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未来只有一条路
来源:读有一钊 作者:读有一钊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8
摘要:朝鲜 金正恩 新义州 历史哲学 二十国集团 G20 编者按:关于朝鲜的评论汗牛充栋,但多半就是论事,无非是说朝鲜可笑、金氏政权专制、荒唐与无能。日前,分析人士陆子平撰文分析了近日朝鲜内政外交窘境的历史逻辑,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对朝鲜未来的战略选择做出了
朝鲜 金正恩 新义州 历史哲学 二十国集团 G20 编者按:关于朝鲜的评论汗牛充栋,但多半就是论事,无非是说朝鲜可笑、金氏政权专制、荒唐与无能。日前,分析人士陆子平撰文分析了近日朝鲜内政外交窘境的历史逻辑,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对朝鲜未来的战略选择做出了预判。现将该文转发,供大家参考。该文对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历史具有借鉴意义。以下为该文全文:在外界看来,朝鲜是一个神秘而令人不解的国家。封闭、专制、贫穷、恐怖似乎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给朝鲜贴上的标签。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朝鲜的命运缘何如此?朝鲜的未来将会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0年,朝鲜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25%,东德媒体赞扬朝鲜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60年代末,朝鲜农村全部通电;70年代末,朝鲜粮食实现自给自足;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积的70%实现灌溉,插秧的95%和收割的70%农活实现机械化。1984年,朝鲜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实现了粮食自给并部分出口。当年的朝鲜工业经济同样获得飞速发展。然而,在这些令人称赞的经济指标背后,朝鲜付出了自己的代价。在苏联解体前,作为苏联主导的经互会观察员国,朝鲜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与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家进行易货贸易,换言之就是通过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资源调配来进行本国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世界著名的平壤地铁工程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但正是因为长期依赖苏联的支持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易货贸易,导致了朝鲜经济结构的畸形。由于朝鲜当时的易货贸易主要采用记账式,而少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金结算,造成了朝鲜在国际贸易中并没有产生贸易顺差,以至于在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朝鲜并没有国际支付能力,从而没有办法融入世界市场,所以朝鲜至今沿袭了苏联时期的物资配给制。有人认为,今天朝鲜的落后是因为朝鲜领导人没有对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社会封闭。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象,朝鲜领导人的选择是其国家的历史宿命决定的。苏联帮助金日成夺取了朝鲜半岛北部的政权,决定了金日成不可能在战后两级格局中倒向美国。苏联国力强盛以及对朝鲜的援助造成朝鲜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担心苏联解体而最终影响到自身。事实上,苏东剧变后的朝鲜领导人并非没有进行改革尝试。2002年9月,朝鲜政府仿效中国政府建设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模式,从原新义州市划出新义州特别行政区。为使特区运作更接近外国水平,特别委任一位外国人、时任欧亚农业首席执行长的荷籍华人杨斌为首任新义州特别行政区长官。然而,由于杨斌涉嫌逃税而被中国警方逮捕,令政府运作停止,特别行政区只虚有其名。十多年前的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建设,掀起了朝鲜改革的序幕。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朝鲜因苏联解体后失去国际社会对其基础建设的援助,朝鲜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薄弱,所以朝鲜才任命外籍人士为特区长官,以方便招商引资。然而,这也说明了朝鲜今日的改革的决定权并不完全在于朝鲜,还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中国的态度。深陷历史宿命的朝鲜未来的路将如何走?随着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升级,中国或将减少对朝鲜的实质性制裁,而增加对朝鲜的实质性援助,其目的是以金氏政权维持半岛战略平衡。然而,作为朝鲜社会,也不可能脱离中国进行改革,因为朝鲜经济的落后造成任何在朝鲜的投资都将面临高额成本,故而身处韩国、日本、美国的三面包围内,朝鲜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即依靠中国维持其经济发展。但由于经济建设滞后明显,朝鲜若想借助中国的支援实现现代化,几乎无可能。从另一个角度看,朝鲜虽然已经成为了拥核国家,但是远不足以威胁中国,否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年留学瑞士的金正恩了解西方社会制度,他十分清楚改革开放对于朝鲜国民经济振兴的意义。然而,面对深陷历史宿命的朝鲜,金正恩几乎没有可能跟中国翻脸,未来朝鲜将继续依靠中国发展,这是朝鲜唯一的一条道路。(本文作者:陆子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