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2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你们竟然不知道?

来源:法徒之博 作者:法徒之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生物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要讲的先卖个关子,配图先上。这个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桥段,相信熟悉的人都会知道,这段是潘冬子用棉衣运盐的故事,运盐的原因很简单,一则是蒋介石对根据地严格封锁,药品、食品及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民生物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要讲的先卖个关子,配图先上。这个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桥段,相信熟悉的人都会知道,这段是潘冬子用棉衣运盐的故事,运盐的原因很简单,一则是蒋介石对根据地严格封锁,药品、食品及盐都是重点物资,二则是根据地无法产盐或者供不应求。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人体每天排泄出大量的盐分,不及时补充的话,轻则危及身体健康,重则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当然,这个道理古人也是知道的,而越是远古时期,技术的匮乏导致对海盐、井盐、盐池等初产品需求越高一、原始社会时期约在公元前30世纪,黄帝与蚩尤为争夺河东盐池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争夺盐湖资源而发生的大规模部落战争。后来传舜帝巡视运城盐湖时曾抚琴吟唱《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概括了运城盐湖所独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二、商汤时期至春秋战国据考证,“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县盐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矿资源,最引人注目。万县盐盆,横跨长江两岸……延绵约100公里,南北宽20~30公里,盐体展布面积270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1500~1600亿吨”,这种稀缺的资源成为了当时巴人与商汤进行青铜交易的本钱,同时也因此被各大国一致所觊觎,真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鹿因角而毙命,象因牙而丧生”由于天险保障,让巴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良久,后世叫的“盐巴”也正是来源于此。三、汉朝(典型代表)采盐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山西运城潞盐为例,从最初日光暴晒到集工捞采,经过近3000年的发展,至唐朝时期已形成完整的“垦畦浇晒”铲盐法,)产量的提升,让其在国家必备物资方面的价值不断削弱,而基于民用必须品,其另一种价值则显现而出,那就是经济价值,历代皇帝显然不会无视这种价值。汉朝时期,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武帝)然而,这种国家垄断主义却伤害到了底层民众,尤其是大批商贾的利益,由此有了史上著名的一场辩论,用现在的话套过来说就是市场经济道路还是宏观调控道路。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史称“盐铁之议”。(一边是桑弘羊,嗯,鲜明对比的节奏,导致宣传的很高大上有木有,他主张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管制,扩大财政收入)而另一边则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贤良文学。(这个图稍微公允些,画风还是变了的……)贤良文学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这句话很耳熟,有没有?),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这种批判迎合了当时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的反思,(武帝时期连年征战、好大喜功掏空了大汉帝国)与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不谋而合。最后的结果,虽然只是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但官营政策也从此有所收缩。本次讨论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大讨论,而此次会议形成了一本极有考究价值的书,叫《盐铁论》,而后世的封建朝代也大都借鉴于此,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去看。(《盐铁论》)五、清朝时期“两淮盐课甲天下。”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三块:田赋、盐税和关税,而两淮盐场是全国最大的盐场,额征盐课几乎占全国盐课总量的一半。但也正是此,在盐帮与主管盐官的背后,藏匿着很多的贪腐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大清盐商》这部片子,或许会颇有启发……《戏说乾隆》中赵雅芝扮演的女主程淮秀当时的身份便是江南盐帮帮主,换到现在是绝对的白富美。(白富美多放一张)(江南盐帮帮主……不过,你以为乾隆爷真的是只去泡妞的吗……)六、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清末,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让盐务收入直接或间接被帝国主义掌控,之后军阀混战则加剧了盐务地方化的色彩,各军阀显然不会将这一宝贵物质拱手让人,这种割据和博弈一直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盐业史研究》,该文将这时期盐务管理分成三个阶段,颇值借鉴。要说的是在国统区,不良商贩与地方勾结的背景下,民众生活水平不会高到哪里去。当然,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革命根据地对于盐务的管理也是很重视的,例如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有“宁丢延安,不丢十里盐湾”一说,据记载盐的收入是边区政府除公粮以外最大的收入,盐的外销占对外出口的90%。当时就这个问题还曾出现过一个风波,史称“运盐风波”,这个问题最后惊动党中央,毛主席花费很大精力才把这个问题解决,感兴趣的童鞋们可以去度娘了解一下。简单类比的说,汉朝研究的是归于市场经济还是归于官营,而当时的风波围绕的则主要是运输的问题,是否“官督民运”,又如何协调好地方政府的收入与减少百姓负担问题,可以说该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生产运动)综上可见,历朝历代都将盐务问题看的极重,因此即使有盐铁会议的争论,都将盐务归于国家管控之下,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数千年。唯独不同的则是是否与民争利,又与民争多少利的问题,像边区政府能从运盐劳务、负担角度都为民考虑的少之又少。随着国家的稳定,制盐水平的提高以及盐产量和储备量的支撑,这种管控的必要性日益降低,一方面对其资本垄断实际上只会带来对民众利益的更多伤害,让其回归市场能够随着成本、价格的系列降低带来利益回流,可以说是“政策红包”;另一方面某些机构垄断却不能为国家提供足够的财税,这使之成了民众养鸡肋的困局。由此,持续数千年的局面在近日得以改变——根据发改委文件:自2017年1月1日起,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当然,改革必须以价格稳定、供应稳定作为基础,离开这些或许又会奔向另一个资本垄断运营的极端)所以这个变革,可以说是数千年来的大变局。然而熟悉博主的就会知道,想讲的并不只是这个……不同的时期,物资的紧张程度与要保护的民众利益有贴切的关系,诸如战争时期、严重匮乏时期,囤积哄售这些物资自然就侵犯了民众法益,处以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处罚都是必要。反过来说,在物资丰富、价格平稳时期,运输销售行为只会增快物资流转,提高生产者收益,其危害性如何触及到刑责高度?在我大中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今日,在将同样重要的食盐归于市场的今天(我们把宝贵的司法资源,对准一个收玉米的老头,即便符合口袋罪的表述,那这种归罪理念是否恰当?这种口袋罪的口袋又何时能扎紧?)可见,该转变的,不仅仅是数千年来的政策……末了,欢迎转发、关注本公众号
责任编辑:法徒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