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关键判决》:两个美利坚“励志榜样”的不对称战争

来源:茶香与书香 作者:茶香与书香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最近,HBO自制电影《关键判决》走红网络,也让1991年颇具爆炸性的新闻——克拉伦斯·托马斯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听证会上被安妮塔·希尔指控性骚扰重回人们视野。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在双方当事人和大多数参与者都仍在职在位的情况下,没有“为尊者讳
最近,HBO自制电影《关键判决》走红网络,也让1991年颇具爆炸性的新闻——克拉伦斯·托马斯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听证会上被安妮塔·希尔指控性骚扰重回人们视野。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在双方当事人和大多数参与者都仍在职在位的情况下,没有“为尊者讳”,而是通过全面梳理再现事件,对性骚扰、受害者权益以及今日的种族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 当人们提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提到他生命中的“克星”安妮塔·希尔(Anita Hill),正是这个女人,几乎掀翻了托马斯职业生涯中原本一直一帆风顺的小船。1991年6月28日,当美国历史上反种族歧视的斗士、第一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宣布退休后,当时的总统乔治·H.W.布什提名任命托马斯为马歇尔的继任者,并宣称他之所以有这一提名,是认为托马斯是“最适合这一位置的人选”,而非如媒体和民众猜测的种族因素,“我恪守对美国人民和参议院的承诺,一定会挑选一个符合这一职务要求的最佳人选。他的少数族裔背景的确为这个选择锦上添花,但并非是考虑因素。我任命了一个最适合的人进入最高法院,如果有人以此攻击这次选择,我会感到十分愤怒。”事实上,对托马斯的“攻击”确实没有从会令布什愤怒的种族问题入手,而是从一个人们绝对意想不到的“角度”——性骚扰切入的,背后给托马斯捅这一刀的,正是和他一样具有非洲裔背景的安妮塔·希尔!苦儿成才:一个美国梦的典型样本托马斯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名叫“针点”(Pin Point)的小村庄度过了他贫穷而绝望的童年。在他两岁时,他的父亲离家出走,母亲靠给别人做女仆、为一家商业渔场剥牡蛎为生,五年间,他们住在既没电也没自来水的房子里。在这座房子被烧掉后,当时7岁大的托马斯和他的小兄弟们一起被送到外祖父家抚养。他的外祖父迈耶斯·安德森一生生活在种族隔离最严峻的南方腹地,却有着自己坚定的生活信条,他要求托马斯努力学习,遵守严格的道德法则,“每当心头浮起一丝自怜的痛苦,我就会求助于我的外祖父。”1971年,托马斯从圣十字学院毕业,三年后又从耶鲁法学院毕业。之后,他在密苏里州检察长约翰·丹佛斯(John Danforth)手下担任律师。丹佛斯于1976年成功竞选国会参议员,1979年,托马斯首次踏入华盛顿,担任丹佛斯的立法助理。1981年,托马斯担任教育部助理部长,负责民权事务(1981-1982),后又担任“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主席”(1982-1990)。而在1991年被布什总统提名为大法官之前,托马斯已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任上工作了约十八个月。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美国总统提名,经咨询参议院并取得其同意后,任命联邦法官。“confirmation”即是参议院对总统提名的联邦法官候选人的“确认”过程。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听证过程中,托马斯讲述了他艰难的成长中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颇使那些参议员们着迷。然而,就在人们认为对他的“确认”几乎没什么悬念的时候,安妮塔·希尔出现了。奴隶后裔:勇闯风暴眼希尔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一个虔诚的浸礼会家庭,她的曾祖父母都曾是奴隶。希尔是家中十三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也和托马斯一样,是一个努力和命运抗争的人,并且和托马斯一样,取得了耶鲁大学的法律学位,他俩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校友”,托马斯是希尔的“学长”。1981-1982年托马斯任教育部助理部长时,希尔担任托马斯的律师助理,在1982-1983年担任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主席期间,希尔是托马斯的特别助理。就在托马斯的确认听证会上,希尔指控托马斯对她的性骚扰,就发生在十年前她在教育部和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为托马斯工作期间,而此时的希尔已经是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一位法学教授。1991年10月,针对希尔的指控,参议院举行听证会,并且通过电视对全国进行现场直播,在摄像机镜头前,希尔用七个多小时,镇静、清晰、缓慢而生动地描述了托马斯骚扰、羞辱她的细节。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被希尔的作证所吸引,听证会直播的收视率空前,而关于托马斯的性骚扰指控也迅速成为全美头号八卦谈资,在办公室、教室、码头、旅馆,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有人在谈论这个话题。返回证人席上的托马斯,则恼羞成怒地对希尔的指控进行了反驳,他说整个听证过程“就是一场马戏”,“这是这个国家的羞耻,从一个黑皮肤美国人的角度看,这就是异常高科技的私刑,是专门针对自我奋斗取得成功的黑人的。”在经过长达总计25小时的由电视实况转播的听证后,参议院最终以52比48表决批准了托马斯的任命,这也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者获得的最为微弱的通过票,是一个最勉强的批准确认。托马斯如愿以偿地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二位黑人大法官。从那以后至今的二十多年间,他在法庭上以沉默著称,他的判决意见又让人把他划归保守派,甚至是极端保守派。不过,他所经历的那场几乎堪称“世纪确认”的听证会,也使他的名字和性骚扰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对于事件的另一方当事人安妮塔·希尔来说,却因为“对决”中对手的“险胜”,而让人们对她有了偏见。在国内一些介绍托马斯的材料中,就有“事实上安妮塔·希尔的行为纯属诬陷”的说法,即便是在任东来老师的畅销书《在宪政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中,谈到这个事件的时候,仍然有“希尔职业生涯中某些缺少诚信的表现,让她的指控大打折扣”的断语。事实上,在希尔刚刚站出来指控托马斯的时候,就有人质疑她的动机,怀疑她的人品,认为她有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图,是受利益集团的利用想达到抹黑托马斯的目的,一些共和党参议员为此质问她为什么当时没有指控,而是要等到托马斯被任命时才突然提起,有人认为她其实只是想通过与“名人”的这种对决来博人眼球以求上位,更有各种对希尔是性幻想色情狂等的中伤,甚至在她主动进行并通过测谎试验后,还有共和党人无端地指责希尔,说她可能随便找个测谎仪,得出任何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以想象,一个普通的弱女子,即便是一名法学教授,身处这样万众瞩目的风暴中心时,她所承受的心里压力会有多大。一场轰动朝野震撼人心的“关键判决”希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踏入这场几乎使她身败名裂的是非漩涡中,在那场确认听证会中,希尔和托马斯到底是谁撒了谎,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可能仍是个至今挥之不去的谜题。在今年HBO自制的电影《confirmation》中,就试图为世人解开这个谜团,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家之言”。电影《confirmation》,大陆地区将其片名译为《关键判决》,多少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并容易误导观众。因为这虽然涉及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但它只是参议院对总统提名的联邦法官的确认程序,而非司法程序,它不是对某人的审判,也不会对谁作出判决。就希尔而言,她对托马斯提出指控,其目的不在于给托马斯定罪,将他“绳之以法”,而仅仅是希望“参议院能充分考虑这个信息,并得出结论”,将恰当的人置于最高法院的法官位置上,因为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这个法官的司法哲学,将会影响到美国法律的发展方向。这部我们姑且名之为“关键判决”的电影,实际上大可以将其看做一部纪录片,因为其中的人物、角色、“情节”都源于真实的生活,甚至连饰演安妮塔·希尔的凯丽·华盛顿,在听证会上穿的绿色套装及戴的项链,都与听证会时一模一样,而其中涉及到的参议员,比如说时任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约瑟夫·拜登,就是现任美国副总统;而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力挺托马斯的共和党参议员丹佛斯,也是声名赫赫的人物;另外,在听证过程中为希尔提供帮助的律师查尔斯·奥格里瑞(Charles Ogletree),是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他的学生中就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及第一夫人米歇尔,几乎是一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些“真人真事”的演绎,并不好拿捏,尤其涉及到对现任大法官的隐私和对他的评判,可能更需谨慎。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真实”,才有助于人们得出究竟是谁撒了谎的结论,在影片的最后,参议员拜登的助手卡若琳·哈特说她相信“her”即希尔时,可能正代表了整部影片的倾向和观众的判断。影片或许正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向安妮塔·希尔致敬吧。通观整部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希尔和托马斯的这场对决中,他们的力量是很悬殊的。在托马斯一方,有来自总统及其白宫办公室的支持,有共和党参议员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识形态的认同,有丹佛斯动用自己参议员身份而占得任意改变程序方面的先机,共和党议员可以把持“话筒”,肆意地曲解希尔的证词,还可以设置障碍,阻止有利于希尔的证人在参议院公开作证。而在希尔方面,迫不得已出来作证时的仓促,在得知需要去听证会时组建辩护团队时的捉襟见肘,在被告知不合理程序时的无奈,等等,都让观众明白她的胜算并不大。不过,就在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她在回答参议员那些刁钻、刻薄、咄咄逼人且带有明显恶意的问题时,依然语气平和、用语准确、思维清晰、逻辑缜密,显示一位训练有素的法学教授应有的客观、理性与冷静。“今天在此向世界公布这段往事,是我一生最为艰难的经历,但我明白,我必须渡过眼前的难关。”至于为什么她在被骚扰后十年才提出指控,她的回答也掷地有声,坚定而有力,“我承认我对过去的不作为感到十分懊悔。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依然是合适的选择。它也可能是一个差的选择,但它绝不是不诚实的选择,更不是毫无理性的选择。”相反,面对希尔的指控,托马斯的辩驳却多少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他没有直接回复有无性骚扰的问题,而是“一个箭步”冲上道德高地,“义愤”地指控听证会是对他的“高科技私刑”,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受迫害、受歧视的角色,将参议院的那些大佬们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因为他知道他打出去的这张种族牌的威力是巨大的,那些几乎认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具有“原罪”的南方民主党参议员,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冒“政治不正确”的风险。事实上,在最后对托马斯的投票中,就有11名民主党参议员投了赞成票,而且他们全都来自于南方地区。不过,托马斯虽然将对他的性骚扰指控,成功地转移到了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白人对黑人的“私刑”方面,但总让人有“胜之不武”之感,因为对他的指控,正好是与他属于同一族裔的黑人女性。在后来托马斯出版的自传中,他将自己同哈珀·李的经典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被指控强奸的被告人相比,把被希尔指控性骚扰的体会,比作是孤身一人深入到充满敌视的白人社区的感受,“在东南部的乔治亚州,我们黑人最怕的就是迷了路,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对当地的规矩一无所知,也看不到什么指示,这时就能体会到一种不安全感,感觉到可能有人要揪住你,敲碎你的脑袋,或者把你逮捕扔进监狱,然后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其实,在看了他对私刑的这一解释后,更让人体会到他在听证会上偷梁换柱手段的低劣。托马斯与希尔的听证会,还为人们研究撒谎提供了素材。面对希尔冷静的阐述以及回忆起每一个细节时前后一致的描述,托马斯的声色俱厉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回避,反而让人认为这其实是他心虚的表现。另外,这部影片除了让人对那个事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思考外,也让人对美国电影题材的广泛而惊叹,真人真事、真刀真枪的拍摄容易引起官司,而涉及到那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时,电影人也没有表现出“为尊者讳”的隐忧。表达的自由,或许这才是支持希尔的强大的民间力量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托马斯和希尔的对决中,力量的悬殊还真是不一般,希尔的身后站着的是广泛的民意。 (本文发表在北京青年报2016年7月29日B5版)
责任编辑:茶香与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