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法两则:1、民诉解释109条再阐释;2、自认规则完整条文
来源:若木江苏福朋李自刚律师 作者:若木江苏福朋李自刚律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17
摘要:专业 民事证据法两则一、民诉解释109条再阐释二、自认规则完整条文 说明:本文是实用帖,供法律同仁参考适用,不在理论上深入阐释。 一、民诉法司法解释109条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再阐释 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9条规定,“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
专业 民事证据法两则一、民诉解释109条再阐释二、自认规则完整条文 说明:本文是实用帖,供法律同仁参考适用,不在理论上深入阐释。 一、民诉法司法解释109条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再阐释 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9条规定,“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口头遗嘱或者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该条是新增条款,最高院的《民诉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对“排除合理怀疑标准”进行了详尽阐释,没有对适用对象做具体的阐释,笔者有一些心得,做如下简单总结,求教于各位同仁。1、在民事证明中,一般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所谓“高度盖然性”标准,证明优势要达到75%~84%。(参见《证据规则》第73条第1款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重点要把握“明显大于”四个字。)“排除合理怀疑”标准要达到95%~100%。2、待证事实的发生是一过性的,事后一般没有留下相应的证据证明。例如,胁迫的事实,如果当事人有法律意识,应当及时到公安部门反映、报案,如果公安部门有这样的一些报案记录,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就大大提高。3、待证事实往往需要间接证据即证人证言来证明,并且应当形成证据链。在我们分析案件的待证事实时,往往不太注重对待证事实本身进行剖析。如果详加分析,往往待证事实又由几个事实、意思表示或者合意组合而成。例如,笔者承办的一个案件,代理原告,是出借人,被告是借款人,借款5万元给被告,被告出具有欠条。被告提出抗辩是,这笔钱是借给一个原被告都认识的人,这个人借款是用来赌博的,承诺利息比较高,原被告约定对该利息收益分成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原告将钱款交给被告,被告书写了欠条,然后被告将该款交给第三人。在商谈这件事的时候有人在场,并且出庭作证。就被告提出的抗辩,基于其抗辩的整体性,具体分析,包含以下待证事实,即足以否定原告的债权合法性,该5万元借条即不受法律保护,⑴被告向原告提出由原告借款5万元给第三人,用于赌博,原告同意;⑵被告将该5万元交付给第三人;⑶第三人确实将该5万元用于赌博。对上述三项事实,被告都必须加以证明。4、待证事实本身自有其法律上规定的构成要件,例如欺诈、胁迫。胁迫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要件,一是需要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所谓胁迫的故意,第一层是有使受胁迫人发生恐惧的意思,第二层是有使受胁迫人因恐惧而为意思表示的意思)。二是胁迫人要有胁迫行为。三是受胁迫人因胁迫而发生恐惧。四是受胁迫人因恐惧而为意思表示。(见王家福、梁慧星著《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P346)5、待证事实所证明和支持的法律关系将取代现有法律关系,是对现有法律关系的否定和现有法律秩序的破坏。正义和秩序(或者说安定性)是法律的两大价值,用新的法律关系替代旧有法律关系时,法官应当更加慎重。基于以上1-5项理由,所以对上述事实作出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的规定。6、待证事实虽然不属于上述列举的几项,如果符合上述的2-5,可以类推适用该条,也应当适用“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二、自认规则完整条文 自认规则是《证据规则》确立的(详见《证据规则》第8条和第74条),《民诉法解释》将其吸纳,但存在一个语病,需要一定补充。1、语病《民诉法解释》第九十二条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上述第3款,“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存在语病。款与款之间是并列关系,第3款单独列一款,意思不通。建议将第3款并入第2款,表述为: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对前述事实的自认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按照查明的事实确认。2、补充:⑴在前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与之后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不相冲突的,可以适用。《证据规则》第8条有关拟制自认、代理人自认和撤回自认仍然适用。(见最高院《民诉解释理解与适用》【上】第319页倒数第5行至倒数第1行)⑵《民诉解释》第107条是关于诉讼中当事人商谈调解或者和解,自认的例外,可以紧跟在自认规则的后面,便于同仁做全面理解掌握。3、完整条文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民诉解释第92条第1款)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证据规则第8条第2款)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证据规则第8条第3款)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证据规则第8条第4款)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对前述事实的自认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按照查明的事实确认。(民诉解释第92条第2、3款合并)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作出妥协而认可的事实,不得在后续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根据,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均同意的除外。(民诉解释第107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