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来源:茶香与书香 作者:茶香与书香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漫画/曹一)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结束了,早上起来没有奖牌可数的日子还真有些不习惯,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心中多少有些惆怅和空落落的吧。这样说,似乎自己是个体育迷呢。其实不然,本人既没有任何运动天赋,也没有什么特长,学生时代的体育成绩基本上都是勉
(漫画/曹一)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结束了,早上起来没有奖牌可数的日子还真有些不习惯,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心中多少有些惆怅和空落落的吧。这样说,似乎自己是个体育迷呢。其实不然,本人既没有任何运动天赋,也没有什么特长,学生时代的体育成绩基本上都是勉强及格,当修够了毕业所需的学分后,真的是长出了口气。虽有机会和条件学游泳,可是每次在入水后,身体刚刚要浮起来时,马上手忙脚乱,立马就有被淹毖的种种设想,所以到如今仍然是旱鸭子一只。有一次电视上播放健美操教练马华的追思片,激发了我练习健身操的热情,跟着电脑上的视频学了一段时间,终是觉得太累而放弃了;曾听说练瑜伽对身体有好处,看着人家腿脚自如地弯曲伸展,于是在地板上试着扳了几次脚掌,拉了几次筋,实在是僵硬的不行,只好下决心做一个纯粹的瑜伽欣赏者而非实践者。年岁渐长后,大家都说身体健康最重要,我也跟风加入了锻炼的队伍,不过我每天也就是走走步,从事这项不需要任何技巧也不需要与人合作的运动。尽管如此,我也还是挺喜欢有奥运会的日子的,虽然上不了场,拿不了奖牌,至少我们可以和运动员们一起紧张,一起兴奋,中国的女排姑娘们也好,背上布满拔罐印迹的美国飞鱼菲尔普斯也罢,抑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牙买加闪电”博尔特,不拘是谁,只要获得了金牌,“场下的”我们都慷慨地为他们点赞,毫无疑问,这真的是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呢!这次的奥运会,作为远在北半球忙着各自事情的观众的我们,也时不时地为“自己”点一下赞,“表白”着我们的成长和“成熟”。比如当中国队与“预期”的奖牌失之交臂后,对记者“痛失”或“憾失”首金用语就颇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运动员尽力了,就应该给予肯定,而不应该斤斤于奖牌的得失,不惟如此,人们还挖出了88年奥运会上李宁败走汉城时的旧闻进行检讨和自责,表明除了媒体还比较势利外,我们已经都“看开”了。其实,媒体的势利可能还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在没有中国人参赛或中国队夺冠几率较小的项目上,的确少有人关注。与看一场不可能赢的比赛相比,人们自然还是更愿意看我们可能拿金牌的比赛,观众的心态变了不假,不过还应承认的是,我们现在表达的渠道毕竟多了,在李宁时代,普通观众即便很“豁达”,也没有言说的空间不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迷人之处,大概就在于她的出其不意吧。这次奥运会上张梦雪的“首金”,就拿的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据央视的报道,当杜丽“憾失”奥运首金后,许多媒体认为中国射击队已没什么看头,于是收拾收拾,纷纷“转战”其他赛场;而当张梦雪拿下奥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时,记者们手头有关她的资料寥寥无几,“一张A4纸上只有短短的几行”,也就是张梦雪1991年出生,山东济南人,2014年加入国家队等几句话,而有关杜丽的资料倒是准备了好多!或许,正是这种在媒体面前缺乏“存在感”,反而成就了冷面淡定沉静的张梦雪的首金?而弥漫在杜丽身边的夺金喧嚣,是否也多少干扰了她的发挥?其实,无论是杜丽的憾失,还是张梦雪的勇夺,其背后都凝聚着运动员们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从赛前的备战到比赛中的拼搏,其中的艰辛和压力,岂是我们常人所能想象得出的!本届奥运会上最有趣的人,当属女子游泳队的傅园慧了,她在接受采访时的夸张诙谐和率真,倒也让听惯了“感谢”“争光”等大词的观众耳目一新,在人们一遍遍地“温习”她的“洪荒之力”的视频后,对她参加的每一场比赛竟然都充满了期待,那几天,奖牌真的变得不再重要,傅园慧这个小精灵,竟将所有人带入了参与奥运的愉悦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比赛中所有的运动员,都不会“有所保留”而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然而,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她在以往的三个月中“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当时在澳洲的训练真的是生不如死”的话,听上去更让人心疼。可以说,正是听到这句话后,我对运动员们获得金牌后纯粹的高兴,变成了对他们的敬重,赛场上的每个运动员都不容易!他们领奖时的荣耀和辉煌我们看得到,而他们训练时的汗水和伤痛却只有“鬼知道”。张梦雪每天端着枪的时候应该是很枯燥乏味的;体操队员们每天要做的大概就是一遍遍地重复那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跳水运动员则要在完成转身翻腾几周半的动作后再像鱼一样“钻”入水中;傅园慧们则每天都那么“水淋淋”的,或许只能靠搞怪来调剂生活?乒乓球队员似乎有些“独孤求败”的味道,不过他们在走向冠军之路时,也是需要将球一拍一拍地打过去,把分一分一分地挣回来才行,这人品“攒”起来可不那么容易;竞走和长跑运动员们的眼前应该是那条永无止境的跑道吧。对于域外那些坚韧的运动员,中国的观众其实也给予了“理解的同情”,早些年曾经的乒坛“常青树”、瑞典老将瓦尔德内尔,可谓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日之间的关系虽然总让人郁闷,可这并不能阻挡中国人喜欢那个满口东北话、输球后梨花带雨的福原爱;而马来西亚的羽毛球选手李宗伟,竟也让中国人在感叹完他和林丹之间的“既生瑜何生亮”后,又在他和谌龙之间心生恍惚,一方面盼着谌龙赢,另一方面却也希望李宗伟拿一回冠军,真是纠结啊!美国的菲尔普斯真的是金牌拿到手软了,可中国的观众对他却没有羡慕嫉妒恨,因为在他那不可思议的游泳天赋后面,也同样是艰苦的训练,“他每天要训练三次,一周训练七天。21天是一个新的循环。这个时候可能会有一天的休息,但是会马上开始新的训练。” 对于国人来说,女排夺冠重回巅峰,其实是这届奥运会上最大的亮点,在经历了种种起伏和质疑之后,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终于再塑辉煌。在当下的中国,这无疑是最值得“举国欢庆”的一件事。它使很多人怀想奋发的八十年代,也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应是那些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的高调,而是一种在困难中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当我们盘点奥运会上的点点滴滴时,才让人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这也正是奥运精神之所在吧。(本文发表在今天的北京青年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