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圣诞致辞|蒋海松:愿法律是我们的情人,学术是我们的神明_浪子海松(2)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诗情法意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25
摘要:我们这是岳麓青年论坛,以学生为主,必须富有朝气与锐气。这甚至跟前一个学术意识有所差异,这甚至更重要。我更宁愿看到的论文是没那么多学术规范的讲究,但是有你的社会关怀和思想的火花,但我在论文当中很少读到

圣诞致辞|蒋海松:愿法律是我们的情人,学术是我们的神明_浪子海松


我们这是岳麓青年论坛,以学生为主,必须富有朝气与锐气。这甚至跟前一个学术意识有所差异,这甚至更重要。我更宁愿看到的论文是没那么多学术规范的讲究,但是有你的社会关怀和思想的火花,但我在论文当中很少读到。有些论文它太像论文了,密密麻麻的注释、非常实证的方法,非常精致的学术模型的构造……当然这是非常好的优点,是优秀的学术训练,但有时也让我看得很困惑,特别像我们这些坐在台上的这些老师们所打造所制造的所谓学术作品,而不太像年轻人写的。我甚至非常遗憾看到你们这么早就进入一种学术体制化生存状态,从选题到文气,都是被规训过。

我自己办学生刊物的时候,其实特别不希望刊发所谓学术论文,那些装出来整出来的所谓学术规范,虽然也有必要,但终归觉得没有年轻人的精气神,年轻人有关怀有火花更重要。选题与写作都可以更敏锐。刘主任刚也谈到雷洋案这样一些敏感案件,昨天公布了不起诉的消息,在今天圣诞节谈到这样一个冤死的冤魂真是一件悲哀的事,但哪一天又不是如此?朱苏力先生曾说当下中国有太多的学术富矿,这当然也对,但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实在也有太多的哀伤与义愤。但读到你们的论文,多是那种刻板的心如止水、老僧入定的学术写作,比我们这些老师还老成的写作。

我记得若干年我硕士期间在西政办《法论》时,在一篇卷首语中写道“当我们尚不能贡献成熟的学识与智慧时,我们唯一可以贡献的就是青春的激情与锐气!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我们的学问也许尚浅,但思想决不甘平庸;我们的评论也许尚空,但锋芒决不可消减!”至少我个人,我更欣赏这种风格。梁启超先生所谓“笔端常带感情”。

圣诞致辞|蒋海松:愿法律是我们的情人,学术是我们的神明_浪子海松

提到梁启超,顺便说一下,我们湖南大学法科可追溯到时务学堂,甚至开玩笑式可时务学堂的主持者梁启超先生可追溯为我们的首任院长。他当年办实务学堂时才24岁左右,非常非常年轻。前几天是胡适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日,胡适先生在北大做教授时也才27岁。诸位今天来到湘江边,毛泽东在此办《湘江评论》时也才二十六、七岁吧,我们法学史上贝卡利亚写《犯罪与刑罚》时也才二十六岁,近代刑法学鼻祖费尔巴哈24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格劳秀斯据说十四岁大学已经毕业。当然,我们这些凡人不可能拥有这些伟人的天资,但我希望诸位在与当时的他们差不多的年岁中应该有这样一种锐气。


圣诞致辞|蒋海松:愿法律是我们的情人,学术是我们的神明_浪子海松



第三个,问题意识。


这跟前一个年轻人的关怀有关,青春意识倒不是说一定要做愤青,而是说学术写作中也有其清醒的问题意识,担当意识。不但有写作的领域和论题,应该有背后的问题意识,有清晰的命题。在表面上,比如说本次征文中有一篇非常优秀的论文:讨论关于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他讨论了109个案例,做了好几种类型建构,也做得非常漂亮,但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在我们没有违宪审查这样的机制的时候,如何通过司法审查来强化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究竟如何操作,你那些类型的建构背后如何回应这样一个重要的社会关怀,但我在读到这篇文章时,我感觉这个最大的刺激点并没有很清晰的呈现出来,感觉作者并不自觉。

刘南平老师有一篇文章叫做《博士论文的皮囊与精髓》,非常精彩。他回忆在耶鲁法学院求学时被导师批评论文没有命题,后来才明白,“博士论文必须具有一个命题"。“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general issue)或基本观点(general position)。”这是西方对具有博士水准论文的一项最基本的评判要素。这个问题未必要呈现在你的标题中,标题呈现的往往是论题,而不是问题,但问题一定是要的,往往是隐藏在全文之中,但作者自己应该心知肚明。

比如说本次征文一篇还算不错的论文是写合宪性解释,但感觉像一篇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和概念介绍部分,而不像一篇论文,因为他没有独立的命题与问题,而只是像百度百科一样解释这个合宪性概念是什么。在我看来,我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在没有违宪审查的情况下,你讲的这一大套合宪性解释究竟如何贯彻落实宪法的权威、效力?你如何回应这一种社会关怀?

第四个,我希望有更多的交流意识,尤其是交流中的批判。

责任编辑:诗情法意