的小孩子、还有你侬我侬的小情侣……这些我们每天所见所闻难道就不是“诗和远方的田野”吗?难道就真的只有没有多少人读得懂的“诗”和可能遥不可及的“远方的田野”才能使我们不苟且? 都不是,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身边的事务都只入了我们的眼,而没有过我们的心。我们看不到一天一个变化的四叶草是生命力的勃发、我们看不到左摇右摆的小鸭子自有其快乐,我们也看不到你侬我侬的小情侣正在酝酿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更看不到一事一物都有其韵味。我们只是在幻想着身居高位、腰缠万贯、隐居山林、说走就走时的光彩夺目,我们不是进了城而是走入了自己给自己构建的监牢——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不!更准确地说只是心灵上的,我们身体仍是自由的,但只是在不断抱怨生活的苟且和憧憬着诗和远方的田野中消耗着自己的人生罢了。我们越是努力追求我们眼中的“诗和远方的田野”或许就离“诗和远方的田野”越远。或许更为悲哀的是,当我们身居高位、腰缠万贯、隐居山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我们会发现“诗和远方的田野”,只是更大的苟且。 我不会说身居高位、腰缠万贯、隐居山林、来一场说走就走旅行是不值得追求的,因为城里还是城外并不减损或增加我们经历生活的苟且和享受“诗和远方的田野”。唯一有区别的是我们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生活。一颗强大的心能使我们面对生活的苟且,而一颗柔软的心能使我们将生活的苟且变成“诗和远方的田野”,尽管在别人眼中我们的生活尽是眼前的苟且。而拥有既强大又柔软的心的人也不会将“诗和远方田野”的生活过成了“眼前的苟且”。我也不会说拥有强大而柔软内心的人的生活就不会有眼前的苟且,而尽是“诗和远方的田野”,因为没有“眼前的苟且”又何来“诗和远方的田野”? 如果你还在仰望”诗和远方的田野”,那么生活就尽是眼前的苟且!如果你还在抱怨“生活尽是眼前的苟且”,那么生活就尽是眼前的苟且!如果你还在为进城还是出城而忧愁,那么生活就尽是眼前的苟且! 写到这儿,突然想到一句歌词“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是啊!谁又能做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