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你的权利有完没完

来源:人半弓法律博客 作者:人半弓法律博客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时评 没有财富是悲惨的,没有权利是不安的。历史悠悠,财富或聚或散,但民众的权利从来未曾弘扬过,皇权始终是最主要的支配力量,集权始终是最主要的支配方法,连法律都不用。于是就有了一种中国自古以来权利不兴、权利意识欠缺的说法,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道
时评 没有财富是悲惨的,没有权利是不安的。历史悠悠,财富或聚或散,但民众的权利从来未曾弘扬过,皇权始终是最主要的支配力量,集权始终是最主要的支配方法,连法律都不用。于是就有了一种中国自古以来权利不兴、权利意识欠缺的说法,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道理,冒出来却有些突然,就象中国历史一直讲秦制、秦制、秦制,后来突然被硬生生地分成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庆幸的是:大凡有道理或者没道理的事,只要天天宣讲、人人宣讲,就都逐渐有些道理了。权利是个大概念,如果是说政治权利欠缺,并没有错,集权一统的体制之下,民众确实没有多少政治权利可言,这是由体制决定的。但如果说民事和社会权利欠缺,恐怕就不太准确了,至少在历史上,私有制下的权利一样也不比西方少。比如物权、债权、名誉权等,此外还有夫权、族权、市权,甚至嫖娼权、纳妾权等等。至于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说的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体制,一种可予可夺的体制。但那时候,体制归体制,土地的所有权多数时间内还是归老百姓的,这是生活。体制和生活一定要分开。如果体制和生活分不开,财富再多也不幸福,许多官员没搞明白这个理,以为财富多到一定程度,心就安下了,结果还是安不下。这不是历史的悲剧,而是体制的悲剧。所以说,真正的改变是建立市场经济,因为从此之后发展的轨道变成了体制与生活二元并进的状态,可以称之为“转型”了。权力和权利因此也分开讲了,各讲各的逻各斯。权利不兴的观点其实体现的是不自信。当初东方文化溃败之际,反思过度导致全盘的自我否定,发现西方的权利体系是那样的复杂和完整,于是就简单地认定中国自古就是缺乏权利思维的国度。为了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超越,后来就不断地强调权利,谈革新、谈建设,首先必谈权利,权利意识和权利体系似乎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必用法宝。这种观念有对的成分,但仍然是不自信的,同时也是有贻害的。在体制方面,因为一直是集权体制,民众政治权利一直欠缺,在权力面前无力抗争,受尽欺凌,这种局面当然应该改善。但这不是权利框架内如何强化意识的问题,不应解读为欠缺权利意识。实质是集权体制之下,民众缺乏参与和制约政治的机制,不是没意识,而是没机会。事实上,重视和渴求权力的意识,任何其他族群都无法和我们比拟。权力是个美好的东西,集权制下绝对的权力更是美极生艳的东西,它对民众的吸引力就象美食对饥饿的人的吸引力一样,羡得人人都想当皇帝、省长、县令和村长。哪里还需要倡导什么意识。权力阶层固化的速度那么快,官员那么贪,胆敢触犯权力大义的叛逆被杀得那么决绝,为了利益假离婚的那么多,等等,这都是权利意识超前的表现。客观而言,市场经济之后,情况的确有所变化,民事和社会方面的权利逐步增加,体制之外的另外一套权利体系快速形成,一直想当皇帝却没有当上的百姓手中突然拥有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权利,这可是好几代人都没见过的东西。手中有了权利怎么行使?历史礼教已经成为过去,不足为据,上几代人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足为谋。那就学习官员,就象当官的用权一样去行使手中那点儿民事权利吧!官员用政治的思维去管理市场,民众用权力的思维去行使权利。结果是:官员把权力用到极致,老百姓有样学样,一个个把能用的权利也都用到极致。官员用权的时候贪污腐败,老百姓行权的时候群氓无德。官场的恣意滥权和民间的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同时泛滥成灾。所以说,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权利意识,而是义务意识,也即尊重和满足他人权利的意识。对权力要制约,制约权力的结果是向人民释放权利,包括参与政治生活和占有支配合法财富的权利;对权利同样要制约,制约权利的结果是还社会以诚信、礼教和秩序。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旗帜鲜明、持续不断地倡导“履行义务”,这样一种精神。在官员是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在民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务是权利的基础,也是权利的理性之所在。一直以来,问题的根源都不是权利的兴与不兴,而是义务的尽与不尽。官员如何尊重人民,人民如何尊重他人,他人如何尊重公共利益,所有人如何给手中的权利划个边界等。这样一个关系到社会运作过程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最不需要讲的就是权利。如果非要讲权利,最多是:你的权利应该在哪里用完!(文:人半弓)
责任编辑:人半弓法律博客

上一篇:相信还是好人多——记一件刚遇到的小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