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家风·官风·世风说

来源:平凡的世界一泊水,一片云,一缕 作者:平凡的世界一泊水,一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法律随笔 家风·官风·世风说 ——品廉政影片《郑义门》有感 作者:夏大伟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孩童稚嫩的声音清悦地荡在耳边,也荡进了观者的内心深处。本是以试看的心态收看《郑义门》,没成想,它却像别具魅力的磁场般吸引
法律随笔 家风·官风·世风说 ——品廉政影片《郑义门》有感 作者:夏大伟      “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孩童稚嫩的声音清悦地荡在耳边,也荡进了观者的内心深处。本是以试看的心态收看《郑义门》,没成想,它却像别具魅力的磁场般吸引了我,使我忍不住从第一集《以法齐家》到第十二集《利人利己》一集不落地看完。没有刻板迂腐的说教和粗糙煽情的秀场,《郑义门》所采用的灵动艺术表现形式、鲜活人物形象甚至是与故事情节共演进的小精灵“角瑞”,以及作品潜含的浓郁文化底蕴和真诚情感表达,使它比以往任何一部以家风为主题的作品都显得亲切且叩击灵魂,这也是它能火候精到地彰显主题、俘获人心的关键所在。   在十二个不同命题的故事里,我所看到的,是郑氏家长的修身自律,是郑氏族人的言传身教,是郑氏入仕者的防微杜渐,更是郑氏一族对中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文化的淋漓尽致演绎。试想,历经宋元明三朝风云而不变,十五世合族而居,九百余年的故事传承,如果没有168条《郑氏规范》代相传承的人心凝炼,又怎能构筑这样一幅“江南第一家”和谐家族生活的“理想国”?或许,《郑氏规范》的内容极为博大精深,但在我看来,潜含其中的郑氏精神可提炼为“为家之道、为官之道、为世之道”这三个维度的“道”。   为家之道,当教化为先,重仁厚德。《郑濂觐见》一集中,面对明太祖朱元璋的重重发问,郑濂不卑不亢地讲述自己为家治学之法,仁德为教化之先,辅以法纪的规制,方能实现家风之正派,正所谓“齐家者,以仁德教化,以法纪规范,不可偏废”。在《教化为先》中,孩童郑桐为凑钱给奶奶治病,偷拿教书先生的教具置换银两用来买药,事情被发现后,家族家长并非先责罚孩童“学无所得”,而先反思自身对亲人贫困的失察之误。我想,若郑氏家长只是依传统教育方式威令郑桐悔错甚至杖责,充其量只是令子孙修正了当次错误,与之相反,郑氏家长放下一家之长的尊严,向众人反省自己体察家情方面的舛误漏衍,突出“孝道”之为先,无疑在子孙心中植下了深深的孝义之根,正是“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为官之道,当清正廉明,秉公去私。《良药苦口》中的郑铢公虽官位低微,但在处理官粮问题上“锱铢必较”,不惧朝廷权贵,对手下“粮食蛀虫”们声色俱厉、不留情面,在告知百姓领取“粮食蛀虫”们退回的余粮时,自己家里也缺粮,他自掏腰包买粮,坚决不贪国家粮仓一粟。这种细节上的高度自律正应了“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止”的家训。《郑浩拒礼》中,郑浩初任县令,面对乡绅们赠送的琳琅满目礼品,要求一一退回,未退回的竟当众付之一炬,令百姓大为惊讶,打心底佩服。可以说,郑浩烧掉了沉甸甸的礼品,赢得的却是更为沉甸甸的民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良心坏了,总有一天会咎由自取”,这样的话语如朝钟暮鼓般警省世人,发人深思。   为世之道,当勤俭朴诚,谦逊友善。《俭以持家》中,孩童郑栋着粗衣布裳去舅舅家串门,面对舅舅“郑氏为名门旺族却子孙衣着破旧”的质疑,谦逊地以郑氏“不与人炫奇比富”应答。面对归家路上呼啸而过的马车,坚持“三十里地不乘车”,多么朴素的一种品行。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而在《游街退匾》和《利己利人》集中,郑氏不以大欺小,面对族人的疏忽过错,家长亲自负荆请罪请求他人谅解。同样,面对因多次求偏利不得而多年与郑家为敌的曹老爷,郑濂用自己的医术化解了曹老爷生半夏中毒险致死之危,最后两家一道为百姓修筑沟通河流两岸的“郑公桥”,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人和”在“天时、地利”面前的超脱地位,也揭示了郑氏为世之道的精义所在。   当然,影片《郑义门》所意蕴的灵魂思想和深刻洞见远非上文罗列的这般简单粗疏。事实上,郑氏的精神特质与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的意旨不谋而合,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郑义门》所反映出来的思想理念精髓亦相融相通。   毋宁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抑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都触及人的“精气神”问题,触及人该如何为家、为官、为世等问题,是优秀文化理念、存在哲学在人们思想层面植根的深度与厚度问题。一个人,毋宁其身份、职业状况为何,若能深刻体悟并践行郑氏以至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甘当奉献社会的“源头活水”,那么,他的内心定将是“鸟雀不巢,蛛网不留,蚊蝇无迹”。而若这种超我境界的道德品格和思想自觉群体化地作用于我们的国家、社会,我想,它的效应将如雅斯贝尔斯言说教育那样,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责任编辑:平凡的世界一泊水,一

上一篇:从两个案件分析城管和小贩的法律纠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