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知青回家

来源:开花的桫椤树 作者:开花的桫椤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28
摘要:摄影欣赏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
摄影欣赏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我国从1966年开始有了知青,1977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期间,“上山下乡”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8年到1969年,主要是将大部分“老三届”毕业生分配到农村、边疆。第二阶段从1970年到1973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锐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又一次发生经济“过热”,出现了所谓“三突破”,职工队伍的迅速膨胀,使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留城,一部分在乡知识青年也通过招工回城。第三阶段从1974年到1976年,1973年1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其中一条措施就是严格控制职工总数的增长。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又开始以上山下乡为主。1976年邢台市一批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贪下中农再教育,为农村建设做出的自己应有的贡献。2017年3月4日,当年在李马村下乡的知青回家——40年后再相会,追亿似水流年。40年后再相会故地重游知青回家40年后再聚首,情真意切李马村40年后再聚首,别有一番情趣相聚小学旧居门前再回首姐妹情魅力不减当年相聚甚欢少女情怀回首当年姐妹情深团圆相聚互敬老友干杯交情依旧献花感情深一口焖老友相聚发红包抢红包
责任编辑:开花的桫椤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